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公開 > 農事指導 > 2017年

2017—2018年度小麥秋冬種技術指導意見

日期:2017-09-27 09:28 作者: 來源: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017年9月)

  今年夏季以來,小麥主產區降水較多,土壤底墑總體較足,前茬作物生長發育進程接近往年同期,預計正常成熟,大部分地區可以做到適期播種。小麥種子數量充足、供需平衡,種子質量較高,品種結構較為合理。氣象部門預測,全國秋季氣溫總體偏高,秋雨南多北少,可能影響冬小麥播種出苗和安全越冬。為切實提高冬小麥播種質量,培育冬前壯苗全苗,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現分區域研究提出2017—2018年度小麥秋冬種技術指導意見,供各地參考。

  一、黃淮及北部冬麥區

  黃淮冬麥區包括山東、河南、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及陜西關中地區,北部冬麥區包括河北,是我國最大的冬小麥產區,也是我國主要的優質強筋小麥產區。該區生產條件較好,光熱資源豐富,年降水量400—900毫米,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種植制度以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為主,小麥10月上中旬播種,5月底至6月上中旬收獲。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一是部分地區耕作粗放,導致冬季麥田坷垃較多,旱寒交加,形成吊根弱苗,或凍死麥苗;二是水資源短缺,干旱、凍害、干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三是條銹病、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蚜蟲為害較重。該區小麥秋播及冬前管理重點包括以下方面:

 ?。ㄒ唬┎デ皽蕚?/p>

  1.品種選用。根據各地氣候、土壤、地力、種植制度、產量水平和病蟲害等情況,選用適宜品種。一是因生態區選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種。根據不同生態區的氣溫條件選用冬性、半冬性品種,嚴禁跨區種植和選用未經審定的品種,北部冬麥區嚴格選用冬性品種,黃淮冬麥區選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種。二是因土壤肥力選用品種。肥水條件好的高產田選用豐產潛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種,缺水地區選用耐旱節水穩產品種,旱薄地選用抗旱耐瘠品種,土層較厚、肥力較高的旱肥地選用抗旱耐肥品種。三是因種植制度選用品種。麥棉套種要求小麥品種適宜晚播、早熟,以縮短麥、棉共生期,同時具有植株較矮、株型緊湊、邊行優勢強等特性,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四是因區域易發生的氣象災害選用品種。干熱風重的地區應選用適當早熟、抗早衰、抗青枯的品種,以避開或減輕干熱風的危害。五是因常發性病害選用品種。銹病感染較重的地區應選用抗(耐)銹病的品種,降水偏多、漬澇嚴重的地區應選用耐濕、抗(耐)赤霉病及種子休眠期長的品種。六是推廣優質品種。選用營養品質好,加工品質符合制成品要求,籽粒飽滿、容重高的優質品種。適當擴大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七是嚴格引種換種。根據生產條件變化更換新品種,防止不經過試驗就大量引種、調種及頻繁更換良種。在種植主推品種的同時,注意對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并做好種子繁殖工作,確定“接班”品種,保持生產用種的質量。

  2.種子處理。加強小麥種子處理,切實做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減輕秋苗發病,壓低越冬菌源,控制苗期地下害蟲危害,以推遲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等病害發病時間。根據各地小麥品種抗病性、發病程度及氣候條件、栽培方式,合理選擇藥劑。嚴格拌種用藥量,禁止超量用藥,拌種后立即播種,現拌現用,當日播完,并適當增加藥劑拌種后用種量。

  種子包衣可有效防治多種苗期病蟲害。選用吡蟲啉?咯菌腈?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100公斤種子藥劑用量130—180克有效成分)進行種子包衣,防治苗期根腐病、紋枯病及蚜蟲等病蟲害。全蝕病常發區,選用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100公斤種子藥劑用量16—18克)包衣或硅噻菌胺懸浮拌種劑(100公斤種子藥劑用量30—40克)進行拌種。包衣和拌種時,按照農藥標簽說明使用藥劑。

  對沒有使用病蟲兼治功能種衣劑的麥田,可用戊唑醇懸浮種衣劑,防治小麥苗期紋枯病等病害。可用50%二嗪磷乳油,防治地下害蟲。

  3.秸稈還田。玉米秸稈粉碎還田,要求長度≤7厘米,均勻拋撒地表。將已粉碎的秸稈耕翻入地下,對采用深松技術的地塊,必須旋耕,深度在15厘米以上,將秸稈切入土層,秸稈還田后要灌水踏實,待墑情適宜及時耙壓。

