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農業農村部動態

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帶動農民多渠道增收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解讀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

日期:2019-07-03 17:17 作者: 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本網訊 617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鄉村產業的內涵特征、發展思路、實現路徑和政策措施等,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鄉村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綱領性文件。為便于各地、各類經營主體更好地了解《意見》精神和重要政策措施,近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對《意見》進行了解讀。     

  問:鄉村產業內涵特征是什么?與過去的鄉鎮企業和現在的城市企業有什么差別? 

  答:《意見》開宗明義,在帽段對鄉村產業概念作了闡述。就內涵而言,鄉村產業根植于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是提升農業、繁榮農村、致富農民的產業。就特征來講,鄉村產業來源于并改造提高于傳統種養業和手工業,具有產業鏈延長、價值鏈提升、供應鏈健全,農業功能充分發掘,鄉村價值深度開發,帶動鄉村就業結構優化、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等特征。就外延來說,鄉村產業包括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休閑旅游業、鄉村服務業等,鄉村產業中的鄉土特色產業拓寬農業門類,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業價值,休閑旅游業拓展農業功能,鄉村服務業豐富農業業態。 

  可以說,鄉村產業是姓農、立農、為農、興農的產業。鄉村產業立足于種養業,但又不局限于種養業,是對種養業和手工業的改造提升。鄉村產業有別于過去的鄉鎮企業,聯農帶農特征更加明顯,通過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就業增收。鄉村產業有別于城市產業,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發掘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多重價值,業態類型豐富,鄉村氣息濃厚。    

  問:《意見》總體框架是如何設計的?與農業農村全局如何銜接? 

  答: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首要任務。《意見》將鄉村振興納入農業農村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來謀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一系列實現路徑、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 

  《意見》指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總體要求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與城鎮化聯動推進,聚焦重點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格局,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意見》提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要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場導向、政府支持,融合發展、聯農帶農,綠色引領、創新驅動等原則,把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的二三產業盡量留在農村,把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力爭用510年時間,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意見》從六個方面對具體任務作了詳細的闡述。一是突出優勢特色,培育壯大鄉村產業。這是解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抓什么”的問題,就是要做強現代種養業,做精鄉土特色產業,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培育鄉村新型服務業,發展鄉村信息產業。二是科學合理布局,優化鄉村產業空間結構。這是著眼解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怎么擺布”的問題,就是強化縣域統籌,推進鎮域產業聚集,促進鎮村聯動發展,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三是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增強鄉村產業聚合力。這是著眼解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怎么抓”的問題,就是培育多元融合主體,發展多類型融合業態,打造產業融合載體,構建利益聯結機制。四是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增強鄉村產業持續增長力。這是解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抓成什么效果”的問題,就是健全綠色質量標準體系,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培育提升農業品牌,強化資源保護利用。五是推動創新創業升級,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這是著眼解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動能是什么”的問題,就是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促進農村創新創業。六是完善政策措施,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這是解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有什么真金白銀”的問題,就是健全財政投入機制,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健全人才保障機制。 

  《意見》要求,各地要把鄉村產業振興作為重要任務,擺上突出位置。建立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推進機制,研究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情況統計,宣傳推介鄉村產業發展鮮活經驗,倡導誠信守法,營造崇尚創新、鼓勵創業的良好環境。     

  問:《意見》提出的一個重要目標“農村一二三融合發展增加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這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意見》提出,用510年時間,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這個指標是指向性的,也是制度性的。提出這一指標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適應產業發展新趨勢。當前,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跨界配置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將農業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服務業等滲透交叉,形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業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動、資源集約配置。 

  二是突顯農業農村地位。在現行統計制度中,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包括農林牧漁,這是傳統的種養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結構的升級,種養業增加值在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小。如果把加工流通、休閑旅游、電子商務、健康養生等新產業新業態這些延伸、交叉、融合的產業增加值統計起來,比重就很大。比重小,就顯得地位不重要,地方政府不重視。一些中西部地區測算,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占到縣域生產總值的50%,即使在一些大城市周邊,也占到了20%。這一比重的變化,顯示了農業農村地位的重要,產業融合發展取向的重要。 

  三是完善農業統計制度。落實《意見》提出的要求,我們正在研究提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值的指標體系和測算辦法,重點是提出農業延伸的產業、交互的產業、以及農業農村功能價值拓展的產業。把這些產業分類,確定合理的計算方法,并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納入考核的重要內容。這一統計制度的完善,不僅是統計制度的變革,還是發展方向的指針,更是帶有革命性的重大變革。     

  問:種養業是鄉村產業的基礎,如何做強現代種養業? 

