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要強,農業必須強;青海要美,農村必須美;青海要富,農民必須富。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任務。近年來,青海省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打造出具有青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譜寫新時代青海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農村環境美,農民更幸福
柏油路貫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通到家家戶戶門口,沿路整齊地排列著太陽能路燈,墻面也被粉刷一新;村子里公共廁所、分類垃圾箱等設施一應俱全;村委會旁邊還建起了老年活動中心、兒童室、文娛室、圖書室等公共文化設施……
“這幾年,村子變化很大。”村民鐵金玉說,以前村子里是土路,現在都是干凈整潔的柏油路;以前垃圾都倒在溝里,現在投放到垃圾箱,滿了就有人定時拉走。
走進邊麻溝村,清新的空氣、質樸的民風、壯美的山林讓人流連忘返。近幾年,邊麻溝村依靠特有的地理、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每到夏天,游客絡繹不絕。
游客越來越多,鐵金玉在政府的幫助下回鄉開起了農家樂。“去年6個月的旅游季,我們一家賺了12萬元。”鐵金玉說,他們一家吃上了旅游飯。
鄉村振興,農牧民迎來新生活
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東川鎮寺爾溝村,一座座紅瓦白墻的新住房依山而建,村容村貌整潔亮麗,鄰里和諧相助,呈現出人人爭模范、戶戶爭先進的可喜局面。
廣場上獨特的十二生肖雕像、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生機勃勃的綠化帶、干凈整潔的村道……看著村子越來越美,大通縣景陽鎮土關村駐村干部們笑了,村民們笑了,一張張笑臉的背后,是更有盼頭、更有奔頭的幸福生活。
一項項文化惠民工程,一個個基層文化陣地,在青海顯現,村民們多年的陳規陋習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新生活觀。
鄉村振興的新潮熱涌廣袤高原,53.9萬貧困人口告別貧困;農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廣大農牧民群眾住進磚瓦房、喝上放心水、走上小康路。
與此同時,青海省委組織部實施“223”村級后備人才培養計劃,為村級組織建設持續注入新鮮血液。創新實施村干部學歷素質提升工程,分批次對全省4146個村和474個社區符合條件的兩委成員、后備干部進行大專和中職學歷層次培養。
數據看成就
◆2018年,青海省制定出臺《關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鄉村振興戰略十大行動計劃》《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三年行動》《鄉村振興百鄉千村工程行動》;編制完成《青海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優先安排1.3億元財政資金在27個村(場)開展示范試點工作。
◆2014年至2020年,青海全面建成2100個高原美麗鄉村,占全省村莊總數的50.6%,省級財政資金累計投入25.1億元,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進度明顯提高。
◆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16個縣125個村有序推進生活污水治理試點,5個村莊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23個村莊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按照省委省政府“1+7+10+N”鄉村振興政策頂層設計,青海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重要位置,健全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有序推進機構職能調整優化,指導各地做好鄉村振興機構調整工作,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平穩有效銜接。扎實開展鄉村建設,組織實施“812”示范工程和10個專項行動計劃,協調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持續促進脫貧地區鄉村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