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康縣陽壩鎮蔣家壩村,整潔有序的村莊讓人眼前一亮。這個有著121戶438人的偏遠小山村,是2018年建成的美麗鄉村。
“做夢都想不到,我們村能變化得這么好!”今年81歲的楊開升老人佩戴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激動地訴說著蔣家壩村的歷史變遷。
楊開升老人有4個子女,家家都是“小洋樓”,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室內布置都很現代化,而且衛生間、洗澡間是單獨修建的。隨著美麗鄉村持續鞏固提升,“廁所革命”深入推進,將從根本上解決鄉親們如廁難、洗澡難等問題。
正在采訪時,60歲的老鄉黃大秀高興地來找該村黨支部書記申明才。她說:“太麻煩您了,你們干部還專門把面粉給我送到了家門口。”據黃大秀說,村上住的這些年輕干部(駐村幫扶隊)對她們都挺好,經常幫他們交電話費、電費,還從城里幫他們購買一些日常用品。
申明才告訴記者,在康縣鄉村振興局幫扶蔣家壩村的近幾年里,為村里硬化了9.3公里的通社路,還給齊定海、黃大學等6戶貧困群眾硬化了入戶路。平時駐村干部還經常和村“兩委”一起為村里的發展出謀劃策。防疫第一線,抗洪救災、拆違治亂、環境整治等現場,到處都有駐村幫扶隊的身影。
“近幾年,我們主要幫助鄉親們把土雞蛋、土蜂蜜等地道‘山珍’推向外界,增加他們的收入。”康縣鄉村振興局干部、駐蔣家壩村幫扶隊員楊琪說。
對于該村的下一步發展,康縣鄉村振興局準備從一些遺留問題入手,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謀劃多元特色產業的培育發展壯大。
人居環境的改善,不僅是改變了個人生活條件,還推動了觀念更新、精神提振。陽壩鎮各村稟賦不同,鎮村兩級通過集思廣益和不斷創新,因地制宜,找到了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鄉村振興,產業要旺。在該鎮珍愛茶山,滿目青翠、瓜果飄香,村里依托好風景,準備打造生態有機茶園長廊、農耕體驗園等,在充分滿足游客吃住行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鄉村旅游規模,充實游客體驗內容,留住“鄉愁”,留下游客。
“我們村已是‘中國最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依托茶山做‘茶’字文章,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村莊的整體品味,打造村美人富的‘小康村’‘振興村’。”陽壩鎮珍愛茶山村黨支部書記沈邦軍說。
面對熱火朝天的蓬勃發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關鍵。“今年,要持續打通產業路和斷頭路,著力把龍潭、五顆石兩村打造成‘鄉村振興示范村’,給陽壩大景區擴容;填補茶葉育苗、天麻育種兩個‘空白點’,保障康南5鄉鎮的需求,減少鄉親們的資金投入;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提升鄉親們的生活品質,保護好綠水青山。”康縣陽壩鎮鎮長王貴強說。
康縣岸門口鎮嚴家壩村位于中節河流域(銀杏谷),是岸門口鎮修建的第一個美麗鄉村,是中國最美村鎮,也是正在提檔升級的鄉村振興示范村。該村是2013年開始建設美麗鄉村的,也是岸門口鎮建成的第一個美麗鄉村。
2016年5月3日中午,李貴平家的院子里一陣嘈雜。曾經在嚴家壩村插隊的知青們回來了,看見村里的巨大變化,他們激動地流淚高呼:“嚴家壩,我來了!我們回來了!”
據李貴平講述,從2016年開始,知青們每年都要來嚴家壩小住,把曾經幫過他們的“親人”匯聚在一起,載歌載舞,回憶過去的溫情時刻,贊嘆今天的幸福生活,展望祝福燦爛明天。
今年,嚴家壩村根據群眾需求,按照縣鎮村三級遵循“面上改造、線上提升、點上精雕”的思路,以美麗鄉村提升改造為抓手,新修排水渠260米、安全護欄112米、護坎1100立方米,新修李家溝便民橋1座,硬化廣場453平方米、巷道庭院1200平方米,改造房屋15座、改造銀杏廣場水景,提升千年銀杏文化廣場氣質韻味,促進美麗鄉村提質擴容。
嚴家壩村自然條件優勢突出、底色很好,在村莊布局上依山就勢、與水為鄰、錯落有致。
說起嚴家壩村的后續發展,岸門口鎮副鎮長馮善龍說:“今年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我們將堅持不砍樹、不埋泉、不挪石、不毀草,保留傳統村落形態,形成人繞水行、水繞人走的美麗景色,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站在新起點上的嚴家壩村,正在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把“美麗”延伸、拓展,讓“美麗”釋放美麗經濟,構建鄉親們的美麗生活。
讓脫貧基礎更穩固,離不開產業高質量發展。位于康縣岸門口鎮嚴家壩村的康垚菌業,主要生產銷售吊袋黑木耳,今年第一季木耳(春耳子)產量6萬多斤,毛收入大概220多萬元。
“我們是去年建的廠房,流轉土地30畝,每年給相關農戶支付18000元的土地流轉費,并常年用工(當地半勞力)20多人,季節性用工量都在100人以上,力助當地農戶增收。”康垚菌業生產部負責人席鵬說。
位于修水河畔的康縣大堡鎮漆樹溝村,也是今年的“鄉村振興示范村”。走進該村時,大堡鎮黨委副書記侯健春正在和鄉親們一起整治環境衛生,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像極了盛夏的驕陽,熱烈而充滿朝氣。
該村是2017年建成的美麗鄉村,2018年被評為“中國最美村鎮”,是遠近聞名的產業大村。“我們村是從2016年開始發展產業的,剛開始就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積極發展土蜂、太平雞養殖業。脫貧以后,我們改變了發展模式,以‘黨建+’為主,擴展太平雞產業鏈,由單純的放養、銷售發展成了集孵化、脫溫、放養、屠宰、真空冷鏈為一體的綜合產業。”漆樹溝村黨支部書記朱銀喜說,“去年我們的太平雞、雞蛋、土蜂蜜大概收入了146萬元,給村集體分紅2.8萬元。”
據了解,甘肅省科技廳和康縣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對該村的支持很大,產業路修建、孵化設備購置、冷庫建設、食品檢驗都是這幾個單位大力幫扶的。
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該村還準備擴建散養基地,打造康北孵化基地;今年至少還要再建3個標準化中蜂養殖場,帶動更多的鄉親們一起致富奔小康。
甘肅省科技廳駐康縣大堡鎮何家溝村第一書記馮維平告訴記者,康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很有特色,但由于受地理因素的影響,產業發展還存在短板。他想和鎮上、村上一起努力,利用有利時間,對鄉親們進行集中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打造像“天水白娃”“禮賢嫂”等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勞務團隊,提高就業機會的同時大幅度增加收入。在產業發展上,結合村情實際,走集約化的道路,創建自己的名牌。
“在我們鎮,鄉村振興就是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現強農富農,提升群眾生活品質。”侯健春說。
“今后,我們將鄉村發展重點盡快轉向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從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迅速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康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李江濤說。
他說,將來的康縣鄉村,將是一個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四季皆美的山水康城,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