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全國信息聯播

福建將樂:美麗田野綻芳華

日期:2019-09-26 00:00 作者: 來源:福建農業信息網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在將樂,有一位27年堅守水稻新品種選育工作崗位的工作者,他就是將樂縣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福建省科技特派員——廖榮周。

  一份匠心,堅守山區1968年,廖榮周出生在將樂縣一個山村農家。1992年從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畢業后,他本可接受來自大都市拋來的“橄欖枝”,可是他毅然決定回到家鄉工作,也就是這個決定讓他堅守山區農業崗位27年。

  回到家鄉工作,廖榮周每天騎自行車、坐公交,穿梭奔忙于田間地頭。白天下地觀察,晚上查閱各類資料,潛心鉆研,常常熬至深夜,吃在地頭,住在村里。

  由于常年奔波于田間地頭,抓調研,搞培訓,廖榮周面對家人的抱怨和孩子的期盼,也曾經數次想到過放棄。

  “我已深深熱愛上了山區這塊灑滿科技陽光的土地,腳步已根本停不下來。”每次想到自己出生于農家,廖榮周常說,因為了解科技對于農業的重要性,有一股使命感支撐著他要繼續堅守下去。

  用實際行動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就這樣,廖榮周帶著一份匠心,堅持帶著科技成果走入山野鄉間,指導種業發展。

  一門農技,授給幫扶對象作為一名育種專家,廖榮周從2017年開始擔任省級科技特派員,與福建省福瑞華安科技種業有限公司“結對”,通過科技特派員項目的實施,幫助企業做好科研、生產、實驗、示范、推廣等相關工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育種企業一般育種周期比較長,我到企業調研后發現,他們這個水稻新品種選育的制種技術還沒有很完善,需要進一步提升,所以就想先幫著他們把這一塊一起做起來。”廖榮周說。

  工作初期,農戶們并不適應“你叫干啥就做啥”的要求,依然按照老習慣、老方法,想打藥就打藥、想下肥就下肥。這種不科學的做法會影響水稻的長勢及產量,這可愁壞了廖榮周。面對這種情況,廖榮周一方面深入基地,向農民推廣種植的新技術和新知識,指導農民施肥耕種;另一方面,自己下到田里做示范。每天第一個到田里,最后一個離開,他一直在示范田里進行產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為了做好制種花期撥查、病蟲害防治、去雜指導工作,有時一天要跑幾個鄉鎮。兩年來,所服務的公司在將樂縣光明鄉、萬安鎮、南口鎮、萬全鄉累計制種面積3000畝,為制種農戶增收300萬元,提高了制種農戶的技術水平和素質。

  作為科技特派員,縣里各鄉鎮有發展制種產業的農戶,廖榮周還會上門指導。在他看來,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還只是基礎,要想讓企業和農戶增產增收,還得開展農技培訓、成果轉化、技術示范等科技幫扶活動。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協助企業審定水稻新品種5個,為制種農戶提供技術培訓4期約12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企業和貧困戶種植效益,降低種植成本。

  一份深情,留給希望田野寒來暑往,與水稻的相守和耕耘,廖榮周早已把個人價值揉進田間地頭。

  水稻新品種選育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是常有的事,有時為了準確地觀察和記載,抽穗揚花期驕陽似火,他天天都要頂著烈日,到田里一干就是半天。

  今年入夏以來,干旱少雨,這可愁壞了廖榮周,“我天天都要到試驗田看看制種情況,安排澆了水后,長勢好多了。”在將樂縣古鏞鎮桃村的水稻制種試驗田里,廖榮周指著眼前一片稻田開始滔滔不絕。

  進入金秋時節,水稻種植就到了一年中最為繁忙的季節。對于廖榮周來說,同樣也是他最忙碌的時候,每天走村串戶下農田是他干得最多的事。家人說,他一天換下的衣服至少要3套,一年有360天奔波于田間。每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可是他從不覺得累。

  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把成果轉化在基地上,讓微笑留在農戶臉上……廖榮周打趣地說,學習農學的他注定要將青春留在農村,能用一技之長讓老鄉擺脫貧困、增收致富是他一直以來的愿望。帶著這份愿景,廖榮周走訪調研,為家鄉的種業發展“把脈問診”。

  多年來,他用智慧在家鄉播下了科技的種子,用堅持不懈的毅力帶領群眾走上科技發展之路。在這期間,他先后被評為市農業系統“先進個人”,縣“優秀共產黨員”,獲評“高級農藝師”等榮譽稱號。長期以來,他在CN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12篇。面對榮譽,他說農村工作任重而道遠,他將立足本行,繼續站在最需要自己的前沿陣地努力工作。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7年春華秋實,廖榮周就這樣依托專業優勢,扎根基層默默地奉獻著。他用青春和汗水書寫著無私情懷和堅定的信念,用實際行動在美麗的田野綻放芳華。他說自己就如一顆小小的種子,在家鄉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