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全國信息聯播

大理:生態農業為洱海增彩

日期:2019-05-16 09:47 作者:記者 莊俊華 來源:云南日報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藍藍的天空下,洱海碧波蕩漾,田野風光如畫。

  治理洱海流域面源污染,發展生態農業是“重頭戲”地之一。伴著和煦陽光,記者在洱海流域采訪,欣喜地認識了一批大理現代農業的“小巨人”。他們的創辦者和管理者是一批既有家國情懷,又有擔當精神的新型農民。這批現代農業企業促進了大理生態農業如火如荼的發展,呈現出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共贏的良好局面。

  云南鄉之田:希望永遠保持田園風光

  “我從小生長在這塊土地上,希望永遠保持田園風光。”在大理市大理鎮上雞邑村,面對開始收割的連片生態油菜,今年38歲的“金花”戴菊仙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用收割機不僅節省了大量勞力,而且油菜的秸稈全部還田,既可以泡松土質還可以變成有機肥。”

  “油菜花開的時候,真是太漂亮了。每天來拍照的人絡繹不絕。”戴菊仙說。20年前,她從大理市布鞋廠下崗,先是到昆明做蔬菜貨運生意,后來在彌渡縣承包土地從事蔬果生鮮種植與銷售。2015年,她前往山東省壽光市考察后,回鄉創辦了云南鄉之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村里有人不理解,說她是不是“瘋了”,戴菊仙卻胸有成竹:“站在田野上,每一天都充滿希望。”

  “我們種的蔬菜,必須是生態蔬菜。”4年前,戴菊仙在上雞邑村委會第七組村民小組租地307畝,以“種植生態蔬菜+配送服務”方式,向大理市醫院、大理財校等單位食堂直銷生鮮蔬菜。她花5萬多元買來農藥殘留檢測儀器,讓蔬菜“先過自己的關”,達到國家規定檢驗標準才能上市。她還時常邀請客戶代表到基地參觀,讓更多的人真正了解綠色、環保、優質生態蔬菜。

  去年,戴菊仙積極投身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將基地周邊需要大肥、大水的200畝大蒜田,從農戶手中流轉過來改種低水、低肥的生態油菜。同時,主動提供20畝土地,由政府投資建成8個庫塘凈化池用于處理附近鄉村的污水分級凈化。記者采訪時看到這家公司的幾名員工正在清運庫塘干涸的淤泥。戴菊仙解釋說:“我們用淤泥做肥料,環保與增產一舉兩得。”

  目前,云南鄉之田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共承包流轉土地507畝。固定性用工10人,臨時季節性用工約360人。戴菊仙認為,一家一戶“抱團”發展,才能實現農業轉型發展。只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生態農業才能行穩致遠。她說:“近年來,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我們公司大力支持,我們要全力以赴、開拓創新,打造好‘鄉之田’的生態農作品牌,用實際行動保護洱海,讓我們的鄉村更漂亮,讓父老鄉親的日子更幸福。”

  花語牧場:決不讓農田尾水流入洱海

  大理市喜洲鎮仁里邑村,“花語牧場”的三色堇、羽衣甘藍、金魚花競相綻放,姹紫嫣紅,令人賞心悅目。

  記者漫步在長千余米的木棧道上,想不到腳下竟然是一條生態溝。“花語牧場”總經理李勇敢自豪地說:“我們有400多畝花海、草地和果園,建了5條攔截溝和生態溝和20個凈化池,上游1200畝農田的尾水全被‘堵’在這里得到循環利用,決不讓農田尾水流入洱海。”

  年近50歲的李勇敢過去在西雙版納做建筑生意,前幾年回到家鄉創辦大理好山水農業種植有限公司。2016年6月,“花語牧場”開始試運營,有固定員工30多人,每年臨時用工達1.6萬人次。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農業、水務、林業等部門支持下,公司和相關部門總投資2100多萬元,開展洱海流域高效生態農業建設與面源污染綜合防控試點建設,從治理技術、建設方式、群眾接受等方面,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控典型模式和經驗,為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示范樣板。

  “看,生態溝、庫塘上的旋盤種植著水草,起到削減氮和磷的作用。旋盤是活動的,用一段時間要回收處理,避免二次污染。”李勇敢介紹,上游農田的尾水通過攔截溝進入沉沙池,再通過溝、池的層層凈化進入大池,最后用抽水機抽水,用于澆花、草地灑水和灌溉果園,達到農田尾水可控可調,循環回用,以面治面。“項目中試結果,花語牧場出水口總氮和總磷負荷比入水口分別減少52.88%和59.32%。項目建成投入運行后,水肥藥減量30%以上,農業面源污染減排30%以上,經濟效益提升30%以上。”

  仁里邑村邊目前興起了一條旅游商品街。李勇敢高興地說:“我們這片土地過去是水浸田,種水稻產量很低,種大蒜又要用好多化肥,造成農業面源污染。如今建成花海后,每天都有游客觀光,少時一兩千人,多時三四千人,帶動了300多個村民從事旅游經營服務,助推產業脫貧和鄉村振興。”

  榮江農業:生態種植也能有高收益

  “天地‘糧’心,榮江農業。”進入大理市鳳儀鎮華營村,大理榮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水塘邊,8個色彩斑斕的大字格外醒目。

  “我們從5月初就開始栽秧了,過一段時間田里還會養魚養鴨養蟹。”面對正在綠起來的大片水田,來自昭通市鹽津縣的公司經理葛華近自豪地說,“我們全程施用生物有機肥,全程機械化種植,從種植到加工銷售,每個環節嚴格把控質量關,讓更多的人吃到安全健康的產品。”

  “榮江農業”成立于2015年1月,注冊資金1077萬元。以綠色發展和洱海保護為前提,秉承“綠色、創新、務實”發展理念,一期項目流轉210畝土地建成標準化蔬菜種植基地,種植黃瓜、西紅柿、辣椒,茄子等,平均畝產值達7至8萬元。整個種植過程均采用有機肥料,產出果樣(黃瓜、西紅柿)經有關部門檢驗達到綠色食品要求標準,并于2016年12月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我們的二期項目,在去年示范1020畝的基礎上今年又擴大了300畝。以洱海保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為核心,推行稻魚、稻蟹、稻鴨共育養殖結合的循環農業切入點,積極推進品牌農業建設。”葛華近介紹說。

  “生態種植也能有高收益,我們去年綜合平均畝產值達13055.64元。”葛華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的1020畝“水稻+”示范區,選用優質高產水稻品種云粳37號,良種覆蓋率達100%;水稻集中育苗和機插、機收率達100%。其中稻魚共育示范970畝,畝均產值13029元;稻蟹共育示范30畝,畝均產值14492.13元;稻鴨共育示范20畝,畝均產值12125元。他高興地說:“我們生產的大米,經有關部門檢測達到了‘有機食品’標準,專家組稱贊稻魚、稻蟹、稻鴨共育項目實現了循環農業、種養一體化和綠色高效的目標。”

  4月29日,“榮江農業”榮獲“云南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稱號。葛華近充滿信心地說:“我們將充分發揮美麗田園風光、綠色種植養殖的優勢,打造大理市近郊休閑農業莊園;同時要調整和優化種植結構,實現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打造集綠色農業開發、洱海保護、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