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農業農村部動態

黑龍江省阿城區精準確權承包地 助力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日期:2015-10-30 17:09 作者: 來源: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本網訊  黑龍江省阿城區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契機,規范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自2012年被農業部確定為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單位以來,結合實際,扎實推進,并于2014年開始在全區全面推進,實現精準確權,取得了明顯成效,有力地促進了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為各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

  一、獨具特色的“阿城模式”

  阿城區經過兩年試點、兩年全面推進,目前已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工作。在該區推進試點工作中,形成了一些好做法、好經驗,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阿城模式”。

  (一)高位推動,做細確權民心工程。阿城區委、政府高度重視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舉全區之力打造“三一工程”,即將此項工作作為全區“一號任務”,堅持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負責制,實行“一票否決”。阿城區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農業、林業、信訪、公安、法制等13個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各鎮街、村也分別成立了“一把手”牽頭的工作小組,形成了“三級書記齊抓,數十部門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在具體推進過程中,阿城區委書記5次召集會議專題研究確權工作,親自帶領各級“一把手”深入學習確權有關法律政策,多次到田間地頭、深入農戶了解確權外業實測與內業調查工作情況,并要求各鎮(街)書記要不落一戶的走訪到位,層層分解責任,保障每個環節,確保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二)精準操作,嚴格規范確權環節。在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中,阿城區堅持將“保持穩定、質量優先”作為此項工作的“緊箍咒”,將農業部發布的操作規程作為“第一標準”,推進精準確權。一是摸底精準。精準登記承包地經營現狀,做到不動地、不調地、不收地;細化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流程,重點把握權屬調查、公示簽字等關鍵環節,力求準確摸清底數,打牢基礎。二是技術精準。在技術路線選擇上,通過“自建CORS基站+RTK測量儀”,采用“衛片+全野外多點精準施策”組合法,實行“弓形”實測走法,做到30-50米處必打點,形成測繪區域全覆蓋,實測精度達到厘米級。三是指界精準。嚴格組織開展現場指界,對不能回來的農戶,要求通過由承包方代表與選定的委托人簽訂書面委托進行指界。

  (三)依靠群眾,妥善處置確權難題。阿城區委、政府將確權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踐行“三嚴三實”的重要抓手,在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中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了解開展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的意義、對歷史遺留問題如何處理以及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怎么辦,努力取得廣大農戶的普遍支持,讓全體農民都成為確權工作的參與者、監督員。從實踐看,該區在這次確權中出現的最大矛盾是多地問題。對此,區委堅持走群眾路線,以農民群眾為主體,本著“誰的事情誰來定”的原則,要求每個鄉鎮必須做到“三個一”,即鎮街黨政主要領導要到實測面積與二輪承包合同面積存在差異(多地、少地和無地)的農戶家中走訪一遍,要對面積差異問題做一個矛盾問題清單,每個村至少召開一次多地少地情況村兩委會議和戶代表會。事實證明,只有堅持群眾路線,尊重農民自己的意愿,才會將確權試點中的矛盾問題平穩化解。

  (四)超前謀劃,推動應用確權成果。阿城區以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為契機,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搭建區、鎮(街)、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形成了“1中心15站108室”的立體格局。各級平臺均設立了權證管理、信息服務、資信審查與合同鑒證、貸款服務、農保服務、新型經營主體登記、價格評估等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自三級交易平臺建成運行以來,發揮了積極作用,解決了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應用的瓶頸問題,促進了確權成果的有效轉化。截止目前,全區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達5.08億元,抵押面積17萬畝,率先在黑龍江省開展家庭農場登記102家,受理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案件439起,結案率達100%。

  二、確權成效初步顯現

  阿城區實施精準確權,摸清了農村土地承包基本情況,為進一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成效初顯。

  (一)摸清承包地家底,找到了解決多出面積如何辦問題的有效路徑。解決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是這次集中開展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基本任務。阿城區在完成基本任務的同時,通過調查、實測、公示、匯總,讓農戶耕地資源有了“體檢單”、讓集體土地管理有了“資料庫”、讓多地、少地、無地農戶有了“診斷書”,基本掌握了全區承包土地情況,摸清了家底。阿城區二輪土地承包合同面積119.1萬畝,此次確權實測面積133.5萬畝,相對原承包合同面積多出14.4萬畝。阿城區通過深入調研、廣泛討論,分四類情況提出了解決辦法:一是二輪承包時未進合同多地問題。交由所在村民小組討論決定。二是私自擴大種植面積多地問題。實行一村一策,如紅星鎮振興村依民意決定“多出4畝以下免費代耕,4畝以上有償代耕”;雙豐街樺樹村規定“多出原承包合同面積20%以下免費代耕,20%以上每畝繳納一定費用后可繼續代耕”。三是違法耕種集體機動地多地問題。統一退還村集體進行處理。四是開荒多種地問題。一般由村集體統一收回后再通過其他方式有償承包。通過分類處理,妥善解決了當地確權工作中的最大難題,為各地處理多地問題探索了有效路徑。

