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機制添活力優質優價成導向
黨的十八大提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戰略部署以來,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我國農產品逐漸由“種得好”“養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信息體系和全國大宗農產品市場體系,培育、保護和發展農產品品牌,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感受到了農業現代化帶來的實惠。
近年來,農業系統不斷加強市場信息服務,加快農產品和各類要素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和市場調控機制,為建設生產者自主經營、消費者自由選擇、商品和要素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暢通渠道,讓農產品走得出大山。市場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靈魂。為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我國不斷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優化產銷對接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田頭市場、定點批發市場和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等為主體的多級市場體系,構建了以蔬菜水產等鮮活農產品為主的大型專業市場流通網絡,農產品流通方式和交易模式逐步實現多元化,在優化生產結構、暢通市場渠道、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場說話,價格機制改革激活市場。多年來,我國農產品供給從嚴重短缺到供求總量基本平衡、農民收入從解決溫飽到奔向小康,市場機制功不可沒。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面對“地板”和“天花板”的雙重制約,我國現有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亟待調整。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在穩定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基礎上,開展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啟動了棉花、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2017年將大豆目標價格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凸顯,有效激活了市場、激活了主體。
——信息搭橋,供給側與需求端握手。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當前,信息技術進一步向農業農村各領域滲透融合,農業農村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成為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先導力量。五年來,我國信息化發展瞄準農村補短板,向農產品生產銷售全過程蔓延。隨著互聯網技術向農業農村的深入滲透,智慧農業、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的興起,借力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創新與探索也在不斷積累豐富。
——品牌引領,優質農產品實現優價。品牌是農業競爭力的核心標志,是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引領,是提高市場號召力的重要抓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化發展,把加強品牌建設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參與全球農業競爭的重要戰略舉措。從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到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從百家合作社百個農產品品牌到“品牌大道”……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加快推動農業品牌建設,將其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打造區域經濟、扶貧富農的有力抓手,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農產品推介會等,力促農產品流通和營銷,提升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大批特色鮮明、質量過硬、信譽可靠的農業品牌脫穎而出,成為加速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引擎。
過去五年,我國農業農村市場信息發展取得了巨大飛躍;下一個五年,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互聯網+”現代農業、農業品牌建設等各項工程的持續推進,必將為農民增收、農業現代化注入更多活力。
信息化深入推進
信息進村入戶
2014年以來,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部署,農業部在系統總結多年來12316農業信息服務做法經驗的基礎上,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信息服務相結合,先后組織26個省(區、市)、116個縣(市、區)開展了信息進村入戶試點,進一步拓寬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內涵,探索了農業農村信息服務的長效機制。
在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今年起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并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河南、重慶、四川和貴州10省市開展整省推進示范,通過益農信息社和村級信息員這個“端”,建成覆蓋全國60萬個行政村的大“網”。
農業物聯網
我國農業物聯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熟化了一批關鍵技術、開發了一批實用系統、探索出了一批應用模式、制定了一批標準規范,并在大田種植、設施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質量安全追溯等領域得到了推廣應用。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智能農業項目和農業部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深入實施,在全國范圍內總結推廣了426項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軟硬件產品、技術和模式,有力推進了農業節本增效和生產智能化管理。
手機培訓
自2015年底以來,農業部在全國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2017年春耕節點上,農業部組織開展了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周活動,培訓周期間有410.3萬人觀看網絡直播、登錄平臺學習和參與網上活動。
農業部計劃用3年時間把培訓覆蓋到所有有需求的農民,并堅持在每年春分日啟動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周活動,將其辦出特色,打造成品牌,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讓農民群眾搭上互聯網快車,以信息化引領支撐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從農民的指尖開啟農業農村信息化新征程。
農業電子商務
在開展農業電子商務試點工作調研基礎上,農業部組織在北京、河北、吉林、黑龍江、江蘇、湖南、廣東、海南、重慶、寧夏共10省市開展鮮活農產品直配和農業生產資料下鄉電商試點工作。目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猛,跨區域電商平臺與本地電商平臺共同發展、東中西部競相迸發、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雙向互動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農業農村大數據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對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做出了專門部署。農業部啟動編制農業部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和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開展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生豬全產業鏈監測試點,在全國13個省的生態農業基地開展了物聯網在線監測。
