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全國信息聯播

白城市踏歌振興路 陌上花正艷

日期:2024-03-11 09:36 作者:翟向東 來源:白城日報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孟春鶴鄉,春風料峭,寒意闌珊,殘雪映襯下的鄉村田野一股股春的氣息在孕育萌發,春光抹過目光,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個鄉村特色產業喜結碩果,一片片荒山變身“聚寶盆”,一座座村莊摘掉“貧困”標簽,一張張笑臉陽光燦爛……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麗鄉村呈現出一派民勤村美、民風淳樸、和美清新的景象,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最好詮釋,一幅幅氣韻生動、如詩如畫的鄉村田園生活圖景帶著鄉愁,也帶著期盼。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時間的刻度忠實地記錄了吉林白城人追趕超越、攻堅克難、高歌猛進、鏗鏘前行的足印:堅持以“一三三四”高質量發展戰略為統領,聚焦鄉村振興“兩手抓、兩重點”要求,創新鄉村振興路徑,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努力寫好脫貧攻堅的華美續章,推進鄉村振興,為鄉村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

  啟新程 守底線固成果 強化鄉村振興推動力

  “現在國家和地方扶植農民增收,擺脫貧困實現富裕的力度越來越大,舉措越來越實,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洮南市永茂鄉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鄉耕地面積達22.5萬畝,90%以上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種植業。為確保農戶土地發揮最大效益,永茂鄉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在永豐村成立專業土地托管種植合作社,為常年外出務工及無勞動力農民提供“兩統兩代”服務,即統一購種、統一購肥,免費代耕種、代收割。這種模式極大節約了投資成本,降低了投資風險,又釋放了勞動力,實現種植、務工兩不誤。去年,該鄉共實施示范托管種植土地360畝,讓托管農民每畝實現增收約1100元。

  永茂鄉的這種行之有效創新實踐和探索,是白城堅決守住致貧返貧防線,從機制、載體入手,強化重點舉措,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一個縮影。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征程的起點。白城在探索中不斷成長、發展,全市鄉村振興的步伐也從未停歇:

  ——牢牢守住底線任務。健全完善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教育、醫保等10個行業部門排查和信息比對機制,各行業部門全年共開展數據比對18次,累計排查比對信息5.7萬條。連續7年組織市、縣、鄉2.95萬名干部,集中開展“三幫扶一推動”活動,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去年7月10日,白城市圍繞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在全省推進會議上做了典型發言。

  ——促進脫貧人口增收。狠抓脫貧人口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全市庭院經濟發展到25萬戶23萬畝,發放補貼1.45億元;幫扶車間發展到240家,新增201家(其中縣級116家),增幅和總數全省第一;全市脫貧人口務工就業達到4.3萬人,超出省定任務5300余人,達到歷史最高,其中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2.9萬個,總數居全省第一;“雨露計劃”補助中高職學生3070人次,補助資金1.45億元,實現“雨露計劃+”100%就業;發放小額信貸5094戶2.24億元,做到應貸盡貸,貸款戶數和貸款量占全省總量的40%以上,居全省第一;去年末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66萬元,比2022年增長15%。

  ——強化兜底保障。在教育保障上,全市沒有發生因貧輟學現象,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4萬人次,補助資金600萬元,建設14所“互聯網+教育”結對幫扶校。在醫療保障上,12.7萬脫貧人口,全部實現應保盡保,全市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及返貧致貧人口享受大病傾斜保障政策8萬人次;脫貧人口32種門診慢病享受醫療救助兜底12.6萬人次。在住房保障上,常態開展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排查農村房屋36萬戶,將符合政策的1055戶住房全部實施改造。在飲水安全上,全市實現農村24小時供水工程達到516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在兜底救助上,將已脫貧人口、脫貧不穩定人口、易致貧人口和突發困難戶中符合低保條件的人口納入到農村低保范圍,共納入農村低保5.5萬人,納入農村特困3763人。