  4.深耕(深松)耙壓。深耕23—25厘米然后耙壓,或深松30—35厘米再旋耕耙壓,以打破犁底層,促進根系下扎,提高抗旱能力,同時耙壓能破碎坷垃,沉實土壤,防止透風跑墑,保苗安全越冬。深耕(深松)的效果可持續2—3年,對第1年深耕或深松的地塊,后2年旋耕整地即可。一年一作旱地麥田深耕(深松)應在7月上旬進行,以利于納雨蓄墑,并注意及時耙耱收墑。

  5.澆水造墑。堅持足墑播種,確保一播全苗。當0—40厘米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時,要先造墑再播種。對不能及時造墑、播后澆蒙頭水的麥田,要及時劃鋤,保證小麥及時出苗,防止土壤板結,減少土壤水分散失。

  6.施用基肥。注重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肥配合,補施微量元素肥。高產田采用氮肥后移技術,氮肥底施和追施各占50%,其他肥料全部底施。因地力水平確定小麥預期產量,再根據預期產量確定施肥量。根據科學試驗和實踐經驗,不同地力水平的適宜施肥量參考如下:畝產200—300公斤,每畝施純氮(N)6—10公斤、磷(P2O5)3—5公斤、鉀(K2O)2—4公斤,氮磷鉀肥全部底施。畝產300—400公斤,每畝施純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鉀(K2O)4—6公斤,氮肥的70%底施,30%起身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畝產400—500公斤,每畝施純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鉀(K2O)5—6公斤,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或拔節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畝產500—600公斤,每畝施純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鉀(K2O)6—8公斤,氮肥50%底施,50%拔節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

 ?。ǘ┎シN

  7.適宜播期。一般冬性品種適期播種的日平均氣溫為16—18℃,半冬性品種為14—16℃。培育冬前壯苗,冬性和半冬性品種要保證冬前有效積溫達550—600℃,冬前形成主莖5—6片葉、單株分蘗3—5個、次生根3—5條的壯苗,還要考慮天氣條件、肥力水平、病蟲害和安全越冬等情況。一般北部冬麥區9月底至10月上旬,黃淮冬麥區北部和中部10月5—15日,黃淮冬麥區南部10月10—20日為適宜播期。

  8.合理播量。合理播量、適宜基本苗數是奠定高質量群體的起點,也是構建合理群體結構,協調群體與個體、小麥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關系的重要措施。掌握的原則:一是品種特性,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的品種,適當減少播量。二是播種早晚,播種早的播量適當較少,播種晚的播量適當增加。三是地力水平,土壤肥水條件較好的基本苗宜稀,播量宜少。一般北部冬麥區畝基本苗20—30萬,黃淮冬麥區北部和中部15—25萬,黃淮南部15—18萬。播種時日平均氣溫低于15℃后,每推遲1天播種,基本苗增加1萬,但畝基本苗最多不宜超過35萬。

  9.精細播種。用符合要求、質量合格的小麥播種機播種,提倡使用寬幅精播機。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確定適宜播種行距,做到行距一致、播量準確、深淺一致,播種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

  10.播后鎮壓。帶鎮壓器的播種機要做到隨播隨壓,不帶鎮壓器的播種機播種后要用鎮壓器鎮壓。要保證鎮壓力度適宜,確保鎮壓質量,做到踏實土壤,減少田間墑情散失,促進麥苗生長,培育冬前壯苗,擴大壯苗比例。

 ?。ㄈ┒肮芾?/p>

  11.澆越冬水。對缺墑的麥田和秸稈還田、旋耕播種、土壤懸空不實的麥田,要適時澆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一般在12月上旬,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4℃、水分可及時下滲時澆越冬水。提倡節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時劃鋤,松土保墑,防止地表龜裂,避免透風傷根死苗。12月初,麥田0—40厘米土壤相對含水量達到或高于70%為適宜,對于整地質量高、底肥充足、生長正常、群體適宜的麥田,冬前可不澆越冬水。對于沒有澆水條件的麥田,每次降水后要及時劃鋤保墑。

