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全國信息聯播

新技術 新機制 新農人 江蘇句容聚力“三新”奮力建設現代農業強市

日期:2024-02-21 09:10 作者: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丁莊萬畝葡萄專業合作聯社入選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良好追溯監測試點名單、華陽街道華陽蟠桃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句容市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入選第二批江蘇省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名單……今年以來,作為首批“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的江蘇句容,“三農”戰線頻頻傳來好消息。

  “錨定建設農業強市目標,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推廣新時代‘戴莊經驗’‘丁莊模式’,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培育壯大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和‘新農人’隊伍,推動農業科技、農業現代化走在前、做示范。”句容市委書記周必松說。

  選優種、建良田,夯實產業根基

  眼下正值草莓上市旺季,在白兔鎮徐村草莓種植示范基地,一顆顆色澤鮮亮、果形飽滿的草莓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采摘。“我家的草莓基本都是自主育苗,新品種上得快,品質也更好。”草莓種植大戶樊忠說,鎮里邀請鎮江市農科院和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專家現場培訓草莓育苗技術,目前全鎮莓農絕大多數都是自主育苗。

  句容依托鎮江市農科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等市內高校院所,并借助“西鄰南京、東接鎮江”的區位優勢,強化與南京農業大學、江蘇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成立句容農業研究院、句容丁莊葡萄產業研究院等校地共建研究機構6家,培育適合句容當地的新種苗15種。同時該市建立草莓、葡萄、茶葉、稻米等15個省級、3個市級、6個縣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把培訓辦到農民“家門口”。

  跳上農機,啟動車輛,轉動方向盤……在“小謝在良田”抖音賬號的視頻里,郭莊鎮95后小伙謝廣勝駕駛農機行駛在農田里。“我想讓大家看到農業的另一面,輕松、科技、活力。”謝廣勝說,郭莊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農機應用提供了舞臺。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去年句容市全面啟動1.2萬畝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完成1.3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建項目,同時試點配套建設耕地質量監測設施,全力打造智慧農田。“開展設施農業、果樹種植、茶葉生產等特色農業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建設不斷深化。”句容市市長束克之說,該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95.08%。

  聚合力、謀新路,開拓市場渠道

  “人家收完水稻種小麥,我們這里種‘草’。”在天王鎮戴莊村一處農田,戴莊有機農業合作社技術員任廣明說,田里種的是紅花草等綠肥,可以幫助土壤緩解“疲勞”,讓生態得到治理修復。

  發展生物多樣性農業,是戴莊有機農業合作社闖出的新路。在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的帶領下,戴莊經過20余年實踐探索,形成“黨建引領、村社協作、科技支撐、生態循環”的“戴莊經驗”,去年該村農民人均年收入達4.2萬元。

  2015年,在“戴莊經驗”基礎上,丁莊萬畝葡萄專業合作聯社成立。合作聯社吸納了茅山鎮1927戶葡萄種植戶,在品種育苗、生產資料、技術培訓、品質標準、品牌銷售等5個方面實現統一。“抱團闖市場才更有競爭力,丁莊葡萄已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成為江蘇省首個出口的葡萄類鮮果農產品。”丁莊村黨委書記方靜說。目前句容建成丁莊葡萄、天王稻米、白兔草莓等3個合作聯社。

  在下蜀鎮禾田坊家庭農場蔬菜大棚,村民忙著采摘新鮮蔬菜。“每天能采摘青菜3000斤、菠菜400斤、茼蒿100斤、豌豆苗150斤。”該農場負責人戴順花說,訂單主要來自網絡平臺和社區團購。

  作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句容大力推動農產品上網銷售,去年農產品綜合銷售額達18.68億元。

  強幫扶、樹標兵,引入人才活水

  今年是90后夏洪廷返鄉創業的第7個年頭。7年前,他辭去建設公司的工作,回到家鄉成立邊城鎮洪廷家庭農場。“我本科學的是建筑,轉換賽道遇到了很多技術難題,多虧本地農技人員上門指導。”夏洪廷說,去年底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亞夫科技服務團”機電分團師生們還上門開展農機智能化改造及操作培訓活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越來越多年輕人走向田間地頭。誰來為他們的成長護航?句容成立“亞夫團隊工作室”,聘請趙亞夫擔任總顧問,培育出1200名農村科技人才,為全市300余個農村合作社、3萬名農民提供技術支持。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標兵華夢麗等38名新農菁英發起成立亞夫團隊工作室科技興農青年集體,已惠及4萬余農戶。

  去年12月12日,“亞夫新農人學院”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成立。該學院著力培養“新農干”“新農創”“新農匠”和“新農服”4類拔尖創新型農業農村人才,為“三農”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

  句容強化校地合作,協同培養農業科技“領頭雁”“土專家”“田秀才”,每年安排20萬元資金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培訓,去年共培訓農民1893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