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全國信息聯播

城鄉融合該怎么“融”
——天津市西青區推進鄉村振興調查

日期:2023-06-28 08:32 作者:商瑞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今年是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一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推動城郊農村地區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系正當其時。該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發展,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地處京津冀腹地的天津市西青區依托區位優勢,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給出了自己的解法。

  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是困擾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老問題。如何破解難題、如何將短板變成機遇,是全國城郊農村實現鄉村振興面臨的新課題。地處“京津冀”1小時都市圈的天津市西青區,區位優勢獨特,城鄉融合具有廣闊發展空間。近年來,西青區因地制宜聚焦重點領域、集聚資源要素、動員社會力量,串點連線、以線帶面推進鄉村振興。在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上,西青區成為天津市唯一入選區縣。

  立足區位優勢

  緊鄰中心城區,高鐵連接京津冀,地鐵零距離接駁,被譽為“百年棗鄉”的西青區張家窩鎮就處在這樣一個交會點。每天清晨,往來于城區間的上班族步履匆匆進入地鐵,開啟一天的生活。在他們眼中,張家窩交通便捷、生活成本低,工作生活都是不錯的選擇。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大量資金、項目、人才涌向張家窩。近5年來,當地新引進各類項目93個;2022年,張家窩鎮戶籍人口僅5.1萬,但常住人口已超過13萬,外來人口數量不斷增長。

  從區位上說,近郊區縣是城市發展的延伸,是城市發展“神經末梢”,它擁有大量土地資源、農村富余勞動力與低廉生產成本,成為項目、產業、資本、人才聚集之地。從職能上看,近郊區縣擁有與城市相仿的管理服務體系,如醫療衛生資源、街道社區化管理、教育資源等。與廣大鄉村相比,這里優勢滿滿,吸引了周邊鄉村居民前來落戶。

  天津財經大學教授叢屹認為,“交通體系的不斷完善促進了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縮小了城鄉間、地區間差異,這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張家窩與我國眾多小鎮一樣,正處于城鎮化轉型進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與外來人口競爭中,本地村民缺乏勞動技能、缺少資本,面臨著生活水平低、就業難等諸多壓力。如何破解這些難題?未來如何讓村民們享受到協同發展、共同富裕的紅利?這是一個時代命題”。

  解鎖發展難題,城鄉融合是一把好用的鑰匙。可該怎么“融”?被確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的張家窩鎮西閆莊村,為了深入推進鄉村治理工作,專程赴河北省正定縣塔元莊村學習調研。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西閆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黨總支書記楊長庚告訴記者,“在塔元莊,我們第一次接觸‘半城郊’型經濟。簡單說,城市需要啥,咱們就種啥;城市需要什么,咱們就干什么;城市的需求變了,我們也就跟著變”。

  因地制宜、因時而變,探索城鄉融合、三產協調發展,開啟了西閆莊村鄉村振興的新探索。西閆莊村成立的西閆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承擔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職能。近年來,當地一直求新求變,圍繞城市需求做文章。

  今年“五一”期間,張家窩鎮山水蘭韻生態莊園正式營業。青青湖岸邊,親水平臺上,一頂頂帳篷星羅棋布。一家人圍坐在帳篷下,一邊看著湖景林色,一邊釣魚、燒烤、采摘。這一帳篷露營項目一經推出深受歡迎,“五一”期間,接待游客1000人次,營業收入9萬元。“城市居民向往走出城市親近自然,露營成為市民休閑旅游的心儀之選,也成為我們村的發展首選。”楊長庚說,他們投資近百萬元,將村里的廢棄魚塘改造成了新式帳篷營地,實現了從傳統種植、養殖業向文旅休閑為一體的產業轉變。

  為圍繞鄉村資源實現多元化發展,村里還專門成立了天津睿博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重點承接綠化工程、苗木花卉種植銷售、城市保潔服務等市政項目。在西青區大力支持下,西閆莊村進一步發力,依托天津南站科技商務區建設,出資參股北京經緯恒潤科技公司項目,將200多畝土地資源轉化為金融資本,持續擴大集體產業基本盤。如今,西閆莊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到820萬元;764名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到4.5萬元。

