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杰:用技術讓家鄉土地生“金”
按照協議,禾興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飛防隊”要給附近村莊4萬多畝作物噴灑營養液。15臺無人機,45個機手已經忙活了3天,一天兩頓都在地頭吃干糧。連續暴曬,王占杰和機手們的臉頰都黑紅發亮。“這次作業,一臺無人機每天能噴防800-900畝地。現在種地,力氣就靠這些機器出,人只負責技術。”王占杰說。
王占杰最過硬的就是種植技術。他隨手撕開一根玉米棒子的綠葉說:“瞧瞧,這棒子的顆粒都長到頂尖了,這說明氮肥用得足。要是肥不足,棒子尖這地方就缺粒兒。”一提到種地,王占杰就侃侃而談,“用誘導劑滅蟲更環保,根據時節安排每畝地種子的用量,過年前給小麥地澆一遍‘過冬水’,有機肥+復混肥的種植方式可減少土壤板結程度,秸稈還田+深耕作業,可最大程度保持土壤活性……”
高中畢業的王占杰種植技術全靠自學和實踐。1994年,21歲的王占杰從部隊復員回鄉,在定州市糧食系統工作。“收入不高但清閑,可我想創業。”經過思想斗爭,2006年王占杰下決心回鄉種地養豬。“當時也有親戚勸我,哪有放棄城里工作當農民的?我說都不當農民,城里人吃啥?當個能把地種好的農民挺光榮的。”王占杰說。
一開始,王占杰種的地每畝只能打400-500斤糧食,比其他農戶少1/3。“人家都笑話我,這地種得丟人。”他不甘心,自己買書看,往農技站跑得特別勤。他家的莊稼,一年比一年長勢好。鄉里鄉親出門打工,顧不過來的地逐漸流轉到他家。
2013年12月,王占杰牽頭成立了定州市禾興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環節性農業機械托管服務。合作社采取“多入股、多業績、多分紅”的原則,將松散、單個的農機戶組織起來。“農民的地流轉出去,一畝地一年收入700元。托管給我,一畝地年收入超過1100元。合作社從知名廠家直接進化肥、農藥,成本低,而且有條件試種推廣最新的品種。”王占杰介紹。
王占杰還保留著軍人氣質,他管理合作社要求社員做事踏實、守紀律。王占杰說,有管理才能有服務質量。合作社目前有200多名成員,為4.58萬畝土地提供托管服務,作業輻射定州東留春鄉、西城鄉等地。
糧安天下,“地”是基礎,“技”是支柱。合作社持續引入農機大戶和農業技術專業人才,總投資已達1520萬元,有機械439臺。機械投入使用后,累計帶動農民每畝每年增收200元。“規模經營,降本增收,延伸產業,增加全程機械化服務,這才是農業現在的發展趨勢。”王占杰說。
王占杰保存了一張去年夏收時的照片,他站在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里,看著農機收割作業,表情滿足祥和。“我有個夢想,繼續擴大托管范圍,為東留春鄉5萬余畝土地提供全托管服務,將家鄉做成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的樣板。”王占杰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