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2021年農業農村發展成就
當前位置:首頁 > 2021年農業農村發展成就
鄉村是中國人的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才能記得住悠悠的鄉愁。無論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秀美風光,還是“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的悠然景象,無不寄情于山水田園之間。美麗鄉村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更是多少人夢里的歸處。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就是留住鄉村的綠水青山,留住中國人的鄉愁。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不僅關系到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也關系到農村社會的文明和諧。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的元年。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后,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接續推進新發展階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快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建設。
政策支撐 持續推進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既要方便快捷,又要宜居宜業,既要讓農民群眾滿意,又要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近年來,中央有關部門構建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保駕護航。
中央有關部門指導各地根據基礎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進行縣分類、村分檔,因地制宜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或規范性文件,提高政策措施精準性。
在資金方面,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2018年以來,中央財政持續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工作,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政策和農村人居環境整縣推進工程。各地也結合實際創造性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廣東省從2017年開始計劃10年投入1600億元用于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短板,截至2020年底已經投入超819億元。福建省2020年發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類專項債40多億元。
除此之外,中央有關部門強化科研支撐體系建設,組織力量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科技研發、集成示范、推廣應用、標準制定等力度。
農業農村部組織部內科研力量編制農村三格式戶廁建設等3項國家標準,啟動農村戶用衛生旱廁建設技術規范等5項行標編制工作,組織專家團赴中西部省份開展技術服務。生態環境部編印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手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印的《重大疫情期間農村生活垃圾應急處理技術指南》等陸續印發。各地也充分發揮科研人員作用。如甘肅省分級分層組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政策輔導、技術培訓、現場觀摩等,累計組織培訓3.2萬期、520萬人次,基本實現戶有1名政策明白人、村有1名技術指導員。
今年初春的廣西鹿寨縣鹿寨鎮大村村民歡聲雀躍,原來是他們登上了今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的榜單。讓鹿寨縣引以為傲的榜單就是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的2020年度106個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有力的督促激勵制度逐步形成。國務院連續3年對整治成效顯著的縣(市、區)予以督查激勵,每縣安排2000萬元激勵支持。各省(區、市)均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不少省(區、市)還列入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如河北省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前30名的縣表彰獎勵、后30名全省通報,對后兩名的市和后10名的縣約談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
目前,農村長期存在的“臟亂差”局面得到扭轉,絕大多數村莊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大多數受訪群眾表示,廁所改造了,垃圾清理了,河塘變清了,村里變美了,日子更好了。
穩步提升 務求實效
在山西省陵川縣附城鎮田莊村,以往蚊蠅滿天飛的簡陋旱廁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16座干凈整潔的小型聯戶廁所。村民李俊峰對自家的改廁效果也十分滿意:“這次安上坐便以后,我們老年人可方便多了,廁所里面也干凈,用著很舒服。”山西各地在改廁過程中沒有照搬水沖廁所模式,安排省級財政投入3000萬元在27個縣開展干旱、高寒改廁技術模式試點,省市縣成立專家指導組,引導各地合理選擇技術模式。
山西省各地以尊重農民意愿為總原則,堅持好字當頭、質量優先、分類施策、注重實效,務實推進農村改廁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8%以上,每年提高約5個百分點,2018年以來累計改造農村戶廁4000多萬戶。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楊西園村內,盡是一幅幅鄉村畫卷。越來越多像楊西園村一樣宜居的村莊出現在中國的大地上。在提升村容村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中國鄉村正體現出勃勃生機。
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約有4億人投入到行動中來。在行動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干群關系更加融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全國排查出的2.4萬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基本完成,垃圾分類工作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放現象基本得到管控,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25.5%,基本建立治理規劃標準體系;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大幅改善,“四好農村路”建設積極推進,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車。
總結經驗 多元探索
走進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鄢家鎮星光村,蜿蜒入戶的道路干凈整潔,兩旁是蔥蔥綠意。
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逐步完善,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改觀,農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可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之初工作推進卻并不容易。起初,星光村村干部們輪流走訪村里的村民召開院壩會,向有疑慮、不信任的群眾一一做工作。在“五級書記”一起抓的高位推動下,四川省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
和四川一樣,全國各地區以黨建引領為突破口,認真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認真研究、部署推動。如北京市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市委書記點評會,建立黨政一把手第一責任人制度,對成效顯著的給予表揚激勵,對反面典型公開曝光進行約談。湖南省新田縣把村組干部、黨員模范作為中心戶,劃分環境衛生責任網格,主動擔當作為,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
除堅持黨的領導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各地在因地制宜、典型引路、群眾主體、問題導向等方面不斷探索新措施,提升農民幸福感、獲得感。
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立足城鄉差別、區域差異和村莊情況,科學確定目標任務。如黑龍江蘭西縣打造的“菜園革命”,破解農村房前屋后雜物亂堆放這一“老大難”的問題。
典型引路,試點探索面上提升。先易后難、先點后面,循序漸進、壓茬推進。如湖南在農村改廁中推行“首廁過關制”,經過實踐驗證可行的整套模式,貫穿到每一個改(新)建的廁所,體現到廁所建設的每一個環節中,以首廁過關帶動每廁過關。
群眾主體,尊重農民意愿激發內生動力。如海南省通過電視夜校創新農村人居環境課堂,廣泛調動農民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整治。云南省常態化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增強群眾整治自覺性。
問題導向,把解決問題作為著力點。如江西省創新建立省市縣三級統一監督平臺“萬村碼上通”長效管護平臺。群眾通過該平臺可以對當地農村改廁、生活垃圾等相關問題進行舉報和政策技術咨詢,形成自下而上的監督機制。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這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有力抓手。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擬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將重點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農村廁所革命方面,推動中西部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已完成改造的地區著力推進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進一步提升農村改廁質量與實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穩步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分區分類推進治理,開展平原、山地、丘陵等典型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現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重點提升治理水平、推動垃圾減量化。村容村貌整體提升方面,進一步提升標準,推動村容村貌從干凈整潔逐步升級為美麗宜居。長效管護機制方面,切實做到與工程建設一體謀劃、同步推進,力爭到“十四五”末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村莊干凈整潔是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是鄉愁得以安放的基礎。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