  答:種養業是鄉村產業的基礎,也是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應的任務所在。做強現代種養業,重點是三個方面: 

  一是鞏固提升農業產能。首要的任務,鞏固提升糧食產能,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們的飯碗里應該主要裝中國糧。抓糧食生產的勁頭絲毫不能松懈,保糧食安全的決心絲毫不能退讓,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技術,真正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同時,要加強生豬等畜禽產能建設,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推進奶業振興和漁業健康養殖,增加有效供給。 

  二是創新產業組織方式。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公司”,促進小農戶之間、小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之間開展合作與聯合,發展加工流通和其他新產業新業態,提升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力和組織化程度,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另一方面,繼續積極發展“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支持龍頭企業與家庭農場和農戶建立起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提升農業經營集約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水平。 

  三是延伸拓展產業鏈。過去,種養業多是農民一家一戶干,產業鏈極短,收益不多,需要向加工流通全面拓展,構建多種形式的合作模式,加快發展糧經飼統籌、種養加服一體、農林牧漁結合、貿工農旅融合的現代種養業,推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問:鄉土特色產業是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做精鄉土特色產業? 

  答:鄉土特色產業是從農民手工藝改造提升出來的鄉村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做好“特”字文章,加快培育優勢特色農業,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意見》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發展多樣化特色種養,加快發展特色食品、特色制造、特色建筑、特色手工業等鄉土特色產業。 

  一是發掘一批鄉土特色產品。以資源稟賦和獨特歷史文化為基礎,有序開發特色資源,做精鄉土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小宗類、多樣性特色種養,加強地方小品種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充分挖掘農村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傳統工藝,開發一批鄉土特色產業。 

  二是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圍繞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積極發展多樣化特色糧、油、薯、果、菜、茶、菌、中藥材、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種養,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支持建設規范化鄉村工廠、生產車間,全面提升特色農業的綠色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水平。 

  三是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群。開發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色優勢資源,創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打造鄉土特色產業品牌化、集群化發展平臺載體,推進整村開發、一村帶多村、多村連成片,厚植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不斷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四是創響一批鄉土特色品牌。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要求,制定不同區域不同產品的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發掘一批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創響“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問:加工流通是聯結前端、延伸后端的產業,如何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業? 

  答: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是從農業延伸出來的鄉村產業,是構建農業產業體系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腰”,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橋梁紐帶作用,也是鄉村產業中潛力最大、效益較高的產業。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業,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 

  一是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精深加工能夠延長產業鏈條,最大限度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目前,我國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普遍較低,加工副產物60%以上沒有得到綜合利用。據測算,通過精深加工可以使糧油薯增值2-4倍,畜牧水產品增值3-4倍,果品蔬菜增值5-10倍。要組織開展公共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創制蛋白、脂肪、纖維、活性物質、藥用價值、新營養素提取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裝備,推介“原料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等模式,發展“廚房經濟”“餐桌經濟”,構建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鏈條供給模式。 

  二是拓展農產品初加工。《意見》強調,支持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發展初加工,這也是解決就地就近增收的重要途徑。針對農產品初加工水平低、設施簡陋、工藝落后等問題,聚焦主導產業,對各類農產品貯藏、烘干、包裝、分等分級、后整理和初加工等環節進行補助。歐洲一些國家這方面經驗很成熟,發展很好,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值得學習借鑒。 

  三是建設農產品加工集群。《意見》要求,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支持縣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專業村鎮和加工強縣,著力構建原料基地、加工轉化、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等環節首尾相連、上下銜接、前后呼應的產業集群,改變原料在農村、加工在城市的格局。 

  此外,《意見》強調,加快發展流通業,把農產品產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建設統籌起來,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打通農產品物流節點,實現全過程無縫對接。  

  問:休閑旅游是農業農村功能價值拓展的產業,近年來發展很快,如何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 

  答:鄉村休閑旅游業是從鄉村拓展出來的鄉村產業?,F在,農業農村資源潛力很大,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重價值開發的潛力也很大,城鄉居民的市場需求量也大,需要進一步優化鄉村休閑旅游。 

  一是打造休閑旅游精品景點。《意見》提出,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鄉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養基地,培育一批美麗休閑鄉村、鄉村旅游重點村。要挖掘鄉村蘊含的特色景觀、農耕文化、鄉風民俗等優質資源,豐富文化內涵,拓展農業功能,開發特色產品,發掘村落歷史,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美麗休閑鄉村,打造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建設一批休閑農業示范縣。 

