特色的來源,其實關鍵還是在于思維,而不在于花了多少錢。思維“落后”,哪怕下大力氣發展了產業,也很難具有競爭力。思維“洋氣”,哪怕是一塊紅磚、一塊門板和一個鄉村常見的普通民房,都可以充分利用讓產業厚植在鄉村的土地上,為鄉村振興源源不斷的提供內生動力。陜西西咸新區的土地上,座落著多個村子,它們有的美在風貌,有的勝在歷史,有的強在產業,如今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這些鄉村自然而然的承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到底什么樣的產業,能夠從更大的視野和空間去挖掘新區現有的鄉村特色和鄉土資源,打造差異化、高質量的特色品牌,更好的融入城市發展,在西咸新區馬王街道新泥河村或許能找到一些破題思路。
無論是火出圈的“村BA”賽事還是“淄博燒烤”,都是地方特色刺激經濟發展的多樣呈現。發展特色產業,不僅要知道自己有什么,更要避免“閉門造車”。近幾年,西咸新區馬王街道新泥河村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后被評為“陜西省村級黨組織標準化示范村”“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西安市鄉村建設示范村”……很難想象,這樣一個風景如畫、和諧宜居的村子近幾年在產業發展上卻相對“保守”。村里的干部群眾意識到,雖然這幾年村里環境越來越好了,但是依靠傳統產業要讓老百姓增收可以,實現致富希望是有,但不大。近幾年,網絡短劇成為當下最為流行的學習、娛樂方式,為了抓住這個風口,村里多次召開會議與村民協商,向群眾詳細講解在村里建設影視基地的好處,可以為群眾提供就近務工就業機會,也可以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最后大家一致決定“試一試”。
一輛輛載滿道具和設備的卡車駛入村莊,工人們忙碌地改造、搭建各種場景和設施,影視基地的落地,給村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和喧囂。雖然9月份才正式試營業,但是每周都有不同的攝制組前來取景拍攝,劇組人員的到來,讓附近商店、村民農家樂、民宿越來越火。利用閑置廠房讓影視基地落地,預計每年可創收40萬元。村民漸漸開始嘗到“影視基地”帶來的實惠,大家對家門口的“新事物”充滿了期待,富農增收的田園“夢工廠”逐步建成。思維變了、想法“潮”了,先進的理念,跳出鄉村的眼光和思維局限,才能真正讓環境優勢轉化為競爭力,才能真正把自身發展融入都市圈,才能真正讓農村群眾邁出從增收到致富的一大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近年來,西咸新區在“土特產”上下功夫,理解抓住鄉村特色產業的核心要義,在實現產業振興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以“土”為本,以“特”為綱,以“產”為要。西咸新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用好當地的物產資源、自然風光、村落資源,選擇合適的產業類型、發展方向,開發出了諸如農博園、紅杏草莓采摘和生態康養一類集鄉村旅游、農耕體驗、農業品牌等地域特色產業,打造了集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集群化建設于一體的茯茶特色生產基地,吸引西安周邊大批游客前來駐足參觀。這些產業既有別于城市的“洋氣”,又沾染了鄉村的“地氣”,讓農村群眾生活變得越來越有“底氣”。這種“傳統模式”與“創新思維”的碰撞交融,能夠產生“1+1>2”的效果,讓轄區更多的村莊和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為西咸實現城鄉協同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