  12.化學除草。對麥田雜草防除要抓好秋季化學除草,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小麥3—4葉期、雜草2葉1心至3葉期,選用炔草酯(3—4.5克/畝)、苯磺隆(1—1.5克/畝)或甲基二磺隆(0.6—1克/畝)兌水25公斤噴霧,防除麥田雜草。

  13.嚴禁啃青。加強冬前麥田管護,管好畜禽,杜絕畜禽啃青,確保麥苗正常生長和安全越冬。

  二、長江中下游冬麥區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包括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南、湖北及河南信陽市,是我國冬小麥的主要產區之一,也是我國主要的優質弱筋小麥產區。該區氣候濕潤,熱量條件良好,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地勢低平,土壤類型以水稻土為主,有機質含量1%左右。種植制度以水稻小麥一年兩熟為主,小麥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種,5月下旬至6月初收獲。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一是前茬水稻成熟晚影響小麥正常播期;二是播種期降水較多,田間土壤粘重,影響秸稈還田、耕作播種質量;三是田間排水溝質量不高,漬害常常較重;四是高溫逼熟,爛場雨時有發生;五是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條銹病為害較重。該區小麥秋播及冬前管理重點包括以下方面:

  (一)播前準備

  1.品種選用。選用高產、優質及抗濕、抗倒、抗病性強(主要是赤霉病、白粉病、紋枯?。┖涂顾氚l芽的品種。長江中下游麥區的北部選用半冬性品種,南部選用春性品種。適當擴大優質弱筋小麥的種植面積。

  2.種子處理。預防小麥紋枯病等病害,可用福美霜?戊唑醇,進行種子包衣。未包衣的種子,應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拌種,注意嚴格控制拌種用藥量,現拌現用,當日播完。

  3.秸稈還田。水稻收割前7—10天斷水,為小麥播種創造良好的墑情條件,成熟后及時收獲,防止過分“養老稻”。收稻時留茬高度在10厘米以下,稻草切碎成5厘米左右,均勻撒鋪。選用90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機旋耕滅草還田,旋耕埋草深度應達到12—15厘米,防止稻草聚集于播種層。

  4.施用基肥。畝產300—400公斤的弱筋小麥,一般畝施純氮(N)12—14公斤,基肥占70%,拔節肥占30%。畝產400—500公斤的中筋小麥,畝施純氮(N)14—15公斤,基肥占60%,拔節肥占40%。高產田按照基肥占60%,拔節肥占20%,孕穗肥(劍葉抽出一半時施用)占20%施用。根據土壤基礎地力水平,中筋、弱筋小麥氮磷鉀配比為1︰(0.4—0.6)︰(0.4—0.6),磷鉀以基肥︰拔節肥5︰5為宜。一般基肥可用尿素(含N 46%)5—10公斤、45%復合肥(N、P2O5、K2O含量均為15%)15—25公斤。

  (二)播種

  5.適宜播期。該區適宜播種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至越冬始期需要0℃以上積溫500—550℃,保證麥苗在越冬始期形成適齡壯苗(主莖5—6葉、單株分蘗2—3個、次生根3—5條)。

  6.合理播量。適期播種的麥田,畝基本苗15—18萬。遲于播種適期的,需要適當增加播種量,每晚播1天增加0.5萬基本苗,最多不超過預期穗數的80%。

  7.精細播種。對水稻收獲較早、騰茬及時、墑情適宜(土壤相對含水量在80%以下)、土壤適耕狀態好的麥田,可采用2BG-6A型等少(免)耕條播機,一次作業完成淺旋、開槽、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播種深度2—3厘米,行距20—25厘米,中速行駛,確保落籽均勻,來回兩趟之間接頭吻合,避免重播或拉大行距,以及麥田中間停機形成堆籽。地塊兩頭先留空幅,便于機身轉彎,最后補種兩頭空幅,對機器播不到的死角要人工補種或出苗后移密補稀。當土壤相對含水量達80%以上時,應采用新改進的帶狀條播機播種,防止排種口堵塞,出現缺苗斷壟。

  8.播后鎮壓。帶鎮壓器的播種機要做到隨播隨壓,不帶鎮壓器的播種機播種后要用鎮壓器鎮壓,確保鎮壓質量。

  9.機械開溝。播后適時機械開溝,每2.5—3米開挖一條豎溝,溝寬20厘米,溝深25—30厘米。距離地塊兩端橫埂2—3米處各挖一條橫溝,較長的地塊每隔50米增開一條腰溝,溝寬20厘米,溝深35—40厘米。田頭出水溝要求寬25厘米,深40—50厘米。要確保內外“三溝”相通,注意均勻拋撒溝泥,覆蓋麥壟,減少露籽,防凍保苗。

