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吉林省各地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構建宜居宜業美麗鄉村。這一過程中,村規民約定規矩、立良俗、譜新篇,激發了群眾自我管理主體意識,用實際行動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高效能治理、群眾高品質生活,持續擦亮鄉村振興靚麗底色。
村規民約上墻 文明新風入戶
陽春三月,東遼縣安石鎮朝陽村里已是生機勃勃,踏入村口,干凈整潔的街道直通各家各戶。一大早,村民尹秀蘭就開始打掃家門口的衛生。
陽光下,尹秀蘭家院門上懸掛的“文明示范戶”“美麗家園”“先進示范戶”等獎牌十分醒目。她說:“現在家家戶戶都比著干凈,賽著學村規民約,村里的風氣越來越好了。”
望著張貼在村口的村規民約,朝陽村黨總支副書記呂春玲說:“這是我們修改的第三版村規民約,通過村民大會和黨員大會,大家一起制定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居環境整治、掃黑除惡、紅白事、道德評議等內容融入其中,特別針對農村濫辦酒席、天價彩禮、薄養厚葬、拒絕贍養老人等突出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抵制和約束內容,村民也能打心底里去遵守。”
文明小事折射出村民內心的變化。如今的朝陽村鄰里和諧,婆媳融洽,基層黨組織煥發出戰斗堡壘作用,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參與到公益事業中。“村規民約”已經成為“集民意”“符民情”“約民行”的生動載體,并使之在鄉村治理中迸發出活力與生機。
為提升黨員干部群眾民主意識,加強對為民服務意識的培養,村里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作用,拓寬村民參與渠道,逐漸將“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植于民心。近年來,全村共評選出文明家庭50個、文明示范戶60個,移風易俗示范戶20個;優秀村民48名,優秀共產黨員36名。其中,村書記韓麗被評為吉林省道德模范,入選中國好人榜;副書記呂春玲被評為吉林好人標兵;徐德海一家被評為吉林省和諧家庭;陳建國被評為省級文明家庭……
既有文明之約,也有模范典型。如今的朝陽村通過村規民約的修訂和實施,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不斷提升,村規民約“約”出了鄉村新顏值、“約”出了文明新風尚,“全國文明村鎮”這塊招牌越擦越亮。
村規民約接地氣 文明鄉村展新風
初春時節,走進輝南縣朝陽鎮向陽村,屋舍儼然、整潔干凈,美麗庭院一戶一景;道路平坦、設施完善;鄰里相幫、文明向上,村民齊心共建美麗家園。
“近年來,向陽村通過設立村規民約,成立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破除陳規陋習,鄉風文明如春風化雨般影響著村民的言行,文明觀念浸潤人心。”向陽村黨支部書記張宏說,現在村民都把村里的事當成自家事,相互監督一起管,形成了自管自治、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向陽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和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省級生態村、省級衛生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除了看得見的環境正悄然發生變化,看不見的鄉風也潤入心田。堅決不讓“變味”的習俗成為村民負擔,村黨支部將“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杜絕天價彩禮”“殯葬改革”“鄉村振興”等內容寫進《村規民約》,引導村民移風易俗。
“自打村里定了村規民約,鄰居相處得更加和諧,紅白喜事也從簡了,日子過得更舒坦了。”村民于艷春說,開始時,有些村民放不下面子,不肯接受。村干部就挨家挨戶苦口婆心地勸導,分析利弊,慢慢大伙兒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如今,村民崇尚勤儉節約、紅白喜事從簡,亂搭亂建變少、互幫互助增多……村規民約“約”進了村民的心里,“約”出了文明新風。與此同時,向陽村通過村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群微家、農民書屋、文化廣場等村級宣傳文化陣地,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普法宣傳和文娛活動,提升村民法治觀念和文化道德新風。村民整體文明素質不斷提高,逐步養成遵紀守法、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的生活習慣。
引導村民棄陋習 倡樹新風潤民心
3月31日,記者走進延吉市小營鎮五鳳村,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街道、干凈的庭院。路口轉角處,22條村規民約赫然醒目,其中包含著文明、學習、保護、擁軍等方面內容,引導村民摒棄陋習,倡樹文明新風。
近年來,五鳳村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則,讓村規民約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以文明新風促進鄉村振興。
“以前的村規民約不全面,后來召開村民大會,征求大家的意見,訂立符合我們村實際的村規民約。”五鳳村黨支部書記公維家說。
“廳堂院子時時掃,門前三包要做到。袋裝垃圾要入桶,家里家外都干凈。”五鳳村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到村規民約中,每周五定為人居環境整治日,發動村民集中整治屋內、庭院、房前屋后等地衛生,開展栽花、種草等綠化美化活動,積極組織“美麗庭院 干凈人家”“五星示范戶”“紅黑榜”評比等精神文明活動,以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走進“美麗庭院”示范戶姜鳳今家中,院內柴火垛碼放整齊,彩磚鋪設的路面設計新穎,屋內溫馨明亮。“制定了村規民約后,現在大伙兒都比著干,互相監督著,村里的環境衛生靠大家自覺保持,再也沒有以前的臟亂差了。”姜鳳今說,等天暖和了,院里種上菜、門口種上花,小院就更漂亮了。
五鳳村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村域內現存侵華日軍的碉堡遺址、水牢遺址以及金礦遺址、三兄弟巖等景址。近年來,該村全力打造約3.8公里紅色旅游線路為主的紅色旅游產業,先后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延邊大學校地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小學研學教育基地。
“青山綠水五鳳村,一紅一綠是珍寶。如今到我們村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不僅要保護好環境,還要講好五鳳村的故事,讓更多的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村民管姬艷是志愿講解員,每次有游客來參觀,她都主動為大家講解。隨著五鳳村知名度的大幅提升,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每年接待游客1.2萬余人次。
變化,點滴之處日漸顯現。如今,在全省各地鄉村,村規民約,“規”出了好風景,“約”出了新風尚,美麗鄉村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