  二是豐富休閑旅游業態。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手段,提升“農家樂”“農事體驗”等傳統業態,發展高端民宿、康養基地、攝影基地等高端業態,探索農業主題公園、教育農園、創意農業、深度體驗、新型療養等新型業態。 

  三是提升休閑旅游管理水平。加快制定修訂一批技術規程和服務標準,用標準創響品牌、用品牌吸引資本、用資本匯聚資源。組織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人才培訓,培養一批素質強、善經營的行業發展管理和經營人才。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聚集區開展督促檢查,保障服務規范、運營安全。開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繼續推出“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活動。     

  問:鄉村服務業是農民和市民均離不開的鄉村產業,如何培育鄉村新型服務業? 

  答:鄉村新興服務業是為農為民服務的鄉村產業。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在田務農的人數減少,農村居民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變化,這就需要精心培育鄉村服務業。一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意見》要求,圍繞農業生產,提供全程服務,包括農資供應、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服務。同時要支持供銷社、郵政公司、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開展服務,滿足農民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高效率的“一站式”社會化服務需求。二是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過去,農村有一些生活性服務業,重點是供銷社,還有一些個人興辦的小門店,也有一些小集市?,F在,適應村莊變化、城鎮建設的需要,《意見》要求,改造傳統小商業、小門店、小集市等商業網點,積極發展批發零售、養老托幼、環境衛生等生活性服務業,為鄉村居民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務。     

  問:鄉村信息產業引領和驅動鄉村產業發展,將會重塑鄉村產業形態,如何大力發展鄉村信息產業? 

  答:伴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農業往往“手指一劃、全部搞定”,農民網上賣菜、市民上網買菜,空間上“萬水千山”變為屏幕上“近在咫尺”。這種背景下就凸出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的不足。目前,產地批發市場、產銷對接、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建設相對滯后,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仍處發展初期。因此,《意見》提出兩個方面的要求。一個是生產過程信息化。深入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加快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加強國家數字農業農村系統建設。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強產地的加工包裝、儲藏保鮮、電商服務等條件建設,擴大物聯網示范應用,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鄉村產業模式。另一個是市場營銷電商化。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快遞物流園區發展。這就要求,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推動貧困地區優質特色農產品上網銷售,加快實現鄉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解決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問題     

  問:如何以科學布局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空間結構? 

  答:吸取上世紀8090年代鄉鎮企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教訓,《意見》對鄉村產業空間布局進行科學安排。概括為縣域、鎮域和村三個層級。 

  一是強化縣域統籌。在縣域內統籌考慮城鄉產業發展,合理規劃鄉村產業布局,形成縣城、中心鎮(鄉)、中心村層級分工明顯、功能有機銜接的格局。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服務普惠共享。完善縣城綜合服務功能,搭建技術研發、人才培訓和產品營銷等平臺。 

  二是推進鎮域產業聚集。發揮鎮(鄉)上連縣、下連村的紐帶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以鎮(鄉)所在地為中心的產業集群。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重心下沉,向有條件的(鄉)和物流節點集中。引導特色小鎮立足產業基礎,加快要素聚集和業態創新,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產業發展。 

  三是促進鎮村聯動發展。引導農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和農戶聯合建設原料基地、加工車間等,實現加工在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支持鎮(鄉)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引導有條件的村建設農工貿專業村。目的均是讓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改變原料在鄉村、加工在城市,勞力在鄉村、產業在城市的狀況。     

  問:如何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答:產業振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脫貧攻堅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是相輔相成的。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脫貧攻堅沒有產業基礎是不牢固的、不持續的?!兑庖姟诽岢隽巳齻€方面要求。 

  一是政策力度不減。扶持政策不減少、人員力量不減弱、工作力度不減小,目標不變、靶心不移、頻道不換,做到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持續加大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投入,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統籌安排,鞏固和擴大產業脫貧攻堅成果。 

  二是聚焦重點區域。支持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發掘資源優勢、景觀優勢和文化底蘊,開發有獨特優勢的特色產品,在有條件的地方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和休閑旅游精品點。支持貧困地區打造特色產品品牌。農業產業化強鎮和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產業項目,盡可能向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傾斜。 

  三是促進產銷對接。《意見》要求,引導國內大型加工、采購銷售、投融資企業與貧困地區對接,開展招商引資,促進產品銷售。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合作創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帶動貧困戶進入大市場。    

