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龍江省委辦公廳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單位:
《黑龍江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中共黑龍江省委辦公廳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8月7日
黑龍江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
為提高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目標,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等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以農村垃圾、污水、廁所糞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整合資源,統籌城鄉,強化措施,注重實效,努力補齊我省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建設現代化新龍江打下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因地制宜、有序推進。針對不同地區和類別的村莊,合理確定重點任務、整治目標、建設模式和標準,堅持先易后難、先點后面、示范先行、分步推進,不搞突擊治理、層層加碼和“一刀切”。
——統籌銜接、聚焦重點。結合美麗宜居村莊建設、脫貧攻堅、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工作,瞄準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設施不足、管理落后等突出問題,聚焦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處理等重點,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實現整體提升。
——科學規劃、一抓到底。秉持城鄉一體化理念,堅持“規劃先行、多規合一”,著眼村莊長遠發展趨勢,推進城鄉融合,以村莊規劃引領,縣域統一謀劃、鄉鎮連片推進、村莊整體實施,做好中心鎮、中心村規劃,避免盲目投入和無序建設,重視田園風貌、歷史傳統、地域鄉土文化的保護弘揚。
——村民主體、激發動力。尊重村民意愿,調動村民參與家園建設和環境整治的自覺性、主動性,暢通政策渠道,注重征求專家和村民意見,建立政府、村集體、村民各方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機制。
——建管并重、長效運行。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注重加強投融資體制創新,合理選擇籌資、籌建方式,探索建立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和管護機制,確保各類設施建成并長期穩定運行。
——落實責任、形成合力。落實省級負總責、市級督導落實、縣級主體實施制度。要上下結合,充分調動基層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強化監督考核激勵,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部門協同、運轉高效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廁所糞污等治理體系和村容村貌管護機制。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達到100%,全省90%以上村莊實現綠化。基本實現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目標,村民環境衛生意識普遍增強,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有效解決。
——第一類:美麗宜居型行政村。經濟基礎條件較好的城中村和城市近郊區、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重點水源地保護區、3A級以上旅游景區核心區及周邊行政村,建立生活垃圾收運治理體系,全面完成衛生廁所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村容村貌顯著提升,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第二類:改善提升型行政村。具有一定基礎條件的行政村,加大整治力度,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力爭實現90%左右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以上,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村內道路通行條件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有較大提升。
——第三類:基本保障型行政村。貧困村、地處偏遠、規劃撤并不再保留和基礎條件較差的行政村,在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基礎上,確保村內生活垃圾及時收運處理,基本建立環境衛生日常管護制度,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以上,實現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
按照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完成三類行政村整治目標任務20%、40%和40%的進度推進整治工作。完成三年整治后,第一類行政村力爭達到全省行政村總數的10%以上、第二類行政村力爭達到全省行政村總數的22%以上。農墾、森工等農(林)場、各縣(市、區)所屬地方國有林場比照以上三種類型行政村同步推進。
到2020年,全省農村人居環境基本實現“十有十化六無”目標,即:垃圾治理有設施、有隊伍、有機制,污水治理有聯動、有管控、有治理,農村改廁有標準、有模式、有政策,糞污利用有提升;村容村貌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庭院美化、主街亮化,村莊規劃做到規范化、科學化、全域化,建管機制實現制度化、模式化、長效化;力爭村內無垃圾、無臭水、無散養、無私搭亂建、無殘垣斷壁、無柴草垛。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1.建立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全省確定6-9個示范縣,各縣(市、區)至少確定1-2個示范鄉(鎮)、按照三類行政村標準分別各確定2-3個示范村,依據區位、人口、交通和經濟狀況,分類建立“村收鎮運縣處理”、“村收鎮運分片處理”、“村莊就近就地處理”和“城鄉環衛一體化”市場化運營等村莊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并在全省逐步推廣,全面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治理率。
2.加快垃圾收運和處理設施建設。合理測算處理能力缺口,修編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新增處理能力建設或原有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滿足農村垃圾處理需要。著力改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嚴重不足現狀,對第一類、第二類行政村增設公共垃圾箱、配備垃圾清(轉)運車和對環境敏感地區建設村級垃圾收轉站給予重點支持。對暫不具備治理能力的村莊,都要設置垃圾指定堆放點,定期轉運或處理。
3.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清理村內積存生產生活垃圾,建立已排查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工作臺賬,并實行銷號管理,確保按時完成整治任務。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執法,禁止城市垃圾向農村堆棄,防止各類垃圾“上山下鄉”。
