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大、種類多、去向復雜,如何將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同時減輕環境污染,成為本區發展綠色農業中的關鍵一環。近年來,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結合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全力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努力實現農業綠色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本著實現全區農業廢棄物系統管理與高效處理的目的,本區采用重點區域“一鎮一站”,東西兩翼升級區域站的總體布局方式,建立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處理站。同時,為進一步幫助農戶高效便捷開展農業廢棄物處理工作,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還因地制宜推廣適宜的綜合利用技術模式,并制定了相關政策給予獎勵支持。
截至目前,本區已在興壽鎮、流村鎮、百善鎮、崔村鎮、十三陵鎮、馬池口鎮、陽坊鎮等地建設了10處鎮級處理站、1處數據采集管理中心,并升級興壽站、流村站為區域站,全區農業廢棄物已具備較高的綜合處理水平。年處理秸稈、尾菜等農業廢棄物能力4萬噸,生產土壤改良劑2萬噸。
隨著硬件設施的發展不斷,相關處理技術也在同步推進。為促進本區綠色農業發展,多年來,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根據實際不斷探索,根據不同區域種植結構與特點,通過政策創設、政企合作、技術集成等多維度協同創新,技術上凝練出尾菜秸稈快速堆肥、田間納米膜堆肥、秸稈粉碎還田、果林枝條制備食用菌菌棒、果林枝條制備生物覆蓋材料和秸稈黃貯利用6條技術路線,以適應農業廢棄物種類多樣性的處理需求,在本區現代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還積極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臺賬建設工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合作,在全市首創建立《昌平區農業廢棄物資源臺賬》,同時歸納整理近年來本區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使用情況,總結出適宜本區實際需求的技術路線,編制《北京市昌平區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成果匯編》與《昌平區蔬菜尾菜全量化利用實施方案》,為下一步創建蔬菜尾菜全量化利用打下堅實基礎。
為進一步鞏固秸稈全量化利用樣板區建設成果,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還摸索建立了數字化管理系統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可視化數據收集管控中心,為各處理站配備攝像機、氣象雨量計、百葉窗綜合器等監測設備,實時掌握各利用站生產、運行以及利用站局域氣候數據情況,同時借助4G傳輸技術實現數字化管理系統24小時監控,為管理部門全面掌握處理站情況,加強日常生產管理,組織生產驗收提供技術保障。
今年,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將借助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區項目與《昌平區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細則》政策,重點支持新建站或提升站,生產兌換土壤改良劑,開展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原料化試驗示范,推動種植業與養殖業平衡互促,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鞏固和提升糧食果樹產能及品質,實現農業綠色循環發展。
如今,人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新的需求,發展綠色農業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昌平區也本著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繼續加強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最大能力挖掘農業廢棄物可利用潛力,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之路,助力昌平區農村經濟的振興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