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昌平區以提高秸稈、尾菜、林果剪枝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為目標,大力開展農業廢棄物數字化管理體系和資源化利用站點建設等,全面推進綠色低碳、高效循環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2021年,位于流村鎮的區域綜合處理站于已建成投產使用,該綜合處理站采用臥旋式連續生物發酵工藝進行作業,是本區重點改造提升的處理站之一。據區農服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站點經過改造提升后,可同時處理秸稈、蔬菜尾菜、果樹枝條、畜禽糞污等多種農業廢棄物,發酵周期為一周左右,處理效果顯著提升。此外,為提高站點的工作效率,該綜合處理站還升級配備了智能云平臺管理系統。據統計,該處理站現每年可處理農業廢棄物7000余噸,生產土壤改良劑4000余噸,覆蓋全鎮28個村,并可輻射帶動南口、陽坊等周邊鎮域。
在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過程中,本區充分依托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區建設項目等,創新采用重點區域“一鎮一站”、東西兩翼升級區域站的總體布局方式,積極推進農業廢棄物處理站改造提升,構建了覆蓋全區的“數字化管理體系+鎮級站+示范點+社會化服務”的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格局。截至目前,全區建成數據管理中心1處、區域綜合處理站2個、鎮級綜合處理站8個、綜合利用點6處、社會化服務組織4家,以及多個秸稈粉碎還田、快速堆肥處理點等,全區秸稈、尾菜基本實現全量化利用,林果枝條綜合利用率可達60%以上。
接下來,本區將繼續采取“政府補貼、社會參與、市場運行”等方式,積極推廣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技術模式,努力實現昌平農業綠色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