(二)推進廁所革命
1.加快農村戶廁改造。編制完成《農村廁所衛生標準》和《農村戶廁改造技術導則》,以不污染公共水體為目標,按照順應民意、經濟適用、維護方便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村戶用廁所退街、進院,合理選擇升級改造原有旱廁、新建室外衛生廁所、改建室內水沖廁所等模式,第一類行政村原則上要以改建室內水沖廁所為主,努力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全省3年力爭完成農村戶廁改建80萬戶。各地要因地制宜,積極開展室內改廁試點,逐步探索符合當地條件的建設模式。
2.推進農村公共衛生廁所建設。加強農村居民集中區域、集市等人員密集活動場所公共衛生廁所建設,方便群眾生活,建立和落實公共衛生廁所管理、清運和維護的運行機制。
3.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引導農戶逐步實施“三退三進”(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莊,進入規模場、進入合作社、進入市場循環),發展綠色養殖。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以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以肥料化利用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引領作用,構建種養循環發展機制。優化養殖區域布局,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引導畜牧養殖向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建立畜禽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和利用體系,鼓勵在養殖密集區建立糞污集中處理中心。2020年,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全省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5%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
(三)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1.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向農村延伸。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網延伸覆蓋,提升向周邊農村輻射帶動能力,積極鼓勵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污水與城鎮管網并網收集,有效處理。
2.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管控和分類處理。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引導農民樹立節水意識,減少生活污水源頭排放。積極推廣低成本、易維護的污水處理技術,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地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第一類行政村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氧化塘集中處理與生態措施結合、集中收儲外運等方式,第二類行政村主要采取集中或分戶收集處理方式,第三類行政村主要以土地生態利用方式為主。加快推進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村莊生活污水收儲設施建設。
3.開展農村重點河流整治和河塘溝渠清淤疏浚。集中治理水質較差的訥謨爾河、呼蘭河、拉林河、阿什河、肇蘭新河、穆棱河流域內鄉(鎮)和行政村污水,逐步恢復水生態。將重點河道、干支流農村垃圾整治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明確各級河長監管責任。加強河道、河塘溝渠清淤疏浚。
(四)提升村容村貌
1.推進村莊道路建設。在“村村通”基礎上,向300人以上自然屯“屯屯通”努力,完成6000公里通村公路建設,實現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目標。通村莊道路管理養護水平和路容路貌明顯改善。統籌考慮與通村公路連接的村莊環路、出村入村道路、村內主干路升級改造。
2.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推進綠色節能農房建設,推廣適用、經濟、美觀的農房設計模式,加強農村住房建筑風貌規劃指導,加大閑置安全農房盤活利用,全面完成14萬戶“四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統籌考慮改房和倉房設置、院落美化、入戶甬道硬(砂石)化,就地取材,合理整修整飭。
3.強化村莊公共空間整治。做好村莊公共空間規劃、設計,開展清理庭院雜物、拆除殘垣斷壁和破陋舊(草)房、整理菜園糧囤、柴草垛出村治理專項行動,組織村莊規劃執法檢查,堅決糾正私搭亂建、違規建筑行為。第一類行政村要達到街巷和圍墻整齊、無破損,破陋舊(草)房和違章建筑全部拆除,庭院整潔有序、無超高雜物,菜園規整統一,柴草垛出村;第二類行政村要保持街巷平整、有圍欄,破陋舊(草)房和違章建筑基本拆除,庭院干凈、雜物擺放整齊。
4.提高村莊綠化美化水平。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組織開展植樹造林、濕地恢復等活動,建設綠色生態村莊。加強和規范地名管理,設置村、街、路、巷、門戶等地名標志牌。鼓勵具備資源條件、經濟實力的村莊建設實用的供村民休閑、游憩的公共綠地、公園。
5.加強村莊傳統文化保護利用。完善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和傳統民居名錄,深入挖掘龍江鄉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開展傳統建筑保護和傳統民俗文化開發利用試點,加強傳統文化保護、利用和管理體系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第一類、第二類行政村建設集村史介紹、民俗展示、規劃公開、鄉風傳承、科普閱覽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文化館室,提升村莊文化內涵。培育和壯大特色旅游產業,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
6.開展村莊公共照明示范。促進風電、光伏發電就地轉化利用,推廣使用新型節能路燈,開展常住人口規模1000人以上第一類、第二類行政村出入口、村內主干路、活動廣場、學校等重要場所公共照明示范村建設,逐步改善農村夜間出行條件。大力推進“雪亮工程”,在村莊主要道路、出入口等公共區域安裝視頻監控設備,提高農村視頻監控覆蓋率、完好率和聯網率,逐步實現城鄉視頻監控建設一體化。
7.組織農村愛國衛生運動。在做好環境衛生日常管護基礎上,重視農民環境意識和衛生習慣的培養,不定期進行愛國衛生宣傳教育,組織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專項整治村莊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加強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和水質檢測的指導;加快降氟、降砷改水工程建設,防治地方病。
(五)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和管理
1.編制《黑龍江省村鎮規劃建設發展綱要(2018-2035年)》。加強對全省村鎮建設發展趨勢預測和方向引導,規范全省村鎮布局調整,科學劃定未來村鎮建設發展分階段、分類別、分區域的任務目標和建設重點,加強對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的編制指引,合理調控建設規模,避免盲目建設和過度建設。