依托農業大數據的發展,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工作也在提檔升級。2017年初起,每日發布“農產品批發市場200指數”,每周發布重點監測的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每月發布水稻、小麥等19個品種的供需形勢分析月報,每季度召開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會,每年召開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報告》,形成兼顧短中長期、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農產品市場信息權威發布機制。
“互聯網+”現代農業
2015年7月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現代農業作為11項重點行動之一。2015年,農業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了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農業電子商務示范工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農
機精準作業示范工程、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示范工程、農業信息經濟示范區等6大工程。
市場化蹄疾步穩
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
自2011年10月首個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開始建設以來,農業部已啟動了洛川蘋果、牡丹江木耳、舟山水產、贛南臍橙、重慶生豬、斗南花卉、眉縣獼猴桃、荊州水產、定西馬鈴薯等13個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一些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創新交易方式,發布價格指數,起到了穩定市場價格,鎖定、降低或規避市場風險的作用,在帶動相關產業健康發展、提高產品價值、提升產業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田頭市場
田頭市場對提高農戶營銷能力,實現農產品“存得住、運得出、賣得掉”,發展農產品直銷和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具有重要支撐作用。2016年,農業部在遼寧朝陽和綏中、四川阿壩州和廣元市、山東沂南和成武、云南武定和彌渡8個地區開展田頭市場示范建設,改善基礎設施,規范建設標準,推動分等分級和商品化處理,重點支持信息采集發布、電子化交易等公益性設施建設,提高了田頭市場流通效率,減少流通損耗。
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
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在穩定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基礎上,開展玉米收儲“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啟動了棉花、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2017年將大豆目標價格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凸顯,有效激活了市場、激活了主體。
品牌化百花齊放
農業品牌推進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品牌建設,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優化品牌發展的政策環境,鋪就農業品牌的前進路徑。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對推進品牌建設做出明確部署,提出具體要求。國務院印發《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要求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新時期推動農業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發布了《農業部關于2017年農業品牌推進年工作的通知》,將“2017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統籌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并于今年4月召開全國農業品牌大會。
品牌推介
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農產品推介會等,力促農產品流通和營銷,提升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近兩年農業部連續推選出了200個合作社的200個農產品品牌,舉辦了大米、蘋果、水產品等一系列品牌活動。2016年,依托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評選出301個農產品金獎、100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了省部長品牌農產品推介專場,20位省部長提籃叫賣。
今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圍繞農業品牌建設進行總體布局,專設“品牌大道”,集中展示農業品牌建設成果;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品牌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大米、香料、油料、水產品、農墾、農產品地理標志等10余個品牌論壇或大會;發布了“2017年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在開幕前邀請26位各界知名人士為家鄉農產品傾情代言。
農業市場這五年
●信息進村入戶試點覆蓋26個省(區、市)、116個縣(市、區)。
●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并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河南、重慶、四川和貴州10省市開展整省推進示范。
●截至6月底,全國共建成運營6.9萬個益農信息社,累計培訓村級信息員38.5萬人次,提供公益服務1115萬人次,開展便民服務1.8億人次,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28億元。
●2011年以來,已啟動了洛川蘋果、牡丹江木耳、舟山水產、贛南臍橙、重慶生豬、斗南花卉、眉縣獼猴桃、荊州水產、定西馬鈴薯等13個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
●2016年,在遼寧朝陽和綏中、四川阿壩州和廣元市、山東沂南和成武、云南武定和彌渡8個地區開展田頭市場示范建設。
●近兩年農業部連續推選出了200個合作社的200個農產品品牌。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評選出301個農產品金獎、100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了省部長品牌農產品推介專場,20位省部長提籃叫賣。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發布了“2017年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在開幕前邀請26位各界知名人士為家鄉農產品代言。
相關新聞
- 山東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2019-03-05
- 貴州“一減一增”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2018-05-08
- 從秋糧豐收看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 2017-10-19
-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 2017-10-11
- 支撐引領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現代農業發展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