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遼源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會議精神,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重點,以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以“千村示范”為突破,以“五大振興”為主線,強化落實,精準施策,全力打造“產業優、顏值高、底蘊厚、秩序好、保障強”的美麗鄉村。
一年來,遼源先后制定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步伐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體制機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區)黨委、政府參照市里模式成立領導組織機構,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形成了全市上下同心同向抓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為堅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緊握鄉村振興“接力棒”,遼源落實“四不摘”,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加強監測幫扶,筑牢返貧防線。突出產業支撐,持續促進就業增收。依托金翼蛋品、正旭菌業等龍頭企業,采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模式持續加強脫貧人口與產業項目利益聯結。今年實施項目58個,企業分紅210萬元,199個村光伏扶貧電站分紅71.63萬元。一系列舉措,使銜接過渡工作扎實有序。
遼源以特色小城鎮建設作為載體謀篇布局,確立“一核兩翼四軸十支點”點軸面區域聯動的空間布局,對全市30個鄉(鎮)按照示范鎮、重點鎮、推進鎮3個層級和2023年、2025年、2028年3個時間維度,明確了梯次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支持政策,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如今,已全面完成“1+12”特色小城鎮建設規劃,啟動制定其余18個特色小城鎮規劃;65個村莊規劃修改完善。其他建設任務均在按照規劃時序推進。
遼源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發展的基礎,積極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2021年糧食產量達33.29億斤,比去年增加3.03億斤。落實糧食播種面積340.53萬畝,超過省下達目標1.2萬畝。糧食生產綜合性技術到田率達80%以上,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建設高標準農田20.6萬畝。
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培育六大特色產業,精心培育梅花鹿、蛋雞、柞蠶、東遼黑豬、食用菌、林果特色產業。這一年,“中國蛋谷”項目扎實推進,其中智慧冷鏈物流區辦公樓完成主體封頂,4棟冷庫完成主體鋼結構框架架設,蛋雞飼養量達927萬只。梅花鹿飼養量預計達24.8萬只,涉鹿產值35億元,分別增長5.19%、4.51%、11.1%。東遼黑豬存欄2.6萬頭,柞蠶規模達1390把,產量176萬公斤,產值0.9億元。東遼縣正在組織申報“東遼柞蠶”地理標志產品;東豐縣正在打造“北方羊肚菌之鄉”;東豐縣六禾農業84棟、102畝溫室已經投產;全市林果經濟林面積32.77萬畝,產量3.17萬噸,產值3.99億元……
一年來,遼源深入推進三次產業融合,培育新增省級龍頭企業5戶、市級龍頭企業7戶。新增市級產業化聯合體3個,推薦省級產業化聯合體1個。全市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3129個。東豐縣被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地區推進試點單位。東遼縣被評為國家級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以金翼蛋品為龍頭的東遼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繼集安市人參產業園后吉林省第二個國家級產業園。
遼源不斷強化鄉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抓實選優配強、教育培訓、管理監督3個重點,使組織人才振興顯著提升。高質量實現“三個100%”目標,村書記平均年齡47.9歲,較上一屆下降3.3歲;大專以上學歷占42.64%,較上一屆提高10.7個百分點。突出鄉賢作用發揮,大力吸引鄉賢回歸,投資興業。實施村帶頭人培養計劃,全市已儲備村書記后備力量1036人。持續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能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村42個,占比8%。
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方面,遼源扎實推進理論宣傳教育,開展面對面、分眾化理論宣講600余場次,受眾9.2萬余人次,發送學習資料3萬余冊。全市30個鄉鎮(街道)、518個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文化小廣場基本實現全覆蓋。安石鎮朝陽村、足民鄉金星村特色文化村已粗具規模。
強化文明鄉風培育,實施“文明實踐提升工程”,全市30個鄉鎮518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實現全覆蓋。推廣農村“道德銀行”試點,全市農村已建成文明實踐超市76家。挖掘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積極推進市場化運作,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民畫、滿族剪紙等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突出農文旅、一二三產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造朝陽—遼河源生態游、東豐—小四平皇家鹿苑文化游、大良—永治郊野游、白泉—安恕自行車賽道休閑游等10條鄉村旅游帶,鄉村旅游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今年接待游客超過50萬人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遼源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打造鄉村振興“生態循環鏈”。實施百萬畝造林、百公里河道治理、百萬畝良田建設“三百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域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持續開展“千村示范”創建,聚焦“九有六無”標準,打造59個標準示范村。推廣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12萬畝。全市綠色種植面積發展到7.7萬畝。實現節肥20%、減藥30%。
遼源不斷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推進法治宣傳教育,通過加快構建“一核三治”的鄉村治理體系,持續深化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鄉鎮黨委—村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管理機制,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民主協商、村務監督機制,實現黨的領導、村民自治、群眾參與有機統一。目前,518個村全部制定村規民約,村民說事、議事、主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為鄉村振興工作的持續推進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