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山城四月,生機盎然。春風吹暖了巴渝大地,沃野孕育著勃勃生機。
這是一片承載著希望的大地。近年來,全市柑橘、檸檬、榨菜等十大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不僅讓大量農戶走出貧困的陰影,還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這是一片孕育著生機的大地。全市緊緊圍繞“6+3”(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村規劃編制、引導村民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完善建管機制、強化政策保障)重點任務,7900多個行政村提升了顏值;
這是一片迸發著活力的大地。全市干部群眾大膽探索,銳意創新,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試點,通過改革,試點村人均增收510元,103萬農民成為股東(其中貧困人口11.9萬)。
食為政首,農為邦本。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重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按照“二十字”方針總要求,緊緊圍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把鄉村振興作為重慶發展的最大潛力,集中力量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呈現出“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壯麗畫卷。
產業興
做優特色加快產業融合
每年三、四月份,匯達檸檬集團副總經理徐小玲要為銷售忙著到全國各地去洽談客戶,而今年不同的是,她不再為此事著急。
原來,該公司最近新推出了一款檸檬加工產品——檸檬料理汁,不僅解決了鮮果銷售的困難,同時還提升了產業的附加值。如今,通過檸檬鮮果的精深加工,匯達檸檬已實現從果皮、果肉、果油到果籽的“榨干吃盡”,經過精深加工的檸檬,身價漲了幾倍甚至是幾十倍,成為了當地重要的富民產業。
與潼南檸檬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城口野生核桃。前不久,城口九重山實業公司自主研發的錘式破碎機解決了山核桃外殼堅硬、人工取仁效率低的加工難題,把過去無人問津的野生核桃加工成了核桃油、核桃精油等高端產品。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重慶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十百千”工程縱深推進,通過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讓群眾吃上“產業飯”,走上小康路。
放眼巴渝,重慶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不斷提質增效。
糧食種植方面:重慶堅持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301萬畝,提前并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14.1%。
特色農業方面:大力發展柑橘、檸檬、榨菜等十大特色產業,目前種植面積累計達到3100萬畝,預計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4500億元。全市現代農業產業園面積達到750萬畝,預計綜合產值800億元。
產業融合方面:農產品加工加快發展,生態旅游、養生養老、鄉土文化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農村電商增勢迅猛,三年來,農產品加工產值、鄉村旅游綜合收入、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與此同時,為推進農業產業向綠色化、生態化發展,重慶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三年來,全市化肥、農藥年均使用量分別下降1.5%、2.1%,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超過40%。
通過三年多的不斷努力,全市農業產業日益興旺,鄉村振興底氣更足。一產“接二連三”、全鏈條式發展,推動產業業態由“單一農業”生產向“三產融合”發展轉變,特色產業已成重慶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村莊美
建設家園提升顏值氣質
鄉村是農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留住綠水青山,建設美麗家園,才能讓農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美麗鄉村既要有“里子”,還要有“面子”。從2018年起,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拉開帷幕。重慶大力實施“五沿帶動、全域整治”行動,聚焦“6+3”重點任務,分類分檔精細化整治,帶領群眾持續做好以“三清一改”(清垃圾、清塘溝、清畜禽糞污、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2.9%,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95%以上,完成鄉鎮污水管網建設4543公里,建成宜居村莊1007個。
沿著盤旋的公路一路前行,一座座白墻灰瓦的民居猶如在水墨畫中漸次展開:幽靜整潔的院落,潺潺流動的溪水……巴南區圣燈山鎮灘子口村“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公路靠雨刷”臟亂差的狀況得到根本改變。
在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籮篼院落,在幾年前這里白色垃圾隨處可見。如今,溪水從門前蜿蜒流淌,錯落有致的巴渝民居和兩岸的綠樹相映成趣。
美麗鄉村既要有顏值,還要有氣質。重慶充分挖掘和利用鄉村的自然環境、鄉土文化、農耕特質、地域特色,把保持原有村居風貌和引入現代元素結合起來,努力讓每一個鄉村有顏值、有氣質。
按照不改變外觀風貌的原則,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要求,秀山前不久對民族村的傳統民居進行了維護、修繕。同時,對新建現代建筑和年代久遠、損壞嚴重的木結構建筑實施了統一整治,特別是在外觀上統一了風格,使傳統村落的歷史風貌得到了再現。
美麗鄉村既要堅持“塑形”,還要堅持“鑄魂”。重慶深挖文化底蘊,深化“孝善巴渝”“家風潤萬家”“九童圓夢”“紅櫻桃·四季有愛”等行動,涉及鄰里和諧、移風易俗、遵紀守法、孝道傳承等方面,累計建成794個鄉鎮、223個街道、7992個村、3107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高達99%以上。
加大對傳統村落、民族村寨、農業遺跡等保護力度;加強農村基層治理,積極調處化解鄉村矛盾糾紛……重慶扎實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鄉風文明建設,讓村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目前,全市累計打造了8318個農家書屋、1萬余個農村文化大院,建成縣級以上文明村4134個、縣級以上文明鄉鎮555個,增添農村廣大群眾對美好家園的歸屬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百姓富
“三變”改革激發鄉村活力
前不久,涪陵區白果村村民田茂連收到了村上統一發放的“分紅錢”。田茂連說,憑著手里的股權證,家里多了一筆收入,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田茂連的這筆“分紅錢”來自白果村集體資產經營。當地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資產360多萬元,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708人,按照每戶人頭和年齡段劃分,全村共分64627股。通過出租固定資產,村民每年都有穩定分紅。
在銅梁區南城街道河東村,三角梅姹紫嫣紅,為龍頭企業種植三角梅的村民周明素:“空閑在家,一個月還能賺1000多元工錢?!币郧?,村里沒啥產業,周明素只能指望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種點莊稼,收入很低。如今,產業引進來,“綠道經濟”讓村民鼓足了腰包。
周明素受益的“綠道經濟”,是銅梁在西郊示范片區建成的一條長60公里的進村綠道,與其他進村公路不同的是,這條綠道既是交通線、旅游線和產業線,更是當地農旅融合發展的一張名片,串聯起5個鎮街、24個村社和34家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目前,西郊綠道環線累計發展產業4.07萬畝,鄉村旅游接待游客7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4.2億元。
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重慶以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推動富民增收與深化農村改革相結合,通過改革釋放更多“三農”發展紅利。
如今,重慶農村“三變”改革探索出了豐富多樣的“三變+”新模式。如“三變”+生態休閑模式,充分利用了山水生態資源優勢,打造出一批宜居宜游宜養的特色生態鄉村、特色生態小鎮,把“生態優勢”變為了“經濟優勢”;“三變”+村集體經濟,通過整合農村土地、森林等資源開展“合股聯營”,引進城市資本、人才、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真正讓老百姓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為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市委市政府正加快部署,狠抓落實:持續提升糧食安全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全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
潮涌催人進,風好正揚帆。伴隨著春風,廣袤的田野上正譜寫著一曲巴渝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