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農業空間布局,促進優勢特色產業高級化;提升產業鏈價值鏈水平,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強產業興旺的體制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完善農業發展體制機制等。因此,謀篇布局做好甘肅省鄉村產業振興,就是抓住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牛鼻子”。
優化農業空間布局,促進優勢特色產業高級化
利用甘肅區域地理氣候條件,把握農業發展規律,以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為引領,科學確定農業區劃,建立區域性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增強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
做強現代種業區。發揮酒泉、張掖、定西等地種業優勢,通過聯合技術攻關,做好種質資源鑒定與評價、優異種質創制和重大新品種選育等,努力突破玉米馬鈴薯制種關鍵技術瓶頸,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整合現有力量,促成強強聯合,加大資金扶持,加速推進玉米和馬鈴薯制種的專業化、標準化、機械化和集約化,實現種質資源保護、品種測試和繁種、基地化生產、市場化推廣和運營,完善現代種業體系。
做優草食畜牧業區。發揮甘南、臨夏、武威、慶陽等地的區域優勢,持續改良天然草場生態,建立人工草場繁育基地,在生態承載力限度內發展設施養殖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強飼草料綜合開發,建成自繁自育和異地育肥產業鏈。加強牛羊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優化我省草食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布局。培育專業養殖大戶和現代家庭農場,用現代物質裝備、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管理模式等提升企業競爭力,增強提質保供增效能力。
做大果蔬中藥材區。充分利用水土光熱條件,建設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優質示范種植基地,做大做精優質林果產業、“高原夏菜”和設施蔬菜產業、道地中藥材產業。發展好靜寧蘋果、臨澤小棗、民勤籽瓜等特色農產品以及隴中黨參和半夏、隴東甘草和款冬花、隴南當歸和紋黨、甘南羌活和馬麝、河西甘草和麻黃等特色產業發展帶。
提升產業鏈價值鏈水平,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以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現代化和增加價值鏈附加值為方向,構建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增值體系、多產業集群體系、品牌培育和市場化拓展體系等,建設一批農業產業鏈式高端融合發展先導區。
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加速形成集農產品規模生產、精深加工、儲運一體的農業產業鏈,出臺政策扶持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以重點龍頭企業為引擎,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中心。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努力打造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群,著力提高農產品的品牌、科技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促進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探尋產業內產業間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引導培育“農業+”多業態鏈式發展,積極做好農業與文旅、康養、生態、研學、養老等鏈式結合,豐富鄉村產業類型。舉辦文化民俗等節會,在重點地區打造娛樂餐飲、文化旅游、教育體驗等示范基地,建設各具特色、連接聯動的旅游示范片帶。深入推進“數商興農”工程,搭建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形成產銷直聯對接、城鄉聯通快捷的電商物流體系,加強智慧農業農村建設。
突出培育特色“甘味”品牌。緊盯優勢特色農產品,積極爭取地理標識認證,全力打造在全國叫得響的地域品牌。在穩定提升農產品品質基礎上,完善品牌質量全程安全追溯體系,著力增強品牌強農意識,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產地山水地理特點和產品品質獨特優勢,并體現在產品包裝和標識設計中。利用節會經濟,加強宣傳展示,重視物流體系和售后服務體系建設,打造一批擁有知識產權、完整產業鏈、較高附加值、強勁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品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強產業興旺的體制保障
增強產業發展對農戶收益增長的帶動作用。為促進產業興旺和確保農戶生產積極性,在堅持長期穩定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切實落實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轉機制,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向農業高新園區、龍頭企業、現代農場、農業合作大社流轉,引導分散小農戶向有組織有實力的現代經營實體靠攏,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培養“一懂兩愛”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重視教育和培訓的作用,出臺政策支持農業院校辦好涉農專業,有效落實我省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政策,對農業職業技能培訓擴大補貼對象、增加補貼額度。著力加強對產業經營大戶、現代農場主在“三農”政策、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培訓力度,引導有志投身現代農業產業的外出返鄉能人、農技推廣人員、大學生村干部等加入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成為留得住、用得上,愿創業、有作為的鄉村振興人才。
完善多元化有效投融資機制。進一步加強公共預算投資傾斜,發揮財政資金以點帶面的杠桿作用,加強對農業科技研發、人力資本培育、高標準農田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的投入。發展農業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金融資本投入農村產業,重點支持良種繁育、疫病防控、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和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鼓勵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用好用足政府支農政策,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豐富支農金融產品,擴大信貸規模,促進產業振興。
(作者為甘肅農業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