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冬作馬鈴薯的收獲季節,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云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郭華春帶著4名博士生,來到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采收專家工作站科學試驗基地里的馬鈴薯,并對當地薯農開展技術指導。
3月30日一大早,位于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允俸村的專家工作站科學試驗基地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剛采挖出來的紅皮、黃皮、紫皮、白皮馬鈴薯堆滿田壟,十分壯觀?!敖衲昊胤N了257個品系,都是經過四五年選育出來的高代品系,我們以菜用薯為主進行雜交選育、實生薯選育、適應性評價,選育優質高產、適應生產和市場需求的品種?!惫A春介紹。
試驗地田塊和薯農田塊僅有一路之隔,試驗地表現好的新品種、新技術,可以迅速提供給薯農應用,薯農田塊有什么問題也能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多年來,該專家工作站,已成為創新聚集、作用巨大、潛力無窮的“創新源”,一批冬作馬鈴薯新品種、新技術從這里走出雙江、走向全省,惠及了廣大馬鈴薯種植戶。
“以前我們種馬鈴薯不蓋膜,天干的時候苗長得不好甚至長不出來,自從專家教會了我們用覆膜栽培來保水保肥,產量就上去了。”“早些年是打塘種,每畝種的株數少,現在聽專家的話改成大壟雙行種植,每畝可以種4500到5000株,產量高不說,商品薯率也提高了?!薄拔壹曳N了3畝多,畝產量都在3噸以上,今年價格好,每公斤收購價是2.8元,賣的錢比往年多。”在田間地頭,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
雙江允俸忙孝馬鈴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里,來自安徽的收購商楊永科正忙著指揮工人裝貨?!敖衲攴N馬鈴薯的老鄉賺著錢了!”他高興地說。每年3月,楊永科都會來雙江收薯。他告訴記者,今年自3月9日起開始收薯,平均每天三四卡車,每車35噸,這些馬鈴薯大多發往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城市,供不應求。
“我們就跟著郭老師種馬鈴薯了,郭老師說咋干我們就咋干!”雙江允俸忙孝馬鈴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俸光兵說。這些年,合作社依托專家工作站,對馬鈴薯品種進行培優改良,全面推廣優質高產品種;以生產機械化、產品銷售訂單化,統一良種、統一技術、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兩化六統一”模式帶動周邊鄉鎮種植3800多畝馬鈴薯,打造“忙孝馬鈴薯”品牌,今年平均畝產超3噸,平均畝產值達8000元,種馬鈴薯的農戶都增產增收了,“創新薯”逐漸變成了農戶們的“致富薯”。
據悉,從2012年起,郭華春就多次到雙江指導當地馬鈴薯產業發展,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的支持下,2016年在當地建立了專家工作站。依托專家工作站,雙江縣實施了一批綠色高質高效示范項目,成功引進“麗薯6號”“合作88”“青薯9號”等優質高產品種,配套大壟雙行密植栽培、地膜覆蓋、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新技術應用,形成了“工作站+農技推廣中心+合作社+薯農”模式,當地馬鈴薯產業實現了量質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