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全省生態循環農業現場推進暨“三秋”生產工作會議在費縣召開。會上發布了山東探索的小麥玉米秸稈全量精細化還田生態循環發展模式、秸稈肥料化利用生態循環發展模式等十種模式。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近年來,全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聚焦提升農業資源利用集約化水平,山東圍繞耕地和水資源兩個關鍵,建成高標準農田7457萬畝、畝均增產約200斤,建設高效節水農田5060萬畝;聚焦提升農業投入品減量化水平,創建國家級統防統治示范縣34個、綠色防控示范縣43個,建成糞肥就地還田示范區460萬畝,化肥使用量連續10年、農藥使用量連續8年實現負增長;聚焦提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水平,創建國家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130個,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到100%。
根據多年來的實戰經驗,山東總結提煉、系統梳理了生態循環農業十種模式:一是小麥玉米秸稈全量精細化還田生態循環發展模式,針對小麥—玉米輪作,開展小麥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玉米秸稈精細化還田兩個“一條龍”機械化作業,實現秸稈高質高效還田利用;二是秸稈肥料化利用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建立區域性農業廢棄物處理中心,定期收集收儲點的秸稈等廢棄物,進行有機肥規?;a;三是秸稈基料化利用生態循環發展模式,以秸稈、果木枝為基料,進行食用菌工廠化栽培,菌渣和廢料棒用于有機肥生產;四是秸稈高值化利用生態循環發展模式,通過提取纖維素、制造纖維板、直燃發電等方式,把秸稈作為工業生產的原料,實現高價值利用;五是化肥農藥減量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因地制宜規劃農田的生態功能區,配套種植具有生態功能的植物,綜合應用智能化監測、天敵釋放、理化誘控、生物菌肥等技術、產品,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六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根據養殖規模進行分類處置,分散式養殖采用腐熟還田、就地消納等方式,規?;B殖采用生產有機肥、沼氣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等方式;七是種養加一體化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在種植、養殖緊密銜接的基礎上,對農畜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有效延伸種植、養殖產業鏈條;八是池塘養殖尾水利用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對集中連片池塘進行工程化改造,將池塘養殖尾水用于灌溉,或凈化后回流到池塘中,形成“養殖—種植—回用”的閉環;九是多營養層級近海綜合養殖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關系,分區分層進行漁業養殖,比如上層貝藻間養、中層魚蝦混養、底層參貝增殖,實現養殖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最大化;十是園區化休閑農業生態循環發展模式,科學規劃農業園區種植、養殖、加工、供銷、服務等單元,實現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的良性循環,推進農業生產、農副產品加工與農業文旅三產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