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研究貫徹落實鄉村振興促進法等工作。
鄉村振興促進法是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重大決策部署的法律體現,是一部“三農”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對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發展、農民全面康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以法護航,繪就重慶鄉村振興美好藍圖?近日,重慶日報記者邀請了市級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專家學者等,暢談他們對鄉村振興促進法的理解和認識。
訪談嘉賓:
路偉 市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市農業農村委主任
劉貴忠 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志遼 中國農業農村法治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
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法律保障
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實施,為推動鄉村振興破難題、開新局、聚合力提供了制度支撐,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重慶日報:貫徹落實好鄉村振興促進法,如何以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為路徑,促進農業高質高效?
路偉:要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推動農業穩產高產、提質提效。
一是要全力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地落實。
二是加快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大力發展柑橘、檸檬、榨菜、調味品、中藥材等農業特色產業集群,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強化農業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和標準化生產,持續打造“巴味渝珍”和“三峽”品牌。
三是推動農業“接二連三”,把農產品加工作為消費品工業發展的重點,立足區縣布局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做靚10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四是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重點推進柑橘、脆李、青花椒等地方優勢特色品種創新。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強多層次創新平臺建設,強化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丘陵山區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實施“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推動農業向設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
五是加強農業對外交流合作。以推進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和長江上游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打造農業合作交流平臺,擴大農業對外開放,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
重慶日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現鄉村振興第一場硬仗,貫徹落實鄉村振興促進法,重慶如何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促進鄉村宜居宜業?
路偉:重慶將堅持把鄉村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循序漸進,打造新時代宜居宜業鄉村。
具體而言,重慶將加快推進鄉村規劃工作,編制區縣國土空間規劃,統籌推進實用性縣域城鎮和村莊建設規劃,優化完善全域全要素村莊規劃,強化農村地區“一張圖”管理。要以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為目標,以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長效機制建設為主攻方向,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入推進村莊清潔和綠化美化行動,發動群眾共建美麗家園。
重慶日報:在鄉村振興促進法中,有很多內容都是圍繞保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規定的法律措施,在貫徹落實促進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重慶如何強調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地位?
路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引導農業企業與小農戶開展各類合作經營、抱團發展,密切農企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紅利。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著力破解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制約,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這是“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唯有如此,才能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重慶日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實現有效銜接的基礎,而要鞏固成果,識別的精準性和重點人群都是應重點關注的問題,重慶將如何加強易返貧致貧人口監測幫扶?
劉貴忠:鄉村振興促進法第八章“扶持措施”中明確,建立健全易返貧致貧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重慶把加強易返貧致貧人口監測幫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重點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導致基本生活嚴重困難戶“三類對象”,同時把“兩不愁三保障”作為監測重點內容,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
重慶日報:俗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是關鍵,重慶在這方面有何考慮?
劉貴忠:鄉村振興促進法第二章“產業發展”中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鼓勵支持農民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重慶始終堅持把持續抓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持續加強產業發展幫扶、消費幫扶以及易地搬遷后續扶持,作為推動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重點:在產業幫扶上,因地制宜持續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持續加強消費幫扶,切實解決“滯銷”“賣難”等問題;在穩崗就業上,落實勞務協作、幫扶車間、公益崗位、就業獎補等政策措施,有針對性開展技能培訓,深入抓好勞務輸出,穩步提升脫貧人口就業數量和質量;在搬遷后扶上,聚焦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點對點”落實產業、就業、生活保障、社區管理服務等幫扶措施,多渠道促進增收,強化社區治理,促進社會融入。
重慶日報: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以及社會力量的參與,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中,重慶將如何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劉貴忠:這一點也在鄉村振興促進法中有明確要求。促進法第八章“扶持措施”中指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增強脫貧地區內生發展能力,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幫扶長效機制,持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
重慶要適應形勢任務變化,拓展幫扶領域、創新幫扶方式、健全幫扶機制,一是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加強與山東互動協作,拓展幫扶領域,創新幫扶方式,健全幫扶機制,聚力打造產業協作、勞務協作、消費協作等魯渝協作“升級版”。二是發揮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優勢,加強主動對接,切實用好幫扶資源,確保幫扶項目接得住、落得實、效果好。
地方政府應履職盡責,讓促進法助力重慶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促進法既具有全局性的價值引領,又不乏可操作性的制度設計,對重慶鄉村振興意義重大。地方政府應履職盡責,確保法律執行不走樣。
重慶日報:重慶獨具的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和大庫區市情,表明了我們在鄉村振興方面既與其他省市自治區存有共性,又兼具自身的特殊性。那么,促進法對于重慶的意義是什么?
張志遼:鄉村振興促進法是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為核心的促進法,是“三農”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
就鄉村振興促進法內容看,可以說既具有全局性的價值引領,又不乏可操作性的制度設計。比如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寫進法律,強調因地制宜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培養造就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完善鄉村振興促進工作的監督檢查等。
具體到重慶而言,因為重慶的特殊市情,促進法對重慶鄉村振興的意義突出體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進一步夯實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的共識性基礎;二是有助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并為推進其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穩定的制度支撐;三是為切實促進農村改革、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構建“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指明了方向。
重慶日報:鄉村振興促進法有51次表述了“政府應當”的內容,這體現了各級政府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那么,地方政府應如何履職盡責、主動作為,發揮好積極作用?
張志遼:鄉村振興促進法絕大部分內容都與地方政府履職盡責有關。綜合起來,最為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發揮好規劃引領作用,包括國土空間規劃、鄉村產業發展規劃、村莊規劃等,這些內容在該法第四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二條等有明確規定;
二是要統籌好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協調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發揮好鄉鎮的“三個中心”作用,即把鄉鎮建成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鄉村經濟中心;
三是要完善好農民權益保護制度,尤其是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和社會保障權益等;
四是要把監督問責落到實處,依法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等。這些“硬約束”必須確保不走樣、不變形,才能讓促進法不會變成“沉睡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