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剛毅 把農產品做成工藝品
從幾厘米長的葫蘆鑰匙鏈、車掛墜,到半米多高的葫蘆工藝品,葫蘆上雕刻著花鳥魚蟲、自然山水、古今人物及一些著名詩詞,普通的葫蘆頓時有了靈氣。
在河北展區,十幾個大小各異的葫蘆工藝品,引得參觀者駐足觀看。
把普通葫蘆做成工藝品的,是帶領村民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村官崔剛毅。
2007年,崔剛毅大學畢業后,通過考試成為沙河市新城鎮西馮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
西馮村是個傳統農業村。“農民僅靠種糧,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要致富,必須發展產業,增加農業附加值。”崔剛毅上任不久,開始尋找適合村情的致富項目。
崔剛毅偶然發現山坡上有一架長瘋了的葫蘆,密密麻麻,頗為壯觀。西馮村屬于丘陵地帶,光照充足,通風良好,非常適合種植葫蘆。
通過市場調查,崔剛毅發現葫蘆工藝品在北京天津等地的古玩市場和全國旅游景點有巨大市場,他想帶領村民發展葫蘆產業。
在鎮村領導的支持下,崔剛毅爭取到15畝土地,拿出10萬元積蓄,創建了沙河市葫蘆種植示范基地。經過3年努力,崔剛毅掌握了葫蘆種植技術。葫蘆豐收了,可崔剛毅明白,單賣葫蘆利潤有限,要獲得更大利潤,必須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挖掘其文化價值。
為把農產品做成工藝品,崔剛毅自費四處學藝,并經反復研究,在葫蘆加膽工藝上取得突破:他給葫蘆里面加了一層可以保質防滲的新材料內膽,克服了傳統工藝灌大漆、蜂蠟、加玻璃瓶等不能批量生產、防滲效果差等問題;他還發明了葫蘆去瓤機,10秒鐘即可完成挖瓤。這兩項技術都申報了國家專利。
為在葫蘆外觀制作上有所創新,他將在山東學到的工藝葫蘆制作技藝與沙河市工藝玻璃、邯鄲工藝陶瓷的制作方法相結合,創新出可以批量生產的葫蘆制作工藝,烙畫、彩繪、雕刻等都能在小小的葫蘆上得到生動體現。
2016年3月,崔剛毅組建了創夢工藝制品有限公司,注冊了“葫蘆夢”商標。“葫蘆夢”工藝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銷往境外。目前,一個集種植、設計、加工、銷售、旅游觀光五位一體的葫蘆產業鏈已形成,帶動數百人就業,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
王朝良 股份經濟合作社讓村民變成股民
在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案例展板前,南宮市王家屯村黨支部書記王朝良把股份經濟引入農村帶領村民致富的事跡,引起了眾多參觀者的興趣。
51歲的王朝良年輕時在外出過小攤、干過臨時工,2005年建了企業,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家。
自己富了,王朝良沒有忘記鄉親們。2008年,他回村競選村委會主任,決定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村民要想富,必須有產業。南宮是種棉大市,2009年,王朝良成立愛民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種棉花繁種田1200畝。通過賣棉種,村民腰包逐漸鼓起來。
隨后幾年,種棉的效益開始下降。2012年,已是村黨支部書記的王朝良開始了新的探索。他帶領鄉親們成立了河北開泰肉羊養殖公司,年出欄1萬只;組建了博凱林業公司,引進新梨七號、玉露香等新品種,種植有機梨700畝;成立了金碩果蔬合作社,建無公害果蔬大棚350畝。所有農產品全部按照標準化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管理,果蔬質量高,深受消費者歡迎。
但王朝良發現,由于產業單一,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且不能把每一個村民都納入進來,一些老弱病殘農戶享受不到合作社帶來的好處。
抓住國家鼓勵農村股份合作制經濟發展的機遇,2014年,王朝良成立了王家屯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不僅把集體所有的坑塘、機動地、廢棄地等各類資產資源全部入社,還通過“黨支部+合作社”模式積極引導農戶流轉土地。村民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由村集體統一管理、機械化生產,2畝地算一個股份,村民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村里每年拿出合作社收益的38%用于村民分紅,28%為公益基金,34%為集體發展基金。
股份經濟合作社讓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得到雙增長。2017年,王家屯村集體收入達140多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4890元提高到13820元,并帶動周邊村莊貧困戶280人脫貧致富。全村859人全部變成了股民,收入有三金——土地有租金、干活兒有薪金、年底有股金。
2018年3月,王朝良被原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第二批優秀帶頭人”。
林飛武 全產業鏈發展中藥產業
“河北林益堂藥業有限公司的‘愛中醫’中藥養生茶系列項目獲成長組第二名。”第二屆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總決賽上,聽到大賽組委會宣布結果時,河北林益堂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飛武,覺得自己多年的付出終于得到了社會認可。
林飛武是邯鄲肥鄉區孫莊村人,2008年開始從事醫藥貿易。漸漸地,他發現自己經手的一些中藥材質量下降了,影響中醫治療效果,他立志改變現狀。
2014年,林飛武返鄉創業,創立了河北林益堂藥業有限公司,以產學研種收銷六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發展中藥產業。
為保證原材料品質,林飛武發動農戶進行規模化種植,定期派技術員進行技術指導。公司實行統一育種育苗,統一田間管理,統一回收銷售,并與種植戶簽訂最低保護價收購協議。
目前,該公司已在涉縣、靈壽、邢臺等地建立了20多萬畝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累計帶動12000多農戶增收致富。
在與種植戶的接觸中,林飛武發現,農村還有些農戶因病返貧。如何能未病先防,節省農民醫療費用開支?
我國有中醫的傳統優勢,又是茶消費大國,能否把中醫理論和茶文化相結合?林飛武開始查閱中醫經典古籍,研究我國中醫經典名方,還聯合北京大學醫學部、天津藥物研究院等,聯合研發中藥養生茶。
產學研緊密結合,2018年初,針對不同體質、不同人群研發的系列產品問世,產品遠銷日本、新加坡、匈牙利等國家。苦藥變茶飲,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還帶動了中藥材原料價格提升,促進了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