2.加快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依據鄉村振興規劃,統籌做好縣域村莊布局優化調整,合理確定永久保留村,引導合并空心村。堅持推行“多規合一”,確保建設規劃與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村土地利用規劃、農村社區建設規劃等充分銜接。確定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示范縣,加快全省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進度。
3.加強規劃實施監管。強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嚴格控制農房、村莊基礎設施建設體量,健全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筑查處機制。
(六)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
1.健全治理體系。各級黨委和政府、有關部門及運行維護單位要分級分類制定有效措施。縣級全面建立縣、鄉、村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體系。完善村規民約,強化村民整治房前屋后環境和開展庭院綠化美化等責任義務。
2.創新整治模式。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城鄉垃圾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的“四個統一”模式,實現從“買工程”向“買服務”轉變。鼓勵村級組織農村“工匠帶頭人”、返鄉創業能人承接村內環境整治工程項目建設。
3.建立長效機制。鼓勵有條件地區探索建立垃圾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合理確定繳費標準,促進長效運營。完善財政補貼制度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對積極性高、效果明顯的村莊和農戶實行重點獎補。簡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項目審批和招投標程序,降低整治成本。
三、分步組織實施
按照先規劃后實施、先易后難、先點后面的原則,有序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一)編制落實方案。各市、縣要將讓農民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傾聽群眾呼聲,尊重群眾意愿,切忌長官意志。在摸清底數基礎上,圍繞鞏固已有、查漏補缺、提升重點、消滅空白的目標,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集中力量解決農村人居環境緊迫問題,不搞“涂脂抹粉”,不能華而不實,不做“盆景”,杜絕形象工程。市、縣政府要對照本方案抓緊編制本市、縣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建設項目、資金籌措、考核驗收等具體內容。省、市相關部門要按照分工,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出臺相應規范和標準,加強對縣(市、區)工作指導。各市、縣要在本方案印發1個月內完成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并報省委農辦、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環保廳備核。
(二)堅持示范先行。按照示范先行、加速擴面、分步實施、分類推進的原則,開展不同類型典型示范。一是整體典型示范。選擇2-3個縣(市、區)列為國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縣,為全省整治工作總體推進提供全方位的示范樣板,同時開展示范村建設。二是專項典型示范。可根據專項整治任務需要,合理布局單項或綜合整治示范,選擇一定數量的示范縣進行整縣推進。各縣(市、區)自行選擇一定規模的鄉(鎮)和行政村開展專項示范。
(三)穩步推進整治。2018年,省直有關部門要按照任務分工,在本方案印發1個月內完成專項實施方案和相關規范、標準的制定與完善。各縣(市、區)要完成各類試點示范確定,推進示范項目建設,總結積累經驗。2019年,及時跟進各類試點示范項目實施效果,集中推廣成熟模式和做法,全面展開整治工作。2020年,六項整治任務基本完成,整治目標基本實現。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財力和工作實際,加快整治進度,提高整治標準。
四、發揮村民主體作用
尊重農民首創精神,廣泛動員農民參與農村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一)強化農村基層組織領導。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農民群眾移風易俗、改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引導黨員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任務中發揮帶頭帶動作用。充分運用農村“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實行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依法盤活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空閑農房及宅基地等方式,多渠道籌集人居環境整治資金。鼓勵成立農村環保合作社,依靠群眾力量和集體智慧建設美麗家園。
(二)完善村規民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發揮村民評議會等群眾德治組織作用,通過群眾評議、老黨員老干部監督等方式,褒揚鄉村新風,糾正不良陋習。建立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改善人居環境的獎懲機制,將參與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推進移風易俗、培養良好習慣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
(三)提高村民文明素養。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使整潔、優美的人居環境成為農民的內心需要。注意發揮婦女作用,帶動家庭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自覺維護庭院環境。建立留守婦女、中小學生和團員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活動,營造友愛互助的良好風尚。扎實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和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評選宣傳活動,以先進典型引領和弘揚傳統美德,不斷凝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正能量。
