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目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前郭縣和寧江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全市重點完成“雙百雙千”目標任務,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美麗宜居鄉村每年達標100個以上,到2020年達到300個;現代農業體系基本形成,發展品質全面提升,“三品一標”三年新認證100個以上,到2020年達到400個以上;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經營方式、經營理念不斷創新,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每年增加1000個,到2020年達到20000個以上;城鄉民生均衡發展,農村同步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加1000元,到2020年達到14000元,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顯著增強。
基礎提升專項行動
推進交通物流網暢通。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構建高效管理體系。到2020年,自然屯通硬化路率達80%,實現公交線路城鄉全覆蓋。加快推進交通、郵政、農業、供銷、商務等部門資源整合,逐步構建“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體系。
強化飲水安全。全面開展縣級以上城市水源工程及第二水源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安全飲水水平,到2022年,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70%,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證率不低于90%。
完善電力電信設施。完善農村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到2020年,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居民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以上。實施城鄉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和雙向化改造。到2020年,農村家庭寬帶用戶基本實現20Mbps以上的接入服務。
改革創新專項行動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三去一降一補”,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抓好種植結構調整,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到2022年,全市籽粒玉米種植面積調減到1050萬畝,具有松原特色的六大經濟作物種植帶基本形成,省級以上畜禽標準化示范場達15個以上,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達到5個以上。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到2020年,土地流轉面積達到650萬畝,占耕地面積的35%。改革耕地占補平衡實施方式,構建土地收儲運作新機制。到2020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7000個,家庭農場發展到3000個。
創新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服務“三農”。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金融服務創新,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給的金融支農體系。推進金融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普及農村數字金融。
產業振興專項行動
推進糧食生產穩能升級。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到2020年,全市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0%,完成1296.98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97萬畝大豆生產保護區劃定和建設,全部建檔立卡、上圖入庫。糧食產量穩定在750萬噸階段性水平。
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以糧食過腹轉化和秸稈綜合利用作為重點方向,優化區域布局,加快產糧大市向畜牧大市轉變步伐。到2022年,畜禽規?;B殖比重達到90%以上。
發展壯大棚菜產業。大力發展棚膜經濟,今后五年,在全市范圍內重點發展10個示范鎮棚菜建設,打造50個棚菜產業園區(集中連片100畝以上),新發展棚菜面積5萬畝,到2022年達15萬畝。
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做大做強松原特色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升“查干湖大米”“扶余四粒紅花生”“乾安黃小米”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到2020年,“三品一標”農產品達400個。到2022年,成功打造10個國內知名品牌。
狠抓綠色農業基地建設。持之以恒抓好綠色農業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全國綠色農業城。到2020年,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基地要達到200個,種植面積達120萬畝,輻射和帶動綠色農業種植面積550萬畝,占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30%。
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到2022年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實現800億元,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突破255戶,帶動農戶18萬戶,帶動農戶增收10億元。努力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到2020年,在所有縣(市)建成縣域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
突出生態保護。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護工程。到2022年,綠化美化村屯400個,綠化美化公路600公里、鐵路30公里。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到2022年,主要農作物肥料和農藥利用率達45%以上,農膜回收率達82%以上,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7%以上。
強化污染防治。堅決打好鄉村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建設一批鄉鎮污水處理廠,到2020年,基本實現生活污水有效處理。
深化城鄉同治。組織實施松原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年行動,到2020年,全市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到2022年,實現農村垃圾處理及衛生廁所全覆蓋。
鄉村治理專項行動
深化村民自治實踐。依法加強村級民主選舉,推進村務公開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引導村民通過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會議等方式協商解決問題。持續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到2020年,全市農村社區建設覆蓋率達100%。
建設法治鄉村。加快完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向基層延伸,建立健全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機制。到2020年,總體形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備、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
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干群融洽。深入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典型事跡,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建設平安鄉村。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農村操縱換屆選舉、侵蝕基層政權、壟斷農村資源、侵吞集體財產、聚眾滋事、欺壓村民的“黑村官”“黑村惡”、宗族惡勢力和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到2020年,農村涉黑涉惡問題得到根本遏制。
推進共同富裕補齊民生短板專項行動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增收方式,重點引導鄉鎮因地制宜聯建集體經濟發展基地,實現增收強村。到2020年,全面消除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到2022年,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50%。
推動農民增收致富。深入開展農民培訓,帶動農民就業創業。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閑置農房等資源資產入股發展合作經濟,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到2022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000元。
深入開展精準扶貧。深入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優先解決貧困村通硬化路問題,加快提升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嚴格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組織開展好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到2020年,現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優化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推動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繼續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大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到2020年,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70%以上,到2022年,達75%以上。
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城鄉統籌。全面建成覆蓋全面、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到2022年,新農合參合率保持在95%以上,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保持在75%以上。
加快城鄉融合專項行動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落實分類戶口遷移政策,促進有意愿、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權利,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范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功能和杠桿作用,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逐步完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投入保障機制。
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健全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加大金融支農創新力度,完善金融支農激勵政策,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到2022年,建立起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風險可控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文明鄉村打造專項行動
開展鄉村道德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充分發揮新時代傳習所在傳播優秀思想文化中的作用。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創建文明村鎮和文明家庭等活動。到2022年,十星級文明戶達到農戶總數的20%以上。
推動鄉村移風易俗。積極引導廣大村民崇尚科學文明,傳播科學健康生活方式。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積極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到2022年,全市60%以上的村鎮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標準。
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抓好鄉鎮文化站建設,積極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鼓勵引導小城鎮和農村地區深入發掘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農村人口參與并受益的民族手工藝品、民間演出、鄉村文化旅游等,支持規劃實施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項目,支持建設一批特色文化?。ǔ牵╂?、特色文化村,培育特色文化企業、產品和品牌。
特色村鎮建設專項行動
加快特色小鎮建設。以查干湖生態文化旅游小鎮為龍頭,統籌推動黑玉米、礦泉水、生物質、食用菌、中藥材、航空等“1+N”特色小鎮建設。到2022年,全市“人產城”得到協調高效的一體化發展,力爭新創建10個以上特色小鎮。
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創建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區、打造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樣板村行動。到2020年,全市美麗宜居鄉村達300個。到2022年,創建美麗宜居鄉村400個,美麗庭院、干凈人家分別達到2萬戶、7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