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隨著生豬養殖業加快發展,南方水網地區環境壓力持續加大,生豬養殖與水環境保護矛盾尤為突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生豬養殖綠色發展,農業部日前發布了《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轉型升級的思路、目標和主要任務,提出到2020年,南方水網地區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0%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糞便處理設施配套比例達到85%以上,生豬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實現生豬養殖污染基本治理和生豬生產基本穩定。
南方水網地區包括珠江三角洲水網區、長江三角洲水網區、長江中游水網區、淮河下游水網區和丹江口庫區等五個重點區域,主要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10個省(市)。南方水網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水源地,也是我國生豬主產區和主銷區。2014年,南方水網地區133個主產縣生豬存欄5562萬頭,出欄9696萬頭,分別占全國總量的11.9%和13.2%,外調生豬3700萬頭,對于保障南方乃至全國豬肉市場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南方水網地區河湖眾多,水網密集,降水量大,水環境敏感,生豬養殖密度高,糞便產生量大,統籌生豬生產和環境保護的任務尤其艱巨。生豬規模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設施建設滯后,糞便還田利用的通道尚未完全打通,農牧循環發展的機制不完善,糞便綜合利用率僅為40%,比全國低10個百分點,成為生豬養殖污染的根本原因。
促進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既是破解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環境約束,穩定豬肉市場供給的現實需要,也是加快現代畜牧業建設,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選擇。《意見》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污染治理的總體思路。《意見》指出,南方水網地區要按照中央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豬養殖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總要求,以轉變生豬生產方式為突破口,優化生豬養殖區域布局,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推進種養業生態循環發展,提高生豬糞便綜合利用率,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豬養殖業。
為破解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污染難題,促進生豬產業可持續發展,《意見》提出了三項重點任務。一是調整優化區域布局。根據水環境保護要求和土地承載能力,科學確定適宜養殖規模,須減則減,宜調則調。二是提高科學養殖水平。深入推進生豬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改進養殖和糞便處理工藝,提升設施裝備和管理水平,促進生豬養殖提質增效。三是促進糞便綜合利用。加強糞便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推行種養結合、循環利用、集中處理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豬糞便處理,推進種養一體化發展。在綜合分析水資源條件、生豬養殖現狀基礎上,《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各重點區域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主要思路和任務。
農業部要求,南方水網地區各級農牧部門要堅持“保供給”和“保生態”兩手抓,把糞便綜合利用擺在生豬產業發展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扶持,增強科技支撐,強化監督管理,加大宣傳引導,做大做強生豬糞便綜合利用產業,努力實現生豬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