  城鄉融合不但為西閆莊村帶來了就業崗位,村集體經濟也在新型城鎮化中找到了新空間、新增量。城鄉融合正成為村民增收、鄉村發展的新機遇。

  圍繞城區尋商機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發展鄉村產業,要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培育特色優勢。城郊地區“守著”中心城區這個大市場,優勢明顯——近年來,都市農業在這里蓬勃興起。

  在西青區辛口鎮小沙窩村,都市農業已經成為村民眼中的“香餑餑”,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5月份以來,小沙窩村一派忙碌,10多名工人在大棚里忙著開展沙窩蘿卜的育種工作。“網紅”郭芝振也沒閑著,每天利用直播教大家如何育種。56歲的郭芝振是小沙窩村村民,種植、銷售沙窩蘿卜有30多年了,是全村最大的種植銷售戶。平臺數據顯示,他的粉絲量從2021年10月份的800人,增長到如今的10萬人。高峰時期,郭芝振直播銷售沙窩蘿卜14小時成交2135單,銷售額突破10萬元。

  “城市是最廣闊的市場,飽含鄉土氣息的農產品最受市民歡迎。但關鍵是要找到適合的銷售方式進入城市市場,獲得消費者認可。”郭芝振告訴記者,2000年,市場主流消費人群還集中在餐館酒店,他以此為切入點,瞄準京津冀廣闊市場,開始免費贈送沙窩蘿卜。脆甜可口的味道,讓三地消費者牢牢記住了沙窩蘿卜品牌。依托建立起來的品牌優勢,郭芝振隨后修建冷庫、暢通銷售渠道,建立起銷售網絡,年銷售額超過30萬元。2021年,郭芝振又將銷售渠道轉向了線上,通過在線直播方式銷售沙窩蘿卜。

  “時代在變,消費方式在變,消費者購買途徑也在變。新農人就是要跟上時代的腳步,用新方式銷售鄉土產品。”郭芝振說,小沙窩村正在邁入電商銷售的新時代。村里“網紅”銷售人數超過40人,直播電商銷售已成為全村最重要的銷售方式之一。如今,西青區沙窩蘿卜種植面積達6000畝,年產量3000萬公斤,銷售收入達1.2億元。

  “目前,辛口鎮已種植各種蔬菜達40余種,面積達6.3萬余畝,產量28萬噸,成為津城‘菜籃子’蔬菜保供基地之一。”辛口鎮副鎮長樊廣寧告訴記者,圓白菜、香菜、芹菜等近20種蔬菜正在上市銷售。

  為提升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都市現代農業,辛口鎮以沙窩蘿卜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將沙窩蘿卜品牌資源及鄉村休閑旅游資源系統整合,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并引入四季適應的陽光棚、智能化田間管理系統等智能化種植模式,讓智慧農業走入田間地頭,不斷降低農業種植成本。“通過引入規模化、智慧農業種植模式,每畝地可節約2人至3人、年節約成本近1.5萬元。”郭芝振說。

  辛口鎮沙窩蘿卜的成功,讓西青區其他鄉鎮看到了新市場。通過持續對現代農業、設施農業擴面提質,西青區圍繞小站稻、沙窩蘿卜打造了兩條農業全產業鏈,并進一步部署創新鏈、完善資金鏈,促進“三鏈協同”,加快全區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鄉鎮工業區綠色轉型

  夏日里的王穩莊稻田,風光正好。誰能想到,5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污水橫流的鄉鎮工業區。隨著城鎮化建設加快,不少城鄉接合部建設了大量工廠、園區,城郊農民紛紛放棄傳統農業耕作,進入工廠打工,加劇了耕地閑置撂荒等現象。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凸顯。該如何“切實穩定和提高主銷區糧食自給率”,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

  王穩莊鎮位于西青區東南部,曾以“釘子小鎮”聞名。上世紀90年代,當地主要從事鑄造加工、金屬制品生產,鼎盛時期有制釘企業上千家,年產值超過50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