  (三)冬前管理

  10.早補苗肥。對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的地塊,2葉期應及時補施苗肥。主莖總葉片數11葉及以下的麥田,如果基種肥及苗肥均不足,在主莖3—4葉期施用壯蘗肥。在冬前及越冬期間,施用泥、雜灰肥培土壅根、保暖防凍、培肥土壤。秸稈還田量大的麥田,如麥苗發黃嚴重,應盡快施用速效復合肥或氮肥改善苗情。

  11.及時化除。根據草相、草齡、墑情等適期使用藥劑,重點抓好冬前化學除草。越冬前日平均溫度5℃以上,搶晴天用藥,確保用藥后7天內不遇到0℃以下霜凍低溫,以提高化除效果,避免產生藥害。對于麥田單子葉雜草可選用炔草酯等防治,雙子葉雜草選用氯氟吡氧乙酸等防治,單、雙子葉雜草混生的麥田,可將相關藥劑進行復配使用。

  12.防濕抗旱。及時清溝理墑,疏通排灌水系,防止濕害。播后如墑情不足,應灌齊苗水,促進及時出苗,注意不可大水漫灌,防止爛芽、悶芽。在底墑不足或秋冬季干旱、耕作層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時冬灌,注意瘦地弱苗早灌,肥地旺苗遲灌。冬灌一般在日平均溫度3—4℃時進行。冬灌宜采用溝灌窨水等方法,做到田間不積水,以免土壤板結,切忌大水漫灌、沖刷表土。

  13.控旺轉壯。對播種過早、群體過大過旺的麥田,可采取中耕或鎮壓,或噴施生長抑制劑,控旺轉壯,保苗安全越冬。

  三、西南冬麥區

  西南冬麥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4?。ㄊ校?,以冬小麥為主。該區氣候濕潤,熱量條件良好,年降水量800—1100毫米,地勢復雜,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相間分布,海拔300—2500米。種植制度水田以稻麥兩熟為主、旱地以“麥/玉/苕”間套作為主,小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5月中下旬收獲。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一是日照不足,雨多霧大晴天少;二是前期濕害、冬春干旱、后期高溫、爛場雨等不利因素;三是我國小麥主要條銹病越夏、越冬區之一,條銹病危害嚴重。該區小麥秋播及冬前管理重點包括以下方面:

  (一)播前準備

  1.品種選用。稻茬麥選擇抗?。l銹病、白粉病等)、耐肥、抗倒、產量潛力高的品種,丘陵旱地小麥選擇耐旱、抗?。l銹病、白粉病等)、適合套種的豐產品種。注意選擇耐低溫、耐穗發芽能力強的品種。根據不同區域的生態特點,適當擴大中強筋和弱筋小麥品種面積。

  2.藥劑拌種。西南冬麥區條銹病暴發危害頻率較高,苗期防控是重要環節之一。在常年地下害蟲和苗期條銹病發生較重的地區,要選用合適的殺蟲劑、殺菌劑混合拌種。

  3.秸稈還田。在水稻灌漿中后期及時排水曬田,晾干土壤,有利于水稻收割和秸稈還田。西南地區80%的稻茬小麥采取免耕栽培,前茬水稻秸稈主要以覆蓋方式還田。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2BJ-2型簡易播種機將種子擺播在免耕土壤的表面,再人工覆蓋稻草,稻草以整稈或切碎均可。另一種是收割時將稻草切碎拋灑,采用2BFMDC-6型播種機免耕播種小麥。前茬為玉米的旱地套作麥田,玉米收獲后將秸稈就地覆蓋還田,吸納秋季雨水,改善小麥播種時土壤墑情,提高出苗質量。

