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謀民宿發展良策,共建民宿產業未來。前不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民宿產業發展聯盟在江津區四面山成立。成渝兩地將通過業內培訓、異地交流、聯合開展活動等方式,倡導共同的特色民宿標準,攜手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巴蜀名宿”,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民宿產業集群和增長極。
打造“巴蜀名宿”,重慶民宿如何發力?連日來,記者采訪了部分重慶民宿創辦人和川渝民宿專家。
關鍵詞 提檔
農家樂提檔升級發展民宿
11月12日清晨,北碚區縉云村石華寺組,清歡渡民宿主理人孫德紅早早地燒好開水、備上茶,插好花,等待客人上山休閑。
“過去可沒這么清閑。”石華寺組地處縉云山景區,孫德紅早前賣過豆腐腦,1998年把家里的房子改造成農家樂。每天,孫德紅既要到景區門口追車攬客,還要張羅客人的吃住,一天忙得腳不沾地。她說,“那時每間房費100塊錢,包吃包住,全家人一年忙到頭只有一二十萬元收入。”
2018年,當地政府引導農家樂提檔升級,組織農家樂老板到外地考察鄉村旅游。孫德紅回來后投入400萬元,請來專業團隊設計施工,將30間客房改造成13間民宿,把騰出來的地方設計成公共區域、文藝書房,院落里大面積種植綠植,把農家樂改名叫“清歡渡”。
既提升“硬件”,又升級“軟件”,孫德紅每天對著鏡子練習微笑、說話語調,還學會了插花、茶道、甜點制作等新技能,游客的休閑方式則從過去的唱KTV、打麻將,變成了插花、品茶、采摘、親子活動等。
“房間少了,客人卻多了。”孫德紅告訴記者,農家樂升級為民宿后,居住品質提高,環境更加優美了,單個房間價格漲到400至1000元,她再不用去景區門口拉客了,還沒到周末,預訂電話就接個不停。她告訴記者,“改建后第二年,民宿經營利潤翻了好幾倍。”
兩側青山環抱,遠方群山蒼茫,靜坐在白墻黛瓦的清歡渡,品茶看山觀云,成了客人最愜意的事情。“清歡渡”很快成了網紅民宿。
隨著消費升級迭代,市民休閑需求呈多樣化發展。記者了解到,我市不少農家樂都和孫德紅一樣正在轉型升級發展民宿。以江津四面山景區為例,目前有中高端民宿、酒店、農家樂400余家,當地正推動農家樂提檔升級,目前已有近20家農家樂申報提檔升級發展民宿。已經完成提檔升級的5家民宿,雖然客房數量減少了,入住率卻大幅度提升,收入普遍翻了兩倍。
從2016年開始,四川青城山就推動2000多家農家樂向民宿轉型升級。“民宿不只是提供吃住,更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都江堰民宿協會青城山分會會長鐘國偉告訴記者,從基礎裝修到服務投入,民宿都要做足、做精、做細私人空間,滿足客人休息、喝茶、閱讀、聊天等多元需求,提供有溫度的服務。“農家樂轉型升級成為民宿,就是要提高附加值,讓客人感受到房價從200元提升到1000元,物有所值。”
關鍵詞 品牌
培育品牌引領民宿產業發展
“發展民宿,既要提升品質,更要打造品牌。”成都旅游住宿業協會會長安茂成稱,有品牌就有影響力,才能吸引人才、促進發展。他說,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巴蜀名宿”集群,關鍵要發揮品牌民宿的標桿作用,引領民宿產業發展。
這兩年,江津四面山陸續引入了莫干山·大樂之野重慶首店、山墅·星空民宿、派·晚居民宿等高端民宿品牌,帶動大四面山景區全力打造四面山·宿集。
記者在大樂之野·四面山民宿看到,該民宿位于半山腰,坐東朝西,依山而建,白墻、灰瓦、紅色樓梯,在青山延綿中格外醒目;整個民宿圍繞建筑與山體的關系,設計建造了觀山房、倚山房、隱山房等高低錯落的三組建筑。
“整個項目有10多個網紅打卡點。”大樂之野·四面山民宿主理人王嘉威介紹,觀山房的公區與客房之間的折返樓梯,與5個標高層相通,極具山城趣味;客房內設置獨立的私湯泡池,可以滿足游客冬季度假需求;特別是二層咖啡吧的無邊泳池,擁有180°山野視角。“云山、霧海、森林、新竹、晨曦、日落等盡收眼底。”
今年6月,大樂之野·四面山民宿試營業,短短4個月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王嘉威坦言,除了依托四面山旅游資源和民宿特色設計、溫馨服務外,品牌效應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品牌的價值不只在于吸引游客,更在于帶動更多農家樂、民宿提檔升級,整體推動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在,大樂之野·四面山民宿不只是吸引游客打卡,當地的很多民宿主,甚至外地民宿從業者也紛紛前來考察學習。
