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茶山青如黛,茶香四溢滿筑城。
當下正是夏茶生產旺季,開陽縣的萬畝富硒茶海間,一壟壟茶樹隨山勢蜿蜒綿延,山高云低,滿目蒼翠。
今年入夏后,氣溫升高,降雨充沛,位于龍崗鎮壩子村的貴州省開陽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6800畝示范基地內,茶葉長勢喜人。“茶園的溫度和濕度都很好,土壤酸堿度也適宜,就是缺少氮和鉀,該施肥了。”公司總經理李景平坐在辦公樓監控室里,就對茶園管理作出了精準決策,“大數據很‘聰明’,讓我們管理茶園又輕松,效果又好。”
郁郁蔥蔥的茶樹間,聳立著一根根高高的桿子,上面安裝的攝像頭就像一只只“眼睛”,時時刻刻觀察著茶葉的長勢和茶園的情形;而茶樹頂的一個個白色“小房子”里,傳感器實時收集著溫度、濕度、酸堿度等信息。在監控室,這些信息通過計算、分析,便能為茶園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大數據可以讓我們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施肥,提前預判防控病蟲害等,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李景平說,這幾年,公司的茶葉產量每年都穩步提升10%左右。
為保證茶葉品質,南貢河茶業公司還通過追溯系統對茶葉進行農殘檢測。如今,開陽富硒茶已成為貴州“干凈茶”的一張名片。
“雖然今年受了雹災,我們也生產了上萬斤名優茶。夏茶預計可以采收10萬斤。”李景平說。
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南貢河茶業公司還帶動當地村民種植了2000多畝茶葉,為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提供務工崗位,優先收購他們的茶青。如今,壩子村落一、落二組的村民全都種上了茶葉,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
自古黔中出好茶。貴陽高海拔、低緯度、多云霧、無污染、山地丘陵交錯,是茶葉種植的最適宜區域。目前,全市茶園面積達28萬畝,投產茶園23萬畝。“近年來,貴陽市培育壯大了一批茶葉龍頭企業,目前已有茶葉生產企業、合作社139家,形成了大中小并舉的茶葉加工集群,其中不少茶企利用大數據技術與智能裝備,推動傳統的加工向機械化、標準化、清潔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貴陽市茶辦主任、研究員龔靜說。
當前,已有十余家茶企像南貢河茶業公司一樣,投身智慧茶業。
從2018年開始,為做好質量和品質控制,貴茶集團陸續建設了“貴茶聯盟”大數據管理系統、動態質管數據庫和ERP生產數據系統,明確質量、安全和品質關鍵控制點,實現動態監控與智能生產,以及從田間到茶杯的全程質量與安全控制。
“我們提出,讓天下人喝干凈茶,規模量產的品牌產品對品質的穩定性要求更高,精細化拼配必須從人工向機器智能轉化。”貴茶集團副總經理周維說,通過利用數字化技術,貴茶解決了名優茶規模生產品質穩定性難以控制的問題,打破了行業“明前茶”的局限,實現了常年各等級產品品質持續穩定目標,確保周年生產,且所有產品百分之百達到歐盟標準。
“收集并分析大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實現智能管控,是貴茶發展的必經之路。”周維說,去年,貴茶集團還開始建設基于數據的風味設計和智能品控數據庫,目前已完成初步模型。
大數據“基因”的植入,讓貴陽的茶園越來越綠、貴陽茶香味越來越濃。近年來,貴陽以“跨區域、跨季節、跨品種”拼配為方向,積極進行茶葉加工技術創新,已有清潔化初加工線100余條、精制加工線10條、碾茶生產線2條、抹茶生產線1條,掌握紅、綠、白三大茶類加工工藝和抹茶生產技術,涉足黃、青、黑茶生產,有力提升了茶葉加工水平,產品的品類、品種、產量都有了質的飛躍。
除了在種植、加工環節,大數據還在銷售環節助力貴陽茶實現精準營銷,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2019年,全市實現干茶產量1.49萬噸,產值達29億元,產品遠銷歐美,享譽海內外。
龔靜說,大數據為貴陽茶產業上規模、上檔次奠定了基礎,下一步將促進大數據與茶產業融合得更加廣泛、深入,讓大數據為貴陽茶產業創新、升級發展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