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召開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視頻會議宣布,江蘇省將圍繞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為主攻方向,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以及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大力推行“網格化+精準監管”,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監管體系、追溯信用體系、應急處置體系,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現代治理能力,提升農產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產業強不強,質量來衡量
“產業強不強,要用質量來衡量。”江蘇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云表示,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把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堅持黨政同責,對標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地問責,樹立風險意識,堅持刀刃向內,自查問題不足,提高監管能力,確保質量安全。
2019年,江蘇省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67.4%,比上年度提高9.6個百分點;地產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99.6%,農產品質量安全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去年5月,徐州市銅山區春麗果蔬專業合作社利用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單位補助資金3萬元,建立標準化農殘速測室,卡片式智能農殘速測儀、臺式二維碼打印機等儀器設備一應俱全。“我們全面應用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使每一個產品都可追溯,可查詢到每一個生產環節,做到‘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受到經銷商和消費者青睞。”合作社負責人薛麗說,目前,合作社已建立追溯電子臺賬800多條,追溯產品200多批次。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江蘇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監測等“一張網”管理。目前,全省共有1.5萬個可溯源農產品市場主體,累計出具追溯標簽409.8萬張次。
既要產得出,又要管得好
在泰州市鴻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往準備發出的香菇上貼標簽。根據要求,他們對每一批采摘的香菇進行抽檢化驗,并將化驗結果上傳至平臺,然后通過平臺打印帶有追溯碼的合格證。消費者只要拿起手機掃一掃,就可以看到香菇的生產數量、采摘時間以及檢測結果,同時還有生產企業對消費者作出的承諾,比如不使用禁限農藥、農藥殘留符合國家標準、不使用非法添加劑等。“貼了標簽,就意味著要對產品品質承擔責任。”合作社副總經理陳余彩說,“現在客戶對我們的產品質量更放心,這對打造品牌很有好處。”
既要“產出來”,又要“管得好”。江蘇省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構建“網格化+精準監管”新模式,突出重點地區、重點品種、重點時段實施精準監管,打造面上監管無死角、重點監管有深度的精準監管新模式。
南京市建立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移動監管平臺,全市所有監(協)管人員全部安裝應用移動監管手機終端APP,監(協)管員實時將現場巡查抽檢地理位置、照片和日期以及巡查抽檢情況等信息同步上傳網絡監管平臺,實現監管信息痕跡化、精準化、實時化。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蔣曉平介紹,該市按照全省追溯“一張網”要求,推進農產品從田頭到市場的全程質量追溯監管,實現省市區追溯信息互聯互通,對納入省追溯平臺監管的示范主體每個給予2萬元補助。目前,南京市有1039家規模生產經營主體納入國家和省級追溯平臺管理。
啃下“硬骨頭”,筑牢安全線
雖然近年來江蘇省農產品質量省級例行監測合格率均穩定在98%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上可防可控,但仍有2%左右的不合格“硬骨頭”,成為當前監管的難點。為此,江蘇省將實施監測預警能力提升行動,建立省市縣抽檢聯動機制,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庫,開展應急演練培訓,確保不發生系統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推動縣域整體質量提升。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開展對標達標提質行動。加強產銷銜接,推動食用農產品全程可追溯。開展地理標志保護行動,打造20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探索地標保護和品牌培育的雙贏發展路徑。
泗洪縣圍繞“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目標,全縣各鄉鎮、街道都成立“三定一考核”(定監管對象、定監管人員、定監管任務和工作業績考核)網格化監管工作領導小組。泗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召德介紹,該縣圍繞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建立健全以提質增效和全產業鏈為主線的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先后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規范)50多個,制定綠色有機生產規程10個。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制定企業或行業標準,通過內部追溯系統或地方追溯平臺,記錄產地環境、用藥施肥、監測檢測和產品加工等過程信息,從根本上杜絕使用禁用農藥、“瘦肉精”等違規藥物。對生產種植過程、投入品使用、產品質量進行監測,并嚴格執行黑名單制度,從源頭確保綠優農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