  (二)促進土地流轉,推動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阿城區通過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有效推動了土地規范有序快速流轉,促進了適度規模經營,催生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據統計,2013年全區土地流轉面積24.2萬畝,2014年增至25.3萬畝,2015年則達到29.38萬畝,呈明顯加快之勢。全區各類經營主體總數從2013年末的725個發展到目前的1583個(其中:合作社1001個、家庭農場102個、農業企業24個、種養大戶456個),比確權前翻了一番,形成了“千家合作社,百家農場”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其中,還涌現出了金京稻米聯合社、云林合作社等一批帶動農戶增收的好典型。與此同時,為更好地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阿城區對發展潛力好、帶動作用強的主體在農機購置、倉儲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金融貸款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區已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貸款863.3萬元,有效促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了農業人口城鎮化進程。阿城區通過準確界定承包地塊面積、四至和空間位置,直接帶來了三方面的有益影響。首先,摸清了承包地的基本情況,讓農戶更加放心地長時間流轉土地,青壯年勞動力安心外出務工,形成了“流轉有租金、在家有短工、外出有收入”的多渠道增收模式。其次,土地流轉時間較長,讓流入方樂于增加土地投入,開展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連片經營,提升了規模效益。第三,有效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據阿城區統計,全區2015年流轉水田6.5萬畝,平均流轉價格650元,流轉旱田22.88萬畝,平均流轉價格450元,流轉總金額1.45億元,戶均流轉收入約6232元,有效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通過土地確權帶動土地流轉,加快了農村勞動力轉移,隨之也增加了農民的務工收入,促進了農村人口城鎮化進程。阿城區農村勞動力15.3萬人,外出務工10.7萬人,占勞動力總數70%,其中因整戶常年轉移就業流轉土地的農戶3147戶,涉及耕地面積4.2萬畝,僅此釋放勞動力帶來的轉移收入就達4.3億元。

  (四)推動農村產權改革,發展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阿城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在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承包地確權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和前提。該區在確權工作初期就明確要求:一方面不得通過確權削弱村集體的權益,另一方面要提前布局確權后的成果延伸與應用,加快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目前,阿城區已建立的三級產權交易平臺,主要定位于四大服務功能,即多種要素網絡查詢、多種業務網絡辦理、電子網絡競價以及金融評估配套服務,該平臺有效提升了阿城區現代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初步實現了農村產權服務的全方位覆蓋,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開展土地確權過程中,阿城區多方式、多渠道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村集體收入,促進村集體資源保值增值,為集體公益事業發展提供資金渠道,如將農戶自行成片開荒的地重新通過其他方式有償承包,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50萬元;通過三級平臺開展村集體資產公開競價38次,成交金額1080萬元,直接增值31.7萬元。

  (五)鍛煉基層干部,為農村社會穩定提供了人才保障。集中開展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是一項浩繁復雜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財力支撐,積極調動基層干部主動參與是確保工作順利完成的關鍵。阿城區結合實際,在中央、省市還沒有明確補助標準的情況下,為節約開支,大力動員廣大干部配合權屬調查、外業測量、糾紛調解等重點環節。據不完全統計,阿城區此次參與確權的區、鎮、村組干部超過2000人。廣大基層干部的積極參與,既降低了確權工作成本,也經受了實踐鍛煉,增進了干群感情。正如阿城區委書記王文力所說,參與這次確權的基層干部通過深入農村,不僅增強了服務“三農”的意識,砥礪了吃苦耐勞、攻堅克難、敢于擔當的優良傳統,更難能可貴的是明晰了對農村改革重要性的認識,基本掌握和熟悉了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提高了基層工作能力,與廣大農民群眾培養了深厚的感情。阿城區經管站薛站長深有感觸的說,通過這次確權,無論是區鎮領導,還是村屯干部都成為了確權工作的專家,成了熟悉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的明白人,同時與農民群眾打交道的能力也明顯提高,真可謂實現了服務“三農”能力的“大躍升”。趙鯤 羅鵬 譚智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