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天津的農田尚未完全蘇醒,田邊已經一片繁忙。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蔬菜大棚中,育苗、翻地、檢修棚室,特種果蔬開始播種;武清區黃花店鎮地區,開始播種"津強"系列春小麥,確保6月再度迎接糧食豐收;寶坻區林亭口鎮的農田邊,蒜種分瓣機全力開動,寶坻"三辣"之一的六瓣紅大蒜即將下地播種;特色蔬菜、設施農業、年俗農旅,這個春天,天津的家庭農場、種糧大戶、農廣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們早早行動,步入耕耘。
殷殷囑托,兼程而進。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調研,為全市上下帶來無比的溫暖與鼓舞。"天津以加快推動災后恢復重建為契機,2023年高質量完成了50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推動受災區域規劃重建種植設施1000畝以上,完成5282.1畝池塘清淤改造任務;持續提升多品種聯動調控、儲備調節和應急保障水平。"天津農業農村委黨委書記、主任金匯江表示,天津農業系統主動進位,勇于擔當,聚焦"穩、協、融、文、治"五個字下功夫、見成效,用"四個善作善成"之為,服務全市發展之進。
提升綜合生產力聚力"協"同協作
對于都市農業,穩面積、增單產是必答題。天津市聚焦武清、寶坻、薊州3個農業大區實施糧食作物單產提升行動,帶動主要糧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麥單產穩步提高,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50萬畝以上。"‘津強’系列春小麥等‘天津糧’,為災后糧食產量的穩定提供了天津答案。"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所長王勝軍解釋,"津強"系列品種小麥有著生育期短、抗病性強、優質高產等特性,能夠有效"以春補冬"追回產量,"以種適地"在災后恢復生產中,在靜海區臺頭鎮、武清區黃花店鎮等地區都有廣泛種植。
與此同時,天津將重點在全力穩產保供、積極防災減災、加強質量監管、加快品牌提質等方面。"去年,洪水讓家里錯過了沙窩蘿卜的最佳種植期。今年我們將大量種植‘金星’‘七星’等優質品種的沙窩蘿卜,持續擦亮這個地理標志農品品牌。"西青區第六埠村村民郝健自信地表示,憑借種植技術優勢,家里的蘿卜能夠恢復到原有優質品質。"我們今年將恢復把農品直送社區銷售,以及擴大‘市民小菜園’規模,讓更多的都市消費者和孩子們感受鄉村的魅力。"郝健愛人張鳳文表示。
跟農業大省比,天津耕地少,勞動力成本高,這就決定了必須走一條現代高效農業生產之路,瞄準市民餐桌需求,求量更求質。2023年,天津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75萬畝以上,總產量達到250萬噸以上。
都市農業發展離不開所在"都市圈",天津聚焦"協"同協作,積極服務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天津充分發揮蔬菜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聚焦黃瓜、花椰菜等優勢作物提升全市蔬菜育種水平。深化產業協同,天津加大市場化機制,推動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竣工投入運營,新創建5個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累計已達到20個。"我們也進一步深化人才協同,建強用好市農科院武清創新基地,主動承接和吸納北京科創人才和資源,加強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系融合,加快打造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會客廳’。"天津市農業農村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劉彤表示,天津圍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扎實做好三地農業農村領域協同發展各項工作,特別是唱好京津農業"雙城記"。
城鄉積極"融"合千村萬落美好生活
小站稻豐收景象成為市民爭相"打卡"景觀;釣蟹池主題化提升改造為"紅樓夢"主題美食園;老舊廢棄村房成為設計感民宿群,都市鄉村的"存量"正一步步成為農文旅發展的增量。
天津市積極服務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格局,立足"三農"工作實際,加快盤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質量,不斷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天津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推動農村"三增"改革工作方案》,圍繞農民增收、農地增值、農業增效深化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健全完善就業創業促進、集體經濟收益分配、聯農帶農利益聯結等機制,確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市經濟同步增長;分類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承包地價值提升新機制,積極盤活利用村集體和個人閑置資源資產,為資金、人才、產業、技術等城市資源要素流入鄉村暢通渠道。
串珠成鏈,區域品牌不斷擦亮,鄉村產業融合走上新臺階。天津按照"集群帶園區、園區聯鎮村、鎮村串鏈條、鏈條聚主體"的發展思路,積極創建精品蔬菜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靜海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濱海新區中塘鎮蛋雞、薊州區馬伸橋鎮藍莓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新培育水產、林果2個市級產業集群,武清鮮食玉米、薊州山果2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寧河區七里海鎮、濱海新區楊家泊鎮、武清區陳咀鎮、薊州區桑梓鎮、靜海區王口鎮5個市級農業產業強鎮。
農村好了,農民富了,成為吸引城市游客的"硬內核"。天津市全域農文旅產業發展投資服務平臺作用,啟動建設12個鄉村旅游示范片區,加快發展民宿產業,圍繞戶外運動、親子研學、民俗體驗、紅色文化、健康養生等不同主題和業態不斷推出好產品,辦好"樂享津郊365"系列活動,推動北辰區、津南區鄉村美食街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依托村BA、村超、村馬、運河騎行等群眾性活動。去年全年,農旅活動帶動鄉村旅游接待游客3000萬人次以上、實現綜合收入8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