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請來藝術家將我們村的特產冬桃、肉牛產業繪制展現出來,村里有文化墻50余處,還打造了手繪小鎮和國學一條街,村民猶如生活在藝術長廊中,各地客商和前來采摘的游客更是把這兒當成了網紅拍照地。”張家橋村村支書張勇說。如今,該村創出“冬桃之鄉”“手繪小鎮”品牌,并成功入選“河北省美麗休閑鄉村”。眼下村里正在建設一座高標準養老院,村民們養老不愁了。
近年來,衡水市多措并舉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升級版美麗鄉村,張家橋村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圍繞城鄉融合發展,該市以人居環境清潔、建筑風貌美觀、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健全、特色產業壯大、鄉村治理有效為主要目標,按照以“環、帶、片”為重點整體布局,著力補齊短板、全面提檔升級,打造“村莊宜居、生態優良、經濟發展、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的升級版美麗鄉村。“從2021年起,該市確定每年建成160個以上美麗鄉村,到2025年,全市建成800個以上的美麗鄉村。”衡水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何洪超說。
美麗鄉村建設重在規劃,該市堅持不規劃不建設、不設計不施工,科學確定村莊類型,因村施策、分類推進。縣級統籌編制美麗鄉村片區建設規劃,明確路網、管網、林網、水網、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設施建設重點,確定建筑風貌格調、產業發展方向,推進片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資源共建共享。縣主要領導親自主持規委會,研究審定后方可實施。鄉鎮負責按照“一村一策”原則,逐村或聯村組織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明確建設重點和時序,注重保護村莊原有肌理,保留傳統文化和特色風貌。
圍繞衡水主城區、石濟高鐵及高速公路沿線、衡水湖周邊、大運河沿線等,他們堅持點面結合,統籌成片,穩步擴大美麗鄉村覆蓋范圍,形成規范效應,成方連片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各縣市區依托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等優勢資源,提煉美麗鄉村建設風格和建設主題。該市大力推進村莊整治和庭院整治,優化村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促進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相得益彰。加強村莊風貌引導,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特點,不搞百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
同時,該市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治理為重點,全面提升村莊公共環境,提升村莊風貌,徹底清理殘垣斷壁、污水坑塘、屋頂雜物、私搭亂建、街道路障。開展街道兩側立面美化,規范設置標識標牌,村內及村周邊綠化全面提檔升級,今年該市新改建農村戶廁38008座,建設小游園、小菜園、小果園共計1.3萬個。576個村完成“道路硬化”任務,1470個村完成凈化、綠化、亮化、美化任務。
走進棗強縣王常鄉北張莊村,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變化,村民孫會軍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村里這兩年修了小廣場和新街道,還有小亭子和噴泉,變化很大,老百姓感覺特別滿意,特別高興。”
如今,北張莊村附近的東王常、后王常等7個村莊,按照“一盤棋”思想,統一規劃分類分批推進,聚焦小游園、景觀水系、文體休閑廣場、美麗庭院等,打造村在綠中、人在景中,和諧雋秀的美麗家園。
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向農戶延伸,該市推進供銷服務、金融服務、郵政服務等入駐整合,全面提高便民服務水平、滿足農民群眾實際需求。深化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一體化管理,年內94%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達到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要求;全面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水平,按照1.5公里服務半徑標準,年底實現有需求的行政村普惠性幼兒園或學前教育服務點全覆蓋,適齡兒童和學生實現應入盡入;大力發展農村養老服務,年內培訓養老護理人員3000人次,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0%以上。
日前,冀州區周村鎮西高莊村的百畝葡萄種植基地正迎來豐收季。采摘、裝箱,歡笑溢滿整個棚區。每天清晨,1200余箱“玫瑰香”便會準時發車,當天傍晚,就能到達北京新發地,進入市民果籃。“我們與北京新發地合作,不僅引進了優良的葡萄品種、先進的培植技術,還打開了都市高端水果市場。”村支書閆廣彪說,基地內葡萄畝產可達2000-2500余公斤,農民純收入達到每畝3萬-4萬元。
做強做優富民產業關系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敗,該市大力發展特色種養、農產品深加工、特色工貿、家庭手工業等優勢產業,形成“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依托深州桃花、阜城梨花、安平油菜花等鄉村景觀優勢,培育發展鄉村旅游、現代民宿、康養休閑等新興業態,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積極打造新增長點,新建成的美麗鄉村中都有富民產業。安平縣楊屯村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原則,對周邊7個行政村資產資源進行盤活整合,組建聯合黨總支,通過合作幫帶、抱團發展方式,進一步做大做強油菜產業,推進了農文旅三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