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定邊縣白泥井鎮紅旗村馬鈴薯種植大戶屈永文承包的基地里,機器在田間轟鳴,一顆顆圓滾滾、黃燦燦的“金蛋蛋”從土里被翻出,工人麻利地分揀、裝袋、裝車,好不忙活。
看著眼前一派豐收景象,屈永文高興地算起了賬:“今年馬鈴薯豐收,一方面是機械化作業后種植畝數從過去的不到200畝增加到今年的400畝,另一方面是馬鈴薯的質量產量都高了,畝產至少4噸半,比以前每畝能多收一噸半。今年能掙幾十萬元吧。”
種子,被稱為農業的“芯片”。在陜西省優質馬鈴薯種植第一大縣和全國馬鈴薯種植六大縣之一的定邊,馬鈴薯種植戶致富的“科技密碼”,正是種薯。
在定邊縣定邊鎮十里沙村,定邊縣科發馬鈴薯良種有限責任公司培育的17萬畝馬鈴薯帶著綠油油的秧,鉚足勁生長。這些馬鈴薯并非食用作物,而是用來繁育下一代馬鈴薯的種薯。
該公司技術員苗仲學說:“過去,當地農民把上一年收獲的馬鈴薯留下一部分作為種薯,馬鈴薯自身攜帶的病毒通過種薯傳到下一代,使馬鈴薯的質量和產量都越來越低。”
馬鈴薯好不好,關鍵在種子;種子怎么樣,關鍵在脫毒。定邊縣科發馬鈴薯良種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的正是種薯脫毒試管苗的選育。苗仲學說:“我們選取適合定邊種植的抗病抗逆性強的馬鈴薯優良單株,經過莖尖剝離、組織培養、質量檢測等一系列程序,形成脫毒試管苗,也就是原原種。”
從原原種到原種,還需要控制脫毒試管苗生長所需的光照、溫度、水分等,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培土、施肥,適時收獲。殺秧收獲后挑出病薯爛薯,優選后的馬鈴薯經過分級包裝分級儲藏,高產、抗病變的良種才算正式誕生。
目前,定邊縣已有占地320畝的馬鈴薯組培中心,年生產脫毒試管苗1200萬株、原種薯1萬多噸,有6個適合定邊縣種植的品種。
“土蛋”變“金蛋”,僅靠良種擴繁還遠遠不夠。在定邊縣白泥井鎮玉薪現代特色農業專業合作社水肥一體化控制室里,技術員高飛正在設置程序給秋薯添水施肥。
高飛一邊操作一邊說:“這個系統的應用不但大大節約了人工,還能有效節水節肥。”
高飛說的系統指的是沉沙滴灌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不同于普通的滴灌,沉沙滴灌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中的泥沙,會通過過濾器被過濾掉,水肥經過施肥桶、攪拌器后,被精準輸送到作物根部,有效提高了農作物產量。
該系統根據作物不同生長期需水量、需肥量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設定,定時定量灌溉,還可用手機進行遠程控制。“我們合作社已經按照馬鈴薯的生長周期配比好了水肥,實現了操控自動化、水肥一體化、管理智能化、計量精準化。”高飛一臉驕傲地說。
截至目前,定邊縣已有1.2萬畝馬鈴薯用上了沉沙滴灌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這個面積還在持續增加。一場看不見的科技“降雨”,悄無聲息地滋潤著這個陜北小縣,也為該縣智慧農業開啟了新篇章。
今年,定邊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30.4萬畝,總產量預計可達62萬噸,總產值預計可達10億元。馬鈴薯成了當地農民的“小康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