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寧市區出發,沿著盤山公路一直往南走,所到之處現代農業園區星羅棋布,美麗鄉村俯拾皆是。全市917個行政村,其中611個是美麗鄉村,占比高達70%。從城中區總寨鎮莫家溝村到湟中區共和鎮蘇爾吉村,從湟源縣東峽鄉響河村到大通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鄉村振興正由點及面,全面開花,取得了豐碩成果。市縣鄉村干部喜上眉梢,都在由衷贊揚市委在今年2月26日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推出的三鄉工程——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這是今年我們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最強抓手!”
611個鄉村華麗蛻變
城中區總寨鎮莫家溝村,離西寧市區只有12公里,這里風光秀麗,被人們稱之為“西寧后花園”,然而長期以來卻“養在深閨人未識”。
今年以來,莫家溝村依托“三鄉工程”,大力發展鄉村游,“莫家溝山莊”一炮打響。據山莊負責人介紹,這里原來是一所小學,撤并后一直處于閑置狀態。“莫家溝山莊開業后,很多村民來這里打工,村集體經濟破零。”
走在村里,路兩邊的垂柳、桃樹、沙棗樹等植物一應俱全,村子被打掃得十分干凈,“環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生意越來越好。”從最初的一家農家院到現在的十幾家,村民在鄉村游中看到了希望。
村民文菊蓮說:“下鄉的市民越來越多,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能照顧上,日子別提有多美!”
在大通縣朔北藏族鄉代同莊村路邊,一座青稞工業文化旅游產業園格外引人注意,這里以青稞為原料,研發出的青稞米、青稞麻花、青稞糌粑餅、青稞鮮面等系列產品受到追捧。
代同莊村也因此成為一個“驛站”,來這里的游客越來越多。“誰都沒想到,我們代同莊村人能吃上旅游飯。”村民感慨道。
記者采訪中同時發現,西寧大多數鄉村的華麗蛻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業興鄉。
青海可可西里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經與朔北藏族鄉、向化藏族鄉的600余戶農戶簽訂了收購協議,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5元的價格收購青稞,并解決了60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
青海大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基地+農戶”的模式,與大通、湟源、湟中等地的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及貧困戶簽訂油菜籽收購協議,建立油菜籽種植基地15.6萬畝,在增強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的同時,解決了周邊120多人的就業問題。
這些都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西寧,像莫家溝村、代同莊村這樣吃旅游飯的鄉村隨處可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三鄉工程”的不斷持續推進,鄉村變景區、農民變導游、民房變民宿,一個個小山村蝶變成為遠近聞名的民俗旅游“網紅打卡地”。西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如今,611個美麗鄉村華麗蛻變,每逢節假日人氣爆滿、一桌難求。
西寧城鄉攜手深度共融
鄉村旅游在西寧已呈星火燎原之勢。截至9月底,全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99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2.4%、16.3%。
據西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打造湟中西納川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大通朔北鄉窎溝民俗文化鄉村旅游、湟源歷史文化鄉村旅游等7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湟中區云谷川“印象小鎮”、湟源縣河湟民宿“日月山下二十四莊廓”、大通縣“十里塘坊”等特色品牌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吸引了更多市民下鄉促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靠什么?
“三鄉工程”成為西寧城鄉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徑。“以城帶鄉,以鄉活城,城鄉融合,只有這樣,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西寧通過實施“三鄉工程”,“市民下鄉”在集聚農村資源稟賦,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實現城鄉互聯互補,促進農村進一步“活”起來;“能人回鄉”在挖掘農村資源潛力,提升農村土地產出、勞動個體產出,實現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帶領農民進一步“富”起來;“企業興鄉”在聯通農業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產業補鏈、延鏈、強鏈,推動農業進一步“強”起來。
看好農村發展前景,許多年輕人選擇了回鄉創業。如今,行走在村里,年輕人的面孔越來越多,農村的發展已經起勢,未來還會有更多能人返鄉、企業興鄉。
采訪中,很多村民表示,“三鄉工程”實施后,農村越來越成為大家向往的地方。市政協副主席劉海云說,“三鄉工程”已經展示出巨大的潛能與空間、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作為全市推進鄉村振興的特色載體和有效抓手,已然成為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的一張美好而亮麗的“名片”。從“三鄉工程”中嘗到甜頭的市縣鄉村的干部都說:“今年才開始推進就取得了這么大的成績,大家很振奮。明年我們將總結經驗,準備大干一場,使西寧鄉村振興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