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優化鎮村布局規劃,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打造互聯網鎮村是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將為農業農村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日前,市大數據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市已建成257個互聯網鎮、2890個互聯網村,在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階段性評估中處于領先水平。
互聯網鎮村,是將城鎮及鄉村的政務、產業、服務等領域與移動網絡無縫銜接,進而促進當地政務服務、經濟發展,并為居民生產生活等帶來便利,它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這些已經建成的互聯網鎮村給鄉村帶來了哪些變化?日前,重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政務接網
村務“上云”,跑腿辦變線上辦
酉陽縣清泉鄉清溪村,地處烏江百里畫廊核心區,烏江繞村蜿蜒流淌,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前往打卡觀光。鄉村旅游蓬勃發展,讓清溪村村民陳長書萌生了開辦農家樂的想法。
開辦農家樂,首先需要辦理營業執照。
“以前辦理這類證件,要跑到20多公里外的龔灘鎮去辦,費時費力。”陳長書打聽得知,得益于互聯網鎮村建設,酉陽在多個鄉鎮(街道)郵政網點設立了“政務服務廳”,村民通過網絡就能辦理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等事項。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他走進鄉里的郵政網點,結果很快完成了營業執照資料填報申請。
“沒想到完成審批后的第二天,執照就郵寄上門了!”陳長書說,政務網上辦帶來的便捷為他開了個好頭,他有信心將農家樂操辦得紅紅火火。
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利,也讓酉陽縣黑水鎮平地壩村黨支部書記胡青松感受很深,“自從村務辦理搬上‘云端’,辦事效率高了,群眾滿意度也高了。”
在互聯網鎮村建設中,平地壩村將數字化技術與鄉村治理結合,搭建起綜合信息展示平臺。平臺包含鄉村總覽、產業興旺等6項內容,不僅能實時了解農戶動態、為農戶提供種植建議,還能精準推送助農信息、開展返貧動態監測等,受到村民好評。
產業聯網
以“數”育農,帶動致富增收
豐都縣三元鎮的紅心柚曾多次獲得“國際名牌產品”“重慶著名商標”“中華名果”等稱號。但由于銷售渠道單一,豐都紅心柚曾一度叫好不叫座。被納入互聯網鎮村建設后,三元鎮實現光纖、5G網絡全覆蓋,豐都紅心柚搭上網購“快車”。
“以前一個紅心柚賣8元還愁銷路,現在賣20元一個都供不應求,去年我們的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豐都縣紅友王紅心柚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治君說。
通過互聯網技術帶動種養殖產業發展,促進農戶增收致富,這樣的例子在重慶還有不少。
姜曉東是巴南區姜家鎮的養殖戶,養殖了5000多只雞鴨。他同時也是一名短視頻創作達人,每天他都會將養殖過程拍成短視頻上傳到短視頻平臺,獲得更多關注。
而姜曉東能掌握這一技能,還多虧了巴南區的“新農人孵化培養計劃”。該計劃招募一批“新農人”進行短視頻運營和直播帶貨技能培養,幫助他們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目前姜曉東的粉絲已有數千人,今年預計養殖收入將突破20萬元。
服務搭網
村民坐家里,智慧服務送上門
在互聯網鎮村建設帶動下,重慶不僅在政務治理、產業發展中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多個區縣還從一批基礎性、標志性、代表性服務項目入手運用互聯網技術,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智慧服務。
周一到周五,銅梁區安溪鎮金灘村村民魯云蘭都要送孫子去上學。回到家后,她習慣打開電視機,點擊數字鄉村平臺上的“安溪新聞”板塊,查看本地新聞和惠民信息,“平臺上可以看到不少服務信息,很方便!”
在互聯網鎮村建設中,安溪鎮啟動上線“數字鄉村”平臺,讓電視機“變身”智能終端平臺,整合政務、文明創建、社會治安、森林防火等信息進行集中發布。
“大家還能從平臺上獲取各類招工、社保等信息,非常省心。”金灘村黨支部書記鄭顯瓊說,村里油茶、辣椒等產品信息也可以通過平臺發布,這些特色農產品也因此銷得更好。
“在互聯網鎮村建設下,一大批數字鄉村項目陸續實施,讓城鄉‘數字鴻溝’不斷縮小。”市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發展數字經濟、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重慶市將瞄準智慧農業、農業農村大數據深化應用等方向,持續補足鄉村數字設施短板,加快全市數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