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是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笆奈濉币巹澓?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作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這為中國農業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農業就業人數和增加值規模都居世界首位。從全球范圍看,要實現涉及數億農民的農業現代化,至今尚沒有先例。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將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立足中國國情,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不僅能夠奠定中國現代化的基石,也將為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作出重要貢獻。
必然選擇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石。對于我國而言,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比較概念,既是推動傳統農業成為現代農業的過程,也是不斷趕超農業現代化先行國家的過程。其核心是農業生產方式的現代化,重要標志是農業生產效率、發展水平和科技含量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實現農業現代化一直是我國孜孜追求的重要目標。早在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就提出了“農業近代化”的任務。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一直把農業現代化擺在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明確提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任務。當時人們把農業現代化主要理解為農業的機械化、水利化、化學化、電氣化和良種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發展戰略轉型和體制轉軌,農業現代化在建設實踐中逐漸被賦予科技化、商品化、市場化、產業化、規?;⑷诤匣?、綠色化、智能化等豐富內涵。198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農業發展道路”,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確立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將這一道路進行了具體化,明確提出要“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將這一道路闡釋為“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2017年黨的十九大將農業現代化拓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出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任務。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任務。實現農業現代化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立足中國國情,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這條道路是我國在現代化建設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經驗的成果,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
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有其科學內涵,既要遵循農業現代化一般規律,又要從中國國情農情出發,突出中國特色,堅持中國道路。
一要把握“大國小農”特征。中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農業生產以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體形態。目前,通過土地流轉經營30畝以上的農戶僅占全國農戶總數的5%,其他均屬于世界銀行劃定的“小農”范疇。這種小農戶將會長期存在。將小農生產有效引入現代農業發展體系,走“大國小農”國情下的農業現代化之路,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二要把握基本制度特征。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探索,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已經成為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這一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堅持并不斷豐富完善。三要把握發展階段特征。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特別是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低,國際競爭力較弱,加快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強國建設任重而道遠。深刻把握基本國情特征,我國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必須堅持中國道路,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推進戰略。這種戰略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多目標協調。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糧食消費量巨大,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國之大者”,也是全面推進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底線要求。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又要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綠色發展,實現多目標的統籌協調。二是多主體協同。既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又要創新體制機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還要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全面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政府、市場和農民協同互補形成發展合力。三是多路徑并舉。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適應新時代國際國內環境變化,大力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推動農業向良種化、機械化、規模化、融合化、工業化、社會化、綠色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四是多模式并存。中國農村地域遼闊,發展條件和特點千差萬別,各地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梯次推進,探索各具特色的農業現代化實現形式,走多元化的農業現代化之路。
世界意義
由于國情不同,各國農業現代化道路和模式也不盡相同。目前,世界農業現代化主要有三種典型模式,即以美國、加拿大等為代表的規?;r業模式,以日本、荷蘭等為代表的精細化農業模式,以及以法國、意大利等為代表的高值特色農業模式。這些模式盡管具有一定借鑒意義,但并不完全適合于中國。中國擁有數億農民,“大國小農”是基本國情,立足自身國情,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這本身就是一個模式和理論創新,有利于豐富和發展世界農業現代化理論。這一道路還將為世界農業現代化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首先,中國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了世界農業生產率增長,為加快世界農業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按照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WDI)中的數據,2019年中國農業勞均增加值約為5609美元(含農林漁業,2015年美元價),比1991年增長了約4.87倍,而同期世界平均增長約1.80倍,中國所在的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增長了約3.25倍。這期間,若以世界平均水平為100,中國農業生產率相對水平由66.3%提升到139.0%左右;若以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為100,中國農業生產率相對水平由67.2%提升到92.8%左右。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快速增長對世界農業生產率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發展階段,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加快推進,將進一步大幅提升中國和世界的農業生產率,由此加快世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其次,中國高度重視糧食問題,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早在2013年,中國就提出“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到2021年,中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連續多年超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按稻谷和小麥計算的口糧自給率近年均在100%以上,谷物自給率超過95%,確保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中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
還要看到,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綠色興農,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加快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推動農業減排固碳和污染防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化肥、農藥使用總量和強度持續下降,而利用率則不斷提升。在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加快實現農業綠色化轉型,將有利于推動世界農業綠色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促進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確保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并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將有利于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2020年,我國鄉村常住人口仍有5億人左右,農業及相關產業就業總量規模大、所占比重高。加快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進程,將意味著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增收貢獻率,由此將增進中國農民福祉,促進世界總體福祉水平的提升。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