  4.施用基肥。該區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但有效磷缺乏、鉀素較豐。根據地力水平和預期產量,確定適宜施肥量。稻茬麥畝產350—500公斤,畝施純氮(N)9—11公斤,其中60%作底肥、40%作拔節期追肥,基施磷(P2O5)6—7公斤、鉀(K2O)3—5公斤。旱地套作小麥畝產200—250公斤,畝施純氮(N)8—10公斤,其中70%作底肥、30%作分蘗期追肥,基施磷(P2O5)5公斤、鉀(K2O)5公斤。機械化播種的麥田,選擇復合肥作底肥,并將用作基肥的純氮換算成復合肥,隨播種施用。鑒于土壤缺磷,復合肥中磷含量不能過低,氮磷鉀含量為20%︰15%︰10%較好。注重增施有機肥,每畝1000—2000公斤,并適當降低氮肥投入。

  (二)播種

  5.適宜播期。西南冬麥區的品種為春性,考慮抽穗揚花期可能遭遇倒春寒,以及高產的要求,安全高產播期集中在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期提前遭遇低溫危害的風險增大,播期推遲則不利高產。在此范圍內,春性較強的品種播期宜靠后,春性較弱的品種播期宜靠前。

  6.合理播量。穗數不足是該區產量不高的主因。由于有效分蘗時間較短,基本苗不宜過低,一般15—20萬為宜。超過20萬基本苗,倒伏風險加大,不利高產。質量合格的種子,發芽率按90%、田間出苗率按75%計,大粒品種(千粒重45克以上)畝播量11—14公斤,小粒品種(千粒重45克以下)畝播量9—12公斤。

  7.精細播種。免耕麥田應在播前7天進行化學除草。播種機主要有兩種選擇:一是2BJ-2型簡易播種機,行距20厘米、窩距10厘米。二是2BFMDC-6型播種機,行距20厘米,種子呈帶式分布,幅寬約4厘米。旱地套作小麥先用微耕機旋耕一遍,再用2B-4或2B-5型播種機播種,播種后鎮壓。

  (三)冬前管理

  8.出苗管理。播種后加強水分管理,促進苗全苗齊苗壯。稻茬麥田多數年份土壤濕度大,出苗容易,一些丘陵稻茬麥田往往偏濕,要排水降漬,旱地小麥和受旱稻茬田要及時澆水。

  9.化學除草。免耕麥田應在播前除草的基礎上,于3—4葉期再進行一次化學除草。

  10.防治病蟲。冬前病蟲害主要有銹病、白粉病、蚜蟲等。在條銹病呈“點狀”發生時,需要加強監控,在擴散之前進行拔除;如果出現中心病團,需要進行噴藥防治,以減少擴散和菌源量。

  四、西北冬麥區

  西北冬麥區包括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全部及陜西北部、內蒙古河套土默川地區。該區氣候干燥,蒸發量大,年降水量200—650毫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干物質積累,地勢復雜,有高原、盆地、沙漠。種植制度以一年一熟為主,冬小麥9月中下旬播種,6月底至7月上旬收獲。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一是土壤瘠薄、干旱少雨;二是甘肅是我國小麥主要條銹病越夏、越冬區,對小麥生產安全影響較大。該區小麥秋播及冬前管理重點包括以下方面:

 ?。ㄒ唬┎デ皽蕚?/font>

  1.品種選用。旱地小麥選擇抗旱性較強,對條銹病、白粉病中抗以上,株高85—95厘米的中大穗品種。水澆地選擇抗倒伏(株高90厘米以下),株型較緊湊,對條銹病、白粉病中抗以上品種。新疆選擇半冬性和冬性品種,其他區域選擇冬性或強冬性品種。旱地地膜覆蓋和秸稈帶狀覆蓋種植地區,應選擇株型緊湊、分蘗成穗率高、穗層整齊、中大穗、豐產性較好的品種。適當擴大優質強筋品種的種植面積。

  2.藥劑拌種。防治小麥黑穗病、全蝕病、根腐病等病害,可用戊唑醇懸浮劑進行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可用50%二嗪磷乳油進行拌種,防止麥蚜可用40%毒死蜱乳油進行拌種。病蟲混發地塊可選用上述殺菌劑、殺蟲劑各計各量進行混合拌種后,晾干待播。

  3.秸稈還田。玉米秸稈粉碎長度≤7厘米,留茬高度5—7厘米,越低越好。耕深20厘米以上,將秸稈耕翻入地下。如果采用深松技術,要配合旋耕,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將秸稈切入土層。有條件的地方最好灌水踏實,如果墑情適宜不用灌水,要及時耙壓踏實。

