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當前位置:首頁 > 第四屆中華農業英才獎 > 農業英才風采錄

開辟小麥育種科研新領域
——記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中虎

日期: 2012-12-31 15:41 作者: 來源:農業部人事勞動司 【字體: 打印本頁

  何中虎,男,1963年7月生,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中國辦事處主任。當選為美國作物學會Fellow(會士,學會最高榮譽)和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DistinguishedScientist(杰出科學家)。擔任國際SCI期刊JournalofCerealScience編委。

  他把對事業的追求落實到每天的工作和每一件小事上,他率領自己的團隊推動中國小麥研究走向世界前沿,他著力構建小麥研究的國內國際協作平臺,以不懈奮斗去搶占科學的制高點。他就是為小麥育種科研做出卓越貢獻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何中虎。

立志獻身小麥研究

  何中虎出生在陜西渭北的農民家庭,小時候曾目睹干旱和吸漿蟲對小麥生產的危害,每天能吃白面饃是他兒時的夢想,學習農業便成了他的最終選擇。1980年,他考取了中國農業大學(原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經過9年刻苦學習,1989年提前一年獲得博士學位。位于墨西哥的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不僅是綠色革命的發源地,而且是小麥育種人才的搖籃。經莊巧生院士推薦,1990年,何中虎有幸獲得了到CIMMYT做博士后的機會。在國際知名專家Rajaram博士的指導下,他全面掌握了田間育種技術,比較全面地認識和了解了與小麥育種密切相關的學科如谷物品質、生理與栽培、抗病性、遠緣雜交等,也深切體會到多學科合作以及國內和國際協作的重要性。1992年9月,他來到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考察和訪問,為回國工作做準備,并在美國農業部小麥品質實驗室完成了中國小麥醇溶蛋白的研究工作。1993年春天,他攜帶妻子和不滿半歲的兒子回到北京,熱切期待著能在國內發揮一技之長,為祖國的小麥研究貢獻自己的力量。

何中虎(中)在指導學生實驗

何中虎和同事探討實驗數據

推動小麥品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1993年5月,何中虎來到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工作。當時的工作條件并不太好,但他沒有抱怨,而是兢兢業業地做好每一件事,他的工作很快贏得了同事們和院所領導的大力支持。中國農科院、人事部和國家教委相繼為他提供了科研啟動資金。他深知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報答組織和同事的厚愛,他虛心向莊巧生院士、辛志勇先生等老專家請教,向周圍的同事們學習,在工作中勇挑重擔,承擔了所里交給的小麥品質研究的重任。

  我國小麥品質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而美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建成較為完善的小麥品質常規評價技術體系。當時國內對中國小麥品質家底尚不清楚,更談不上國際發言權。對何中虎來說,這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也是嚴峻的挑戰。他清楚地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過團隊努力才能應對這一挑戰。在莊巧生院士的指導下,課題組得到了較快發展,從最初的2人增加到現在的9名科技人員和7名輔助人員,初步建立了一支以海外回國人員為主,常規育種、谷物化學、植物病理、分子生物學相結合,與國內外密切合作的開放型國家小麥育種課題組。

  何中虎將CIMMYT的工作模式和理念用于課題組的管理,初步實現了分工明確、團結協作、集體和個人共贏、事業較快發展的目標,也為后來取得小麥品質研究的快速進展奠定了基礎。他以傳統食品面條品質為切入點,帶動全國品質測試方法標準化,形成了我國品質研究的特色;他集中力量,重點突破貯藏蛋白鑒定技術與基因標記發掘兩個內容,力爭在新技術應用領域走在國際前列。經過近20年的艱辛努力,他領導的課題組在小麥品質評價體系建立與分子改良技術研究及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突出進展,有關方法和基因標記不僅在國內外相關單位較廣泛地應用,也使我國小麥品質研究在國際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何中虎的研究不僅對推動我國優質小麥育種和生產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影響。與首都師范大學等合作完成的“中國小麥品質評價體系建立與分子改良技術研究”獲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與山東農科院協作,作為第二完成單位,“高產優質面條小麥新品種濟麥19選育和面條品質遺傳改良研究”和“優質高產廣適強筋小麥新品種濟麥20號”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何中虎領導的課題組獲農業部和中國農學會聯合頒發的“中華農業科技創新團隊獎”。

打造國際化合作平臺

  在國外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使何中虎深刻地認識到國際合作對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從1997年至今,受中國農科院委托,他兼任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中國辦事處主任,負責我國與CIMMYT的小麥合作項目并取得重要進展,主持完成的“中國—CIMMYT小麥合作育種與新品種培育”獲2011年北京市科技一等獎。

  何中虎還負責建立了中國—CIMMYT小麥品質實驗室、中—澳小麥品質分子改良聯合實驗室、中—美小麥抗病性實驗室,與法國、英國和日本也建立起實質性的合作關系,為我國小麥研究融入國際小麥研究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初步構建了合作平臺。

  除注意自身學習提高外,何中虎還十分注重課題組成員業務能力的培養。課題組成員除一名高級農藝師受語言限制外,其他8名業務骨干都多次到國外學習,這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業務素質,還為實現科研國際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受CIMMYT國際合作網的成功經驗和莊巧生院士的影響,何中虎向國內外開放他管理的實驗室,無償接受全國各地的訪問學者和培訓人員來課題組進行研究和技術培訓。近15年,已有50多人到課題組進行合作研究。他曾無償舉辦小麥品質培訓班6次,參加培訓的人數超過120位,為提高我國小麥品質研究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何中虎在小麥研究、國際合作和人才培養方面的突出成績,2010年獲光華工程科技獎,2012年獲第四屆中華農業英才獎,還當選為美國作物學會Fellow(會士,學會最高榮譽,當選會員率為0.3%)和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DistinguishedScientist(杰出科學家,目前180名在職科學家中僅2人)。這是國際同行對他本人及其課題組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最高獎賞。面對榮譽和成就,他并沒有安于現狀,為了應對我國小麥產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將與課題組同事一道,繼續致力于小麥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實現理論研究與品種選育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