  育新能 興產業穩基礎 激活鄉村振興原動力

  家家有棚膜、戶戶無閑農。這是記者來到鎮賚縣鎮賚鎮南崗子村的第一印象。“目前,我鎮現有暖棚、日光棚2500余棟,設施農業面積達217公頃,棚菜產業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蔬果面積達550多公頃。”在采訪中記者從該鎮負責人介紹中了解到,該鎮的棚膜產品可四季供應城鄉居民,既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又鼓起了農民的腰包。一棟棟大棚,儼然已成為農民增收的聚寶“棚”,望著眼前那一片片生機盎然的蔥蘢,似乎在向人們傳達著農家增收的喜悅,那一處處綠肥紅艷,有如歡快律動的音符在冬日的沃野上舞動跳躍……

  發展產業是實現鄉村富裕的根本之策,培育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根本出路。白城市委、市政府狠抓產業振興這個核心,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完善產業振興機制,圍繞群眾真受益、振興真見效,把鄉村振興的基點放在上項目、興產業上,創新以縣域突破引領帶動鄉村振興的“通榆模式”、發揮資源優勢,推動“小庭院”產業發展、突出“四化”啟動實施“11252”工程,做強肉牛產業、快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產業結構、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不斷優化,助農增收成效明顯,做到了項目全覆蓋、振興有保障,讓鄉村“化蝶起舞”,使農民“華美轉身”。

  創新發展載體,振興現代農業。堅決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創新開展整地增糧、科技興糧、以水保糧,加快打造東北“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開展鄉村排水設施整治提升行動,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抓好核心、輻射示范基地建設;加強安全儲糧和糧食產后服務設施建設,完成“地趴糧”減少70%的目標;抓好大安市、鎮賚縣國家級試點創建,打造全國鹽堿地綜合治理示范區;加快推進全市鹽堿地綜合治理項目,為全省糧食增產、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白城力量。

  樹新風 留鄉愁尋鄉戀 提升鄉村振興軟實力

  鄉村,有歷史才有生命,有文化才有靈魂。美麗宜居,風景不僅在綠水青山中,在煥然一新的人居環境中,還在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中。

  “現在村子里真整潔,家家戶戶的院子也都特別干凈。”

  “‘小積分’真是好,既讓風氣更文明了,又讓我們得到了實惠。”

  “現在大操大辦、天價彩禮、厚葬薄養這樣的陋習也越來越少了。”

  一句句心里話,既包含著村民們對“文明積分”的喜愛與認可,也映襯出通榆縣八面鄉八面村“小積分”助推移風易俗的“大能量”。在“文明積分”的引導下,通榆縣內各個行政村的村容村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往隨處可見垃圾的街道變得干凈整潔,道路兩旁的農家變得窗明幾凈,垃圾成堆、污水成坑的“舊農村”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如今的鶴鄉大地上,農村面貌持續改善,像八面村這樣的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舉目可見。近年來,白城突出典型示范,大力實施鄉村建設,制定了全市農村人居環境“五化”提升方案,緊盯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對標先進,高起點、高標準打造26個典型村,對標全省“千村美麗”創建活動,持續鞏固提升去年創建的84個美麗村,并順利通過了省級考核驗收,通榆縣向海鄉復興村獲得全省“千村比武”擂主村;對標全省“百村示范”創建活動,去年全市16個示范村投入資金4.58億元,實施建設項目126個。充分發揮高校優勢,因地制宜探索高校服務鄉村的特色做法,創建“吉鄉農創園”5個。同時,積極開展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爭創活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讓產業興旺、幸福和諧的“美麗鄉村”花開鶴鄉,滿目皆春。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在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移風易俗、倡導弘揚文明鄉風進程中,白城市919個行政村推行“四會一約”村民自治組織建設,593個村建立了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162個村建立了禁毒禁賭會,919個村完善了村規民約。行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實現全覆蓋。積極推動“一縣一品”志愿服務品牌提升工程,建設“文明加油站”“愛心超市”“巾幗愛心便利店”“孝老餐廳”等場所;強化文化服務,開展“送演出下鄉”“農民書畫展”“農民閱讀季”等活動。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從借鑒摸索中前行到總結可借鑒推廣的扶貧“白城經驗”到探索實施“兩手抓、兩重點”,創新鄉村振興路徑……一路走來,白城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腳步篤實而堅定。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從脫貧到鄉村振興仍需闖關奪隘。白城將繼續保持攻堅態勢,建立健全攻堅長效機制,爭創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打造鄉村振興的“白城樣板”徹底撕下貧困的標簽,貼上亮麗的名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