  問:產業融合發展是新趨勢,如何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答: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動能轉化經歷過三次,上世紀80年代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形成了“分”的動能;90年代中后期,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形成了“流”的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交互滲透,要素跨界配置、產業跨界融合、業態豐富多樣,農業跨出農業邊界與現代產業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成為新的趨勢,形成了“合”的動能,這是繼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農業產業化之后農民的“第四次創造”。 

  適應現代產業要素聚集、業態層出不窮的要求,把融合貫穿于產業發展的全過程。通過發掘新功能新價值,培育融合主體、催生融合業態、搭建融合載體、建立融合機制,發展連接城鄉、打通工農、聯農帶農的多類型多業態產業,就地就近安排農民就業創業,通過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戶在產業融合發展中同步受益、同步提升、同步進步。 

  一是培育多元主體促進農村產業融合。融合的本質不單是農業“接二連三”、“隔二連三”,更重要的是經營主體的融合。要壯大龍頭企業隊伍,引導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打造大型農業企業集團,帶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要發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形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多種經營,向綜合合作社方向發展。要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這是一種新的產業組織方式,是主體融合、業態融合和利益融合的實現形式。要扶持一批以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形成“離農業最近、聯農民最緊”的產業集合體,帶領千千萬萬的小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 

  二是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產業融合。鄉村產業呈現“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這是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特征。近幾年,各地已探索形成了一套業態融合模式,要認真總結,因地制宜加以推廣?!兑庖姟芬?,推行“種植+”林牧漁,形成林下種養、稻漁共生等業態,實現“內向”融合。推行“農業+”加工流通,發展中央廚房、直供直銷、會員農業等業態,實現“順向”融合。推行“農業+”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發展創意農業、親子體驗、功能農業等業態,實現“橫向”融合。推進“農業+”信息,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業態,實現“逆向”融合。 

  三是打造產業融合載體促進農村產業融合。針對鄉村產業趨同性結構、分散化布局,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建設一批一二三產融合、產加銷游一體、產業鏈條完整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一批特而強、聚而合、精而美的產業集群,將小商品融入大市場、小農戶融入大產業、小企業融入大集群。建設一批標準原料基地、集約加工轉化、區域主導產業、緊密利益聯結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強鎮。創建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特色小鎮建設要立足產業基礎,促進要素聚集和功能拓展,更好地服務農業發展、鄉村繁榮和農民富裕。 

  四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村產業融合。鄉村產業一個顯著特征是聯農帶農,讓農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做到這一點,關鍵是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真正實現利益融合。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建立契約型、分紅型、股權型合作模式。推行“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等模式,打通融合結點?!兑庖姟芬?,加快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此外,正在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真正在股權層面實現利益融合,讓廣大農民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受益、同步提升、同步發展。     

  問:綠色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基本底色,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通過綠色興農增強鄉村產業持續增長力? 

  答:吸取過去鄉鎮企業粗放經營、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教訓,積極推進綠色興農?!兑庖姟诽岢鋈齻€方面的要求。 

  一要以綠色標準體系引領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在梳理現有標準基礎上,按照綠色發展要求,制修訂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新業態等方面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建立統一的綠色農產品市場準入標準。同時,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推進農產品認證結果互認。引導和鼓勵農業企業獲得國際通行的農產品認證,拓展國際市場。 

  二要以標準化生產推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特別是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整縣推進全程標準化生產,建設一批綠色糧倉、綠色果(菜)園、綠色牧(漁)場,打造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要加強化肥、農藥、獸藥及飼料質量安全管理,推進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推行水產健康養殖。 

  三要強化資源保護利用促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節地節能節水等資源節約型產業。強化資源保護利用、促進循環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產能、列入國家禁止類產業目錄的、污染環境的項目,不得進入鄉村不再撿回落后的低質低效生產。要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支持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讓鄉村產業成為撬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金杠桿”。     

  問: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向鄉村延伸拓展,如何推進農村創新創業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 

  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進鄉村創新創業。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歷了三波創新創業熱潮。上世紀80年代,一批敢為人先、百折不撓的農村能人紛紛登場,創辦農村二三產業。上世紀90年代,農村青壯年就地就近創業和進城務工經商創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技術與產業交互聯動、深度融合,催生了大批新產業新業態,大批返鄉入鄉在鄉人員利用在城市積累的資金、技術、經驗和市場渠道,在農業內外、生產兩端和城鄉兩頭創業,形成第三次創業浪潮,正好與鄉村產業振興契合。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需要一大批敢為人先、百折不撓的創新創業者,形成蔚為壯觀的創業奔富熱潮。 