  王穩莊鎮二侯莊村村民李之陽在2000年創辦了兩個釘子廠。李之陽說,當時全鎮15個村都開辦了作坊式小工廠。由于門檻低、工藝粗、無序發展,村里的釘子廠越開越多,二侯莊村口捉魚撈蝦的小河溝由綠變紅。釘子廠排放的污水讓河道兩岸掛滿了鐵銹,刺鼻的味道、彌漫的粉塵在空氣中飄蕩。村民們看到家鄉變成這樣,都很難受。

  鄉村要振興,環境是底色。昔日的釘子小鎮,如今路在何方?在王穩莊鎮鎮長楊洋看來,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城郊地區發展高效農業具有優勢。近郊農民更傾向到農業企業打工,且具有一定知識,對于操作機械、接受新技術能力較強。同時,城郊農民家庭具有一定經濟基礎,更敢于參與大棚種植、智能化農業項目。此外,通過土地流轉,近郊更容易實施規模化種植,能夠實現企業與農民雙贏。

  行駛在王穩莊鎮中盛路兩側,只見一排排稻青苗茁壯成長。中化現代農業公司正在實驗“稻麥輪茬”種植技術,利用冬春耕限制期種植小麥,讓農民的錢袋子再鼓一鼓。在不遠處的觀景臺上,一批游客正眺望千畝稻田青蔥景色,不時用手機記錄美好瞬間——高效農業、觀光農業已成為王穩莊鎮的主導產業。

  王穩莊鎮用3年時間關停了15個村組成的工業集聚區,取締了近800家“散亂污”企業,完成了“散亂污”企業治理;建立起生態養殖循環模式,綠化造林超3萬畝,大力提升人居環境……如今,2.6萬畝優質水稻種植基地和4000畝無人農場小站稻種植示范項目、智能化農業應用示范園區,陸續在王穩莊鎮建成投產。當地還聯合中化農業、國家粳稻中心一起打造生態智慧農業,重振天津小站稻。

  “2018年落戶王穩莊鎮時,我們是在沼澤鹽堿地上建設種植田,很多田塊受到影響。我們通過秸稈還田等措施持續改善土壤結構,解決了土與水的問題,如今建成近2萬畝高標準農田。”中化農業天津中心生產部經理代仁強告訴記者。一條中盛路見證5年變遷:5年前,道路西面都是沼澤鹽堿地;5年間,中化農業逐步建成近2萬畝高標準農田,水稻畝產從800斤逐步增長到1100斤。目前,中化農業還在積極造種、試種小站稻“天隆優619”。它以獨特口感、粒形偏長而受青睞,市場價格每斤近6元,種植面積已超千畝,正銷往全國各地。

  “在城鄉接合部,發展都市農業、休閑農業,確實有優勢。”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果轉化處副處長何廣生說,該如何把優勢轉化為農業的吸引力?關鍵還是要建立市場機制,讓村民種稻不愁賣,有保障、收益更高,這就需要產業鏈的力量。

  何廣生所在的國家粳稻中心育繁種基地位于王穩莊鎮,擁有研發和生產基地約3500畝,高標準種質資源庫約600平方米,現代化育秧溫室30棟。在國家粳稻中心支持下,王穩莊鎮5年來建立起一條從種業育秧、推廣種植到加工倉儲的水稻產業鏈。

  “試驗室應用單體育秧、分子育秧技術,能培育出更耐鹽堿、抗倒伏品種,并縮短試種時間,降低研發成本。我們研發完成的天隆717種子,正在區域示范田試種。與天隆619相比,天隆優717米脂相同、產量更高,畝產增加約百斤,預計2025年推廣種植。”何廣生告訴記者。

  如今的王穩莊鎮,產業鏈齊全:益海嘉里負責稻米加工銷售倉儲、中化農業開展智慧化種植、國家粳稻中心推廣育種,一條農業產業鏈清晰可見。

  從昔日釘子小鎮到如今的城市糧倉,從網紅產品到新思維新市場,西青區在城郊鄉村發展方面不斷探索,“圍繞實施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西青區制定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要明確施工圖、路線圖,落實重點任務。目前,18個方面143項工作任務逐步落實到位。”西青區委書記朱財斌說。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