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市啟動實施新一輪“百村示范、千村振興”工程以來,大興區魏善莊鎮始終將“百千工程”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號工程”,秉持突出特色、區域聯動、持續發展的理念,全面提升了示范片區整體環境風貌,統籌升級發展了休閑農旅產業。
作為全市首批19個“百千工程”示范創建村之一,李家場村憑借顯著成效和生動實踐,正繪制出一幅“戶戶有亮點、街街是風景、家家都和諧”的和美鄉村新畫卷,讓“百千工程”為村莊帶來實實在在的“百千變化”。
環境微改、意識精提,讓“鄉愁”更濃
走入李家場村,村民家門口有月季花、有山楂樹、有絲瓜藤架;庭院間有美麗果蔬、有花卉展示、有立體花園,農趣味十足。據了解,該村在改造提升過程中,充分發動村民全流程參與公共區域綠化美化設計,在庭院“方寸間”精耕細作,引領村民提升環境保護意識,主動參與垃圾分類,讓村莊里外都漂亮。
李家場村黨支部書記盧蘭淼介紹:“這次改善環境的重點放在引導村民上,讓他們都參與設計美化、參與保護環境,同時,我們在街道上進行微改,增加了石籠桌椅、民俗文化展牌等,既實現了美化,也突顯了特色,整體上更加美觀協調,讓我們村鄉愁更濃。”
李家場村的早晨八點,是屬于垃圾分揀員的,他們挨家挨戶進行二次分揀,把可腐爛和不可腐爛的垃圾分別投放到清運車的相應區域,這里隱藏著李家場村在垃圾處理上的獨特秘籍。
“剛開始倡導垃圾分類,大家總會有疑問,我們分類完,也不見有什么效果?為此,我們引進了污水和有機垃圾一體化處理設備,對可腐爛垃圾進行集中處理,讓大家看到分好的垃圾,先被分解成沼液和沼渣,再經過進一步處理轉化為有機肥料,通過直觀感受讓大家更有參與環境治理的熱情。”盧蘭淼介紹,如今村民人人都參與環境治理和垃圾分類,李家場村實現了人居環境的美美與共、各美其美。
智慧農業、蘑菇研學,讓“產業”更強
從10余年前開心農場偷菜開始,到現在電商平臺澆水種樹、免費領水果,在手機上擁有自己的“一分田”,早已成為大家追求田園牧歌新方式。李家場村抓住這一契機,利用25畝集體農田,打造了游戲與現實相結合的智慧農耕體驗園。
“目前,我們初步實現了在手機上種田、在現實中收獲的目標,滿足大家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體驗需求。”園區負責人介紹道。
據了解,智慧農耕體驗園通過搭建數據采集監控、智慧農田管理、水肥一體化等系統,可以實現遠程監測農作物的生長狀況和病蟲害情況,手機一鍵操作控制水肥一體化設備,進行澆水、施肥等功能,真正讓農場游戲變成農耕體驗,還能提供現場管家的專業指導服務,讓自己的“一分田”更健康成長。
村莊的蛻變不僅限于外在環境的提升,更在于內在產業的蓬勃發展。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智慧農業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休閑游憩的好去處,也吸引著村內青年的創業熱情。
“選擇種植蘑菇,于我而言,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把發展傳統農業當作一種事業,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青年投身農業,挖掘更多傳統農業蘊含的優秀文化,并通過這些文化場景,實現經濟效益的豐收。”“新農人”李震介紹道。他熟悉父親常年從事的菌菇“老本行”,又在校園學習和實踐中看到了市場“新需求”。于是,畢業后返鄉創立了“李震家庭農場”,注冊了“首善鮮農”品牌,進一步滿足游客親近自然、體驗田園樂趣的需求。同時利用微信、抖音等線上平臺直播推廣,不僅在本地區建立了穩定的銷售網絡,還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李震表示,希望通過家庭農場,讓更多的同齡人相信農業大有可為。
當前,李家場村菌菇產業園主要種植30多種食用菌,換茬及季節調整期間,種植紫隴椒、彩色水果西紅柿等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今年預計經濟效益將達323萬元。在園區菌菜種植過程中,土壤處理、菌棒制作、種植、管護、采收、輪作倒茬等操作崗位,帶動村民穩定就業20余人、集體增收50余萬元。
農創市集、美食街巷,讓“后勁”更足
繼鄉村變美、產業變強之后,魏善莊鎮著力以李家場村為核心,設計5條不同風格的旅游路線,豐富游客消費場景,打造農創市集和美食一條街,完善半壁店沉浸民宿產業,發展鄉村新的文化場景與消費業態,構建起現代鄉村產業新體系,激發示范片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據了解,為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在李家場村開店經營,魏善莊鎮出臺了包含“以獎代補”“幫辦代辦”“裝修獎勵”“運營獎勵”等多項措施的專項招商政策,并新建130個停車泊位,美化34個農場市集展位,切實優化商業配套服務水平。截至目前,農創市集完成村企聯合運營模式,美食一條街已吸引14家優質經營主體進駐。
隨著“百千工程”創建工作的不斷推進,示范片區將成為魏善莊鎮鄉村振興的活力引擎,帶動更大范圍、更多村莊的鄉村振興,帶來更好更優的“百千變化”。接下來,魏善莊鎮將緊密結合鎮村實際,持續激發村莊、村民、企業等多主體活力,將示范創建工作再提升、再完善、再突破,打造新大興新國門高端休閑農業品牌,努力實現以示范片區創建為引領,帶動全鎮蝶變發展、開創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