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1月9-10日,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赴河北省衡水市和雄安新區專題調研農業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情況。他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技術集成、轉化應用和示范培訓,探索推廣不同模式的季節性休耕、旱作節水農業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方案,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中國農科院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加強農業政策創設、區域布局和先進技術研發與應用,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服從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
唐華俊來到河北農科院旱作農業研究所和武邑縣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現場,仔細詢問農作物節水抗旱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冬小麥節水穩產和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季節性休耕模式及補貼政策、收益情況等。他指出,要以保障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基礎,以地下水壓采、采補基本平衡為目標,進一步研究完善種植制度和模式,創新機制,在嚴重超采區適度擴大季節性休耕面積,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和水資源利用效率,扭轉地下水嚴重超采的局面,同時要避免土地沙化,穩定糧食生產,提高農民收益,維護生態平衡。
在衡水市工業新區和安平縣,唐華俊實地考察了生物燃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生物質能源開發情況。他強調,要按照農業部“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要求,通過沼氣制備、有機肥生產等環節,將畜禽糞污處理與生態種植、新能源開發、農村環境保護結合起來,探索符合當地資源條件和產業特色的廢棄物利用模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唐華俊現場考察了雄縣創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深入了解當地農業農村工作和農業科技發展情況,以及雄安新區建設對農業科技的需求。他要求,中國農科院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建設雄安新區的決策部署,立足農業科研國家隊的職責使命,加強前瞻性調研與工作對接,根據新區總體方案與工作需求,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要科學做好農業農村發展區域布局,探索發展綠色農業、智慧農業、都市農業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有針對性地開展土地、稅收等農業發展特殊支持政策研究,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雄安新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