  是培育創新創業群體促進農村創新業。《意見》強調,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落實創新創業扶持政策,以政策推動、鄉情感動、項目帶動,搭建能人返鄉、企業興鄉和市民下鄉平臺,引導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入鄉人員和在鄉“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創新創業,把智創、文創、農創引入鄉村,加速資金、技術和服務向鄉村延伸,支持返鄉入鄉人員創新創業,支持返鄉農民工到縣城和中心鎮就業創業,引導農民工在青壯年時返鄉創業。 

  二是搭建平臺載體促進農村創新創業。《意見》提出,創建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村創新創業和實訓孵化基地。積極搭建“互聯網+創業創新”“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平臺,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現代鄉村產業發展載體,推行智能生產、經營平臺、物流終端、產業聯盟和資源共享等新模式。 

  三是強化公共服務促進農村創新創業。這方面重點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推動“放管服”改革,讓各類人才在鄉村投資興業更加便捷、更加舒心。另一個是,加強技術培訓。實施農村創新創業“百縣千鄉萬名帶頭人”培育行動,培養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導師和領軍人物。讓新農民唱主角,舉辦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以及農村創新創業大賽,宣傳推介創新創業典型案例,讓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競相迸發、一切資源要素充分涌流。     

  問:鄉村產業振興需要拿出“真金白銀”,如何強化鄉村產業振興政策保障? 

  答: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兑庖姟芬蟾鞯卣J真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要素取之于農,優先用之于農,加大對鄉村產業的投資力度,在“錢、地、人”三方面打出政策“組合拳”,引導撬動各類資源要素加速向鄉村產業集聚。 

  一是健全財政投入機制。《意見》要求,加強一般公共預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經測算,這一比例的提高,將會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同時還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根據實際需要按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產業發展基金。 

  二是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意見》要求,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要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專注服務本地、服務縣域、服務社區,專注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h域金融機構要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重點支持鄉村產業,這是改變農村存款流入城市的重要舉措。《意見》要求,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通過實施擔保費用和業務獎補,加大對符合條件的鄉村產業發展項目融資擔保力度。鼓勵地方通過實施擔保費用補助、業務獎補等方式支持鄉村產業貸款擔保。拓寬擔保物范圍,允許權屬清晰的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業設施、農機具等依法抵押貸款。 

  三是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意見》要求,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興業,發展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鄉村產業。工商企業進入鄉村,要依法依規開發利用農業農村資源,多辦一些農民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產業。不得違規占用農地或耕地從事非農產業,不能興辦污染環境項目。 

  四是完善用地保障政策。《意見》要求,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耕地占補平衡以縣域自行平衡為主,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探索針對鄉村產業的省市縣聯動“點供”用地。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開展縣域鄉村土地綜合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于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入鄉創業。支持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用于支持鄉村振興領域的純公益性項目建設。鼓勵地方政府發行項目融資和收益自平衡的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有一定收益的鄉村公益性項目建設。 

  五是健全人才保障機制。《意見》要求,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引導各類人才到鄉村興辦產業。加大農民技能培訓力度,支持職業院校擴大農村定向招生深化農業系列職稱制度改革,開展面向農技推廣人員、鄉土人才的評審。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農業企業,建立健全科研人員校企、院企共建雙聘機制,實行股權分紅等激勵措施。    

  問:如何強化鄉村產業振興組織保障? 

  答:《意見》要求,落實鄉村產業振興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產業振興。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要切實擔負起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領導責任,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領導體制,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各級黨委和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是直接責任人,要切實扛起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的任務,真正成為鄉村產業工作行家里手。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履行好牽頭抓總職責,加強對鄉村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建立健全縣(市)委政府負責、鄉鎮主抓、村組落實的推進機制。農業農村部門要與發改、財政、工信、住建、交通、文旅、自然資源、生態環保、市場監管等部門形成合力,建立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各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協調機制。     

  問:如何建立鄉村產業考核制度? 

  答:鄉村產業振興長遠的目標是,健全完備的鄉村產業體系,推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格局。短期的目標是,增強供給側結構適應性,綠色發展模式更加成形,鄉村就業結構更加優化。《意見》要求,抓緊研究制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機制,科學評估鄉村產業發展成效,支持地方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評價指標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指標,定期分析評估。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