過去,江津人賀思明與弟弟一直在外打拼。2020年,兄弟二人回到江津四屏鎮青堰村創辦青堰美宿。“之前以為民宿就是詩和遠方。”參觀了大樂之野·四面山民宿后,賀思明認識到,做民宿產業,不能只憑一腔情懷和一身干勁,還要考慮自身定位是否清晰、客戶群是否明確,資金使用有無規劃,營銷、培訓等方面是否跟得上。
受到啟發的兄弟倆開始對青堰美宿進行軟裝升級,打算依托富硒水、雙生文化和當地的插旗山、天眼、鹽茶古道等資源,挖掘更多有文化內涵的景點。開辟獨立的休閑區,培訓提升服務人員,加大對外推介力度,希望更多合作伙伴共謀發展。
“既要把品牌民宿請進來,也要培育本地民宿品牌帶動產業發展。”安茂成認為,“巴蜀名宿”不只屬于成渝兩地,還應打造成整個西部地區認可的品牌,走向全國。
關鍵詞 人才
亟待培養專業民宿人才
采訪中,我市民宿經營者普遍向記者表示,民宿產業人才缺乏問題突出,目前民宿品鑒、維保、培訓、宣傳推廣、供應鏈服務等相關從業人員,以及對民宿擁有行業管理權的政府官員、村組干部、協會工作人員等,都需要培訓提升相應能力。
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地上有35萬畝竹林,地下富含石膏礦。過去,當地人利用竹子造紙、開采石膏礦賺錢,嚴重污染了環境。
2017年,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一口氣關閉5座石膏礦,轉型發展鄉村旅游。在外打拼多年的陳中明回村考察,見礦山關閉了、竹子也不造紙了,百里竹海打造成了景區,他投資2000余萬元,回鄉整合7戶村民的閑置院落,建起了夢溪湉園民宿。
“民宿好建,人才難求。”陳中明因為要忙蘇州的工作,抽不開身來親自管理民宿,管家、前臺、餐飲、客房都要招聘。他說,“都不好招!年輕人不愿留在山里,老年人又不懂民宿經營。”
特別是民宿管家,陳中明物色了很久都未能到合適人選。最后,只好安排財務人員唐攢英暫時代理管家職務。
“民宿人才招不到、留不住。”唐攢英告訴記者,不只是民宿管家,包括前臺、餐飲、客房等相關人員都一直招不齊,只好就近雇用當地上了年紀的村民。她不但自己邊干邊學打理民宿,還要手把手地教村民打掃清潔、整理客房、接待客人、準備飯菜。唐攢英分析,之所以民宿招人難,一方面因為鄉村民宿偏遠,客源不穩定以致待遇不高,對民宿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吸引力不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高校缺乏相關專業,尚無培訓專業民宿人才的渠道。唐攢英說,“我現在是身兼數職,前臺接待、餐飲服務、客房整理等,啥都干。”
記者采訪了解到,民宿產業發展缺乏專業人才已是普遍問題,很多從業者都是“野蠻生長”,像唐攢英一樣邊干邊學。
重慶市民宿產業協會副會長、江津區四面山民宿產業協會會長王鵬稱,眼下,民宿產業涉及的山水資源運營、渠道開拓維護、柴米油鹽經營等方面的人才都很稀缺,民宿管理需要更靈活、更有溫度的服務,酒店行業的“空降兵”又不能解燃眉之急,因此培養培訓民宿專業人才刻不容緩。他說,四川青城山創辦民宿學院,通過不定期召開相應的培訓課程,輔導青城山鎮農家小院實現向民宿的轉型升級,助力民宿實現特色化、聚集化、品牌化,這樣的做法值得借鑒。
關鍵詞 推介
進一步講好故事做足宣傳
半卷竹簾、圍爐煮茶、干果滿盤、插花飄香、青石幽院、竹椅小坐……11月12日,又一個周末的上午,南山鑒寬山房民宿主理人曾亞又在微信朋友圈發“九宮格”了,并向好友發出游玩邀請。
鑒寬山房建于2015年,是重慶南山第一家民宿,由當地農民雞舍改建而成。民宿除了13間客房,還有獨立的茶舍、畫廊、會議室、中餐廳、咖啡館、沙龍空間。鑒寬山房離主城核心商圈20分鐘車程,毗鄰南濱路、洪崖洞、江北嘴等,地理優勢十分突出。
“好酒也要勤吆喝。”打開曾亞的微信朋友圈,她幾乎天天都要發帖,有時一天發好幾條。她說,做民宿要重視私域流量的培養,增加客戶黏性,培養認同自己價值觀的忠誠粉絲,同時利用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微信群等平臺,和客戶建立更多聯系和互動,推動用戶的轉化、留存和復購。
在民宿眾多的今天,客人為什么會反復選擇同一家民宿?曾亞認為只有一點,那就是客戶能在這里找到同頻的磁場,待著舒服。所以,鑒寬山房在挑選員工時,會格外留意他們的生活觀和世界觀,這能給精準客群提供情緒價值。她說,民宿主或管家們的生活態度、價值觀,是構建私域流量的重要方法。
“做民宿,既要會建設、管理,更要擅長宣傳推介。”曾亞稱,每一個場域,一定有主人的審美、認知、價值觀,別人無法復制這樣的氣息。
沙坪壩區居尚人家創始人陳天貴稱,重慶民宿之所以品牌不夠響亮,主要在于包裝不夠、宣傳不多、推廣不足。他認為,重慶發展民宿產業,既要做精產品,還要講好故事。在民宿主做好私域流量培養,凝聚忠誠客戶同時,民宿行業協會、民宿聯盟等組織也要發聲,與政府談,爭取政府支持、政策扶持;與聯盟談,整合上下游資源;與平臺談,為民宿業主推介、發聲,爭取更多的話語權、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