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央媒看三農 > 經濟日報報道

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經濟日報8月8日第5版)

日期:2024-08-08 15:00 作者:劉 慧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是健全農民種糧收益的重要舉措。要繼續發揮好政府與市場的協同作用,進一步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避免糧價大幅下跌,穩定農民種糧預期,保障農民糧食收益。

  糧食價格影響種糧積極性,影響糧食生產與供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未來,要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糧食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更好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進一步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確保糧食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防止“谷賤傷農”。

  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是健全農民種糧收益的重要舉措。糧食價格一頭連著生產者,一頭連著消費者。糧價暴跌,會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糧價暴漲,會影響消費者利益。界定糧價是否處于合理水平,應該遵循3條基本原則:一是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防止市場糧價暴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二是保持糧食銷售價格相對穩定,防止市場糧價暴漲,保護消費者利益;三是正確處理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兼顧政府財政的承受能力。

  糧食價格主要受供需關系、氣候變化、政策調整、糧食進口以及國際市場傳導等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由政府宏觀調控下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一般情況下,糧價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當糧價過度波動時,國家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實行宏觀調控,通過最低收購價收購、儲備糧吞吐調節、糧食進口等經濟手段,促使糧價合理形成,保持價格相對穩定。

  最低收購價政策是保障種糧農民利益、穩定糧食生產與供給的重要政策工具。2004年,我國糧食購銷全面市場化以來,為順應糧食市場變化、保護農民利益,逐步構建起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糧食價格支持保護體系,在主產區實行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當市場糧價低于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時,國家啟動最低收購價收購,牢牢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讓農民種糧不虧本。20年來,每年小麥和稻谷播種前,有關部門都會發布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種糧預期,為我國糧食實現“二十連豐”提供重要政策支持。

  充實政策工具箱,發揮儲備糧吞吐調節供求的作用,穩定市場預期。儲備糧承擔著“豐則貴糴,歉則賤糶”調控職能。2007年至2015年,為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我國在主產區實施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等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起到明顯托市作用。但隨著國內外市場的深刻變化,部分糧食品種出現階段性過剩、庫存高企、收儲壓力增大、用糧企業經營困難、政府財政負擔加重等突出問題。2014年以來國家推動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2016年3月份,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標志著糧食臨時收儲時代結束。2022年以來,隨著糧食連年豐收,國內玉米、小麥價格從暴漲轉入暴跌,種糧農民利益受損;2023年以來,我國調節收儲,增加玉米、小麥收儲規模,對于穩定市場預期、保護農民種糧利益起到積極作用。

  糧食進口是保障國內糧食穩定供應的重要手段,對優化國內糧食供應、調劑余缺起到重要作用。受全球糧食等大宗農產品供需階段性寬松等因素影響,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大幅回落,這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國內農產品價格上升的動力。在我國糧食連年穩中有增的情況下,大量低價糧食進口進一步拉低國內糧價,影響農民種糧收入。我國要平衡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握好糧食進口規模和節奏,防范低價糧食進口沖擊國內市場。

  在市場化條件下,糧食價格漲漲跌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要繼續發揮好政府與市場的協同作用,進一步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避免糧價大幅下跌,穩定農民種糧預期,保障農民糧食收益。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