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大省,山東今年糧食總產占全國8.1%、居全國第三位,糧食增量占全國增量的12.6%、排名第二。
2023年山東全年糧食總產1131.1億斤,無論是面積、單產還是總產都實現“三增”,單產、總產再創歷史新高,總產連續3年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
山東用“加減乘除”法,做好糧食生產“大文章”。今年一些數據格外引人關注:
做“除法”——山東因地制宜制定單產提升技術路徑,良種對糧食的增產貢獻率達到47%;加快推進農機更新換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0.6%。
做“乘法”——堅持“整建制”“大協同”推進模式,全國首個大面積“噸半糧”核心區今年102萬畝核心區地塊已達到創建目標,兩季糧食畝產合計達1500公斤以上。
做“減法”——持續開展耕地撂荒和“非糧化”整治,年底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643.7萬畝,全省耕地質量等級達到4.4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聚焦防災減災,嚴格將小麥條銹病管控在源發區域,見病面積僅0.5016萬畝,為近10年最低水平。
做“加法”——對糧食生產成效突出的5個市分別給予2000萬元獎勵,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補貼、農機具購置與應用補貼合計109.1億元。
……
一直以來,山東牢固樹立大糧食觀,增加糧食產能,產糧大省責無旁貸。
對于糧食產能提升,山東緊抓兩個要害——種子和耕地。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2023年,聚焦種源自主可控,山東深入實施農業良種工程。圍繞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創新利用、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性新品種培育、種業企業培優等方面,全鏈條布局種業科技創新,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支持培優和發展20家以上創新型種業企業。
在提升種業創新力方面,山東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全國小麥良種推廣面積前十位的品種中山東有5個,嘉祥縣每年為黃淮海地區供應40%的大豆良種,設施蔬菜自主品種占比超過80%。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我國現有種子相關企業超157.2萬家,其中,山東以19.3萬家的數量全國居首。
山東在糧食產能提升方面的優勢還體現在大型動力機械、聯合作業機械、先進植保機械、智慧農機等發展水平較高。2022年山東農機總動力達到1.15億千瓦,居全國首位。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我國現有農業機械相關企業超168.4萬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山東農業機械相關企業數量排名全國第一。
農業品牌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標志,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低調的山東人越來越懂得向品牌要效益。
以“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為引領,山東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農業品牌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2022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兩批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山東共有16個農業品牌上榜,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目前,省級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分別達到81個和700個。
山東推動標準化助力農業品牌越來越響,全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分別達到81個和700個,繼17個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后,山東又有8個品牌入選2023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種糧種菜體現著山東人的豪氣、農業大省的底氣。
作為全國第一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省份,2020年山東農業總產值率先突破一萬億元。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山東省以占全國約1%的淡水資源,灌溉了占全國約6%的耕地。糧食、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花生產量分別占到全國8%、9%、10%、11%、13%和16%。
作為全國的 “米袋子”“菜籃子”,山東的糧食生產不僅滿足了省內需求,還為全國穩產保供作出貢獻。尤其是蔬菜供應方面,占據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11月6日,聊城市茌平區耿店村青年返鄉的一線見聞登上《人民日報》——“新農人”返鄉挑起“金扁擔”,農民腰包鼓起來了。
11月22日,臨邑縣翟家鎮“噸半糧”核心示范區,老“糧王”段希林再創新紀錄,全省糧油作物高產競賽玉米實打測產,他的實打結果為1163.92公斤/畝,蟬聯市級“糧王”。
……
山海之間,山東農人用辛勤和智慧把耕田、耕海、耕天下做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