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新篇章——吉林省推進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綜述
又是一年金秋,又是一場豐收。
收獲的不僅僅是莊稼,更是我們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累累碩果。
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吉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農業是吉林的一大優勢,也是吉林從國家戰略的角度必須牢牢把握的重點。要發揮自然條件好、黑土地資源豐富、人均耕地多、技術基礎扎實的優勢,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同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吉林省視察時再次強調,從全國看,吉林處于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第一方隊,要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
以此為開端,吉林人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開啟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高位統籌、全盤謀劃、創新探索、務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迎來快速提升、整體跨越的歷史時期。
穩產能,增效益,推進產業體系加速轉型融合
堅決扛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是全國糧食核心產區,42個縣份有32個是產糧大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地位舉足輕重。目前,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了700億斤的階段性水平。人均糧食占有量、商品率、調出量、單產等指標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多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提出做到“三個不能、一個絕不能”。即,重農抓糧、穩糧保供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這個目標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這個底線任何時候都不能突破,在這個重大政治問題上絕不能犯顛覆性錯誤。從穩政策、穩面積、防災害上入手,做到領導精力不轉移、工作力度不減弱、執行政策不走樣。
扎實推進“菜籃子”供給能力建設。畜產品、果蔬是“菜籃子”穩不穩的關鍵,既關乎民生,又關乎宏觀經濟運行。畜牧業呈現出從量的提升邁向質的飛躍的喜人態勢,完成了從配角到主角的驚人蛻變,供給能力顯著增強。2019年全省豬牛羊禽分別發展到2153.9萬頭、590.2萬頭、795.2萬只和6.62億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241.8萬噸、121.5萬噸和39.9萬噸。狠抓園藝特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形成了東部、中部、西部三條特色農業產業帶,穩定露地蔬菜生產面積。冬季“菜籃子”生產保障基地、北方優質夏菜南運基地、長白山山野菜基地和長春、吉林現代都市農業圈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園藝特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長極,果蔬菌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著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糧食大省優勢,立足“接二連三”,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加快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業。突出重點產糧大縣,用足用好農產品加工業繳納增值稅省級分成獎補、優先保障農產品加工業項目用地、降低農產品加工業用電成本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動農產品加工業不斷壯大。2019年加工企業發展到6512戶,銷售收入增長5%以上。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分別達到54戶和576戶,同比增長15%和9%。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指導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加快培育產業化聯合體,把農業產業鏈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業創業機會留給農民,帶動農民就業增收。2019年龍頭企業帶動農戶190萬以上,輻射種植業基地3450萬畝,創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95個,專業村鎮817個。打造產業融合新載體。創建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32個、國家級產業強鎮6個,支持39個市縣建設倉儲物流保鮮項目,提高農產品產業鏈增值收益。加快推進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建設,依托農村三產融合先導區、鄉村振興戰略試驗區、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集中力量建設產業融合發展區。
強基礎、重科技,推進生產體系加速完善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要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強化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吉林省堅持把建設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的根本點,打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上,拿硬招,破難題,探索吉林模式,趟出吉林路子。
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經過多年努力,現在全省共有高標準農田3230萬畝,其中近幾年新建的超過800萬畝。工作推進上重點實施“兩優先、一行動”。優先在“兩區”范圍內,優先在黃金玉米帶、優勢水稻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百鄉千萬”建設行動,選擇100個以上的鄉(鎮),每鄉建設1—2個10萬畝規模的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區,形成沃野平疇、旱澇穩產、綠色生態、適宜全程機械化作業的1000萬畝現代糧食生產核心基地。所有高標準農田實現統一上圖入庫,形成完善的管護監督和考核機制。到2025年建成5000萬畝,占糧食播種面積的60%,做到遇旱能灌、遇澇能排,遇洪能防,真正把藏糧于地落到實處。
持續抓好農業科技創新。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吉林省堅持以農業現代化需求為導向,在良種、良法上下功夫,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引導各類科技人才下鄉進村,形成常態化科技特派員機制,集成科技、信息、資金等要素投入,推動農村創業創新。加快推進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挖掘良種的最大增產潛力。目前主要農作物良種普及率100%。今年上半年新審定農作物品種255個,農作物自主創新良種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謀劃推進公主嶺種業小鎮、科騰種業小鎮建設。推廣普及新技術模式,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主推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生物防治、稻漁綜合種養等技術34項。建立高標準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區5個,示范推廣64.9萬畝。推廣生物防治技術200萬畝,落實水稻飛防作業示范面積115萬畝,測土配方施肥實現主要糧食作物全覆蓋。組織開展遠程技術培訓和咨詢指導服務。
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目前,全省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9.2%,位居糧食主產省第2位,今后還要加快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進程,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提升到90%以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農機購置補貼制度,抓好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示范推廣農機新裝備,重點扶持具有代表性方向性的新型農機發展。推進農機農藝結合。大力推廣適宜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精量播種、精準施肥施藥和設施園藝等先進實用機具和技術。提升農機生產水平,提高農機裝備生產能力。
突出農業信息化引領。加快農業轉型升級,迫切需要加強信息化智能化武裝,給現代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實施數字農業創新工程,完善省級數字農業云平臺建設,重點推進玉米(水稻)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梅花鹿人參食用菌單品大數據、農村經營主體管理平臺推廣應用,全面整合匯聚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實現全省數字農業資源“一張圖”。
活主體、上規模,推進經營體系加速創新突破
堅持用創新的辦法、改革的辦法,育主體,強素質,重服務,促規模,加快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加快構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機制,搭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壯闊舞臺。
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梨樹縣盧偉合作社考察時指出,合作社的路子怎么走,我們一直在探索。你們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合作社發展道路,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發揮了得天獨厚的土地優勢,農業科技水平、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很有意義。這是對我省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肯定,也指明了發展方向。目前,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8.6萬戶。
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全面完善家庭農場名錄系統,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家庭農場范圍。創建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因地制宜確定評定標準和程序,切實增強家庭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首批開展榆樹、雙陽、九臺、公主嶺、伊通、東遼、通榆、靖宇、敦化、梅河口等10個縣(市、區)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試點,探索總結經驗,逐步擴大規模,整縣推進家庭農場發展質量提升。組織建立家庭農場協會或聯盟,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逐步提升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程度。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1231”工程,每年組織國外培訓100人,省外培訓2000人,省內培訓3萬人,冬春科技大培訓100萬人以上。完善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依托農業園區、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建立實訓基地。大力開展創業培訓,鼓勵引導農民工和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等人員返鄉創業。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每年培訓1.8萬人以上,提升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
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發展區域性農業生產服務聯盟,為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全程生產服務。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等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廣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種等規模經營模式,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提升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和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同時,加強新型經營主體智能化服務,建立數據信息共享機制,應用智能化統計分析手段,引導和支持發展新產業新業態。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從吹響第一聲號角開始,吉林省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的腳步從未停歇。吉林省正緊扣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主題,瞄準三大體系建設,譜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新篇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