五、強化政策支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本著政府主導、分級負擔,集體補充、群眾參與,社會支持、多元籌集原則,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合理確定和發揮政府、社會、村集體出資責任和作用,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真正成為惠民工程、利民工程。按照資金投入渠道,各部門要加大國家整治資金和相關專項資金爭取力度。加大政府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投入,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現有相關專項資金整合力度。農村衛生、旅游、垃圾處理、種養規模一體化、秸稈綜合利用、環境連片治理、危房改造等專項資金,要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任務相結合。統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所獲土地增值收益和村莊整治增加耕地獲得的占補平衡指標收益,可以統籌安排支持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以工代賑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廁所改造和村莊亮化、道路硬化等村容環境整治項目。各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明確以獎代補范圍、標準、資金渠道,負責制定以獎代補資金使用辦法、績效考核辦法、年度工作方案。縣級要統籌安排建設和運行維護資金,合理列支運行維護預算,補充運行維護資金缺口,確保整治項目長效運行。
(二)拓寬金融支持渠道。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中長期低息信貸投放力度,采取PPP等方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建設。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鄉村旅游開發項目的金融扶持。支持收益較好、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試點。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建設農村人居環境設施。
(三)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積極篩選符合條件的整治項目納入PPP項目庫,通過推介會、媒體網絡等平臺向社會推介。省、市(地)、縣(市、區)政府(行署)在資金安排上優先支持列入國家示范項目,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等項目。引導有條件的地區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與特色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有機結合,同步開展,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互促互進。引導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個人通過捐資捐物、結對幫扶、志愿援助等形式,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設施建設。倡導新鄉賢文化,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四)強化技術和人才支撐。立足省情,開展整治關鍵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針對不同區域和村莊規模,分類分級制定廁所改造、垃圾終端處理、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規范和技術標準,開展典型設計,優化技術方案。建立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家庫。加快培養鄉村規劃設計、項目建設管護運行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人才。針對我省高寒氣候、居住分散等特點,加強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人員技術培訓。組織開展企業與縣、鄉、村對接農村環保技術和裝備,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樣式“四新”推廣應用,不斷提高整治水平。
六、保障措施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強化舉措,確保取得實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委、省政府對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負總責,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農委,負責統籌、協調、綜合、組織推動等日常工作。省直責任部門要根據本方案要求,出臺具體實施辦法,統一報領導小組,經研究通過后組織實施;各部門間要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積極與國家部委溝通對接,爭取國家資金、項目和政策支持。市(地)、縣(市、區)要成立領導組織,專人負責。市(地)黨委和政府(行署)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農墾、森工系統要按照本方案,自行組織本系統農(林)場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按照農墾、森工系統的改革方向,各縣(市、區)在編制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實施方案時,應將屬地的農(林)場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統籌考慮。縣(市、區)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明確牽頭部門,做好規劃編制、項目實施、資金使用、績效考核等工作。鄉(鎮)黨委和政府做好具體實施工作。
(二)嚴格考核驗收。省直有關部門要建立工作進展通報機制,指導市(地)建立工作臺賬。建立省政府對市(地)、縣(市、區)政府(行署)的監督檢查考核機制,縣(市、區)對以獎代補的項目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對各項工作負起督促檢查、考核驗收、糾錯追責等職責,以縣為單位進行驗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環保督察范圍和作為評價市、縣級班子和干部業績的重要內容。省直責任部門制定出臺驗收標準和考核辦法,每年開展兩次督導檢查,認真組織開展整治實施效果第三方評估,屆時向省委、省政府和領導小組匯報整治工作情況,通報評估驗收結果,并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布。
(三)健全制度保障。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制度體系建設,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基本要求、政府責任和村民義務,積極探索和研究制訂全省農村垃圾治理、鄉村清潔地方性標準和規章,鼓勵縣(市、區)結合實際,適時出臺農村垃圾治理辦法和鄉村清潔制度。
(四)廣泛宣傳發動。各級各部門要通過多種農民喜聞樂見的有效形式,大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統一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等網絡新媒體,宣傳推廣各地好典型、好經驗和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相關新聞
- 四平:聚焦農業率先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1-01-15
- 農業農村部:我國將多措并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1-01-14
- 唱響榆樹農業“看家戲” 2021-01-13
- 遼源: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2021-01-13
- 天津市農村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確保“三農”投入優先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