  4.深耕耙壓。夏茬田收獲后及時耕作滅茬,到秋末再旋耕碎土、施基肥,整平土壤,等待播種。秋茬田隨收隨耕,將耕作整地、施基肥、秸稈還田一次性作業完成。耕作可采取深耕或深松,深耕要達到23—25厘米。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深松技術,即前茬收獲后及時深松30—35厘米不翻土,播前再結合旋耕施基肥,然后耙耱整平。地膜覆蓋麥田,覆膜前用輕磙壓平土面。深耕或深松可隔兩年一次。

  5.施用基肥。結合秋播前的耕作整地施肥。根據地力水平和預期產量,確定適宜施肥量。畝產150公斤的地塊,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純氮(N)5公斤、磷(P2O5)4公斤。畝產250—300公斤的地塊,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純氮(N)8公斤、磷(P2O5)5—6公斤。畝產300—400公斤的地塊,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純氮(N)8—11公斤、磷(P2O5)6公斤。旱地采用全膜覆土穴播種植和秸稈帶狀覆蓋種植,可根據產量水平適當增加氮磷用量。

  (二)播種

  6.適宜播期。日平均氣溫14—18℃時開始播種,冬前0℃以上積溫500—550℃為宜。該區旱地小麥一般在9月20—30日播種,水澆地小麥一般在10月1—15日播種。旱地地膜覆蓋種植區播期較露地推遲一周左右,旱地秸稈帶狀覆蓋種植區播期較露地提前一周左右。

  7.合理播量。按照“以田定產、以產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原則確定播量。旱地小麥畝產150—200公斤的地塊基本苗15—20萬,畝產250—300公斤的地塊基本苗20—30萬。水澆地畝產300—400公斤的地塊基本苗25—30萬。旱地地膜覆蓋和秸稈帶狀覆蓋種植的基本苗應與常規露地條播相同。

  8.精細播種。有如下幾種播種方式:一是常規露地種植。露地種植采取機條播,行距15—20厘米,旱地小麥取下限,水澆地取上限,播種深淺一致,播種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二是溝播種植。采用免耕開溝鎮壓播種一體機械,溝寬40厘米,溝深13.5厘米,每溝播種2行,播深3—5厘米,播后鎮壓。三是壟膜溝播地膜覆蓋栽培。采用鋪膜播種一體機械,按60厘米一帶,使用40厘米寬的地膜蓋壟,壟高10—15厘米,壟間距30厘米,壟間種兩行小麥,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四是全膜覆土穴播栽培。采用穴播機播種,幅寬120厘米地膜種7行,穴距12厘米。膜側溝播栽培,幅寬70厘米地膜種4行,行距17—20厘米,播種深度4—5厘米,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五是旱地秸稈帶狀覆蓋種植。分秸稈覆蓋帶和種植帶,兩帶等寬或播種帶寬度不超過兩帶總寬度的50%,兩帶相間排列。播種時預留覆蓋帶,覆蓋帶和種植帶寬度各約30—50厘米,每個種植帶平作穴播或條播3—4行小麥,行距15厘米左右。由于膜側溝播和秸稈帶狀覆蓋種植有效播種面積約占50%,為不降低單位面積基本苗數,相應的行播量應高出常規露地條播50%左右。3葉期至封凍前,將玉米整稈放置于預留覆蓋帶。

  9.播后鎮壓。播后立即鎮壓,尤其是秸稈還田地塊播后要適當重壓,1.2米幅寬的鎮壓器重量應在70—80公斤。若采取地膜覆蓋技術,播后不再鎮壓。

  (三)冬前管理

  10.澆越冬水。有條件的水澆地,冬前澆越冬水,確保麥苗安全越冬,也為第二年返青生長奠定基礎。一般11月下旬,在日平均氣溫3—5℃時進行。

  11.防治病蟲。條銹病要采取“帶藥偵查、打點保面、統防統治”的防控對策。越冬前15天,人工除草一次,若雜草較多,可進行化學除草。

  12.鎮壓保墑。尚未封凍、坷垃較多的麥田,封凍前鎮壓碎土、填補裂縫,增溫保墑。旺長麥田封凍前,可深耘斷根或鎮壓,控旺轉壯,有條件的地方可早澆冬水。

  13.嚴禁啃青。冬春季防止畜禽啃青,覆膜田做好護膜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