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全國信息聯播

青海發展特色產業促鄉村振興

日期:2024-03-15 08:32 作者:馬玉宏 石 晶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近日,走進位于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青海化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化青”)二期食品廠房,一塊塊素食豆干從流水線上包裝完畢,準備裝車運往上海、廣州等地。

  “以前場地只有1000多平方米。2023年在鄉村振興融合產業資金的支持下,我們新建了1萬平方米的新廠房,銷售額也大幅增長。”青海化青副總經理韓少云介紹,企業還將上線素牛肉、雞蛋等多條食品加工生產線,增加就業300多人。

  過去一年,青海瞄準短板弱項,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從全面加強動態監測幫扶、多措并舉促進群眾增收、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拓展群眾務工渠道、不斷擴大協作幫扶成效、全面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六個方面入手,推動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3年,青海農牧業量質齊升、再獲豐收,一產增加值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614元,增長8%。

  東西協作互補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發展的“牛鼻子”。近年來,青海多地充分發揮“江蘇所能、青海所需”的協作優勢,引進18家江蘇企業促進產業合作,以夯實傳統優勢產業強鏈補鏈為基礎,努力尋求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

  新年伊始,湟源縣就簽下了今年開局的“第一單”——總投資4.8億元的青海省首個獨立儲能項目落地日月山下。同時,年產值8000萬元的醫用牛心包膜加工項目和供珠港澳銷售蔬菜加工基地項目的合作單位也于春節前完成營業執照注冊,順利簽約。三大新項目助力湟源產業發展打開了廣闊的新天地。

  “今年,我們將在東西部協作支持下做好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保持發展的定性和統籌的韌性,實現鄉村振興產業培育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努力讓鄉村振興工作邁上新臺階。”湟源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翟龍說。

  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省份,青海始終把“助產業做大做強,惠百姓幸福生活”作為鄉村振興的落腳點,聚焦“四地”(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將中央銜接資金的66.7%和東西部協作資金的60%用于特色產業發展,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力度深度,大力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推進和美鄉村建設。

  特色產業增收

  2023年,青海把發展高原冷涼蔬菜產業作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的重要抓手,以政策培育和項目扶持為依托,強化標準生產基地建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西寧市匯豐農業投資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在大通景陽基地的溫室大棚里,紅彤彤的圣女果正值采摘期。該公司負責人董海清說:“青海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這方純凈的水土,是我們的優勢資源。種出來的蔬菜瓜果品質高。”占地1600畝的種植基地,日光溫室有100棟,生產的蔬菜果品有絲瓜、黃瓜、彩椒、番茄、櫻桃等。基地季節性聘用周邊農戶務工500余人,年增加農民工收入1000余萬元,培育培養蔬菜種植經營職業農民200名以上,對帶動周邊村莊農民就業和西寧市農牧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設施農業產量有限,集中成片的露地蔬菜與大棚蔬菜互為補充。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依祁連山支脈達阪山,因氣候冷涼、生態環境好,露地蔬菜產量很大。互助縣年產各類蔬菜17萬噸,其中9萬噸供應到全國各大城市,年產值達6.2億元。

  互助縣農業農村和科技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朱安香告訴記者,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很多蔬菜品種已經在互助試種成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條件限制。

  如今的互助縣,憑借充分發揮現代農業園區等各種優勢,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達90%、主推技術覆蓋率達95%,成功引進和培育農作物新品種470個、新技術35項,種植效益和產業市場競爭力在不斷提升。

  同時,互助縣委、縣政府鼓勵引導企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通過土地流轉、集中建設蔬菜生產基地,初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農戶進行季節性務工,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全縣從事蔬菜生產加工的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達400余家,全縣從事蔬菜產銷的龍頭企業2家,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蔬菜合作社達75家,建成高原露地蔬菜生產基地48個以上。

  2023年,青海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高原冷涼蔬菜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全省建成露地蔬菜生產等基地312個,建成“供港澳”蔬菜種植基地1266.7公頃,蔬菜基地總面積達到2.67萬公頃以上。青海還建成“青海館”“茶馬互市”產業鏈數字化等線上交易平臺,全年輸出大宗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價值168.2億元。

  生態旅游紅火

  冬日的夜晚,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花海景區,色彩絢麗的燈光鋪滿山谷。

  在2016年以前,邊麻溝村還是一個貧困村,村民除了種田只能外出務工。脫貧攻堅工作中,該村發展鄉村旅游,在山洼里種植了大片花海,成片的松樹林和灘涂綠地也讓這個自然生態優美的村莊吸引了大量游客。

  “一座松柏挺立的山梁,山兩邊是東至溝村和邊麻溝村,建設基礎設施時一條2.2公里木棧道連接兩村,鋪通了生態旅游富民的道路,拉動了公路沿線窎溝十個村莊的發展。”朔北鄉鄉長鄧珺說。

  邊麻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坦言,“老一輩人給我們留下了一片青山綠水,使我們有了發展旅游的基礎”。

  從一個村集體零收入,到如今年收入90多萬元,邊麻溝村從貧困村變富裕村用了五六年時間,獲得“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榮譽。

  站在景區面向南山,山坡上新建成的歡樂谷五顏六色,青瓦白墻風格的民宿已經在2023年夏季火了一把。“要想入住獨棟民宿得提前十天預定才能有房間”。大通縣鄉村振興局扶貧開發中心主任白有元介紹,2023年他們在邊麻溝村投資420萬元建了兩棟民宿。

  2023年,青海統籌整合高原美麗鄉村、傳統村落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項目資金,在200個村開展鄉村振興試點。截至目前,累計實施的625個試點村中,通村道路暢通率達98.8%,安全飲水覆蓋率達100%,生活用電保障率達97%,村級綜合服務站覆蓋率達89%,567個村實現垃圾“戶收集、村集中、鄉轉運、縣處理”,224個村實現污水集中處理。

  青海一邊保護生態環境,一邊開辟綠色發展通道,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生態保護前提下,高山牧場景致、最美花海成為熱門打卡地,在強農富民過程中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下一步,青海省將落實好全國兩會精神,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