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件下得好,享得政府的恩惠,鄉村振興我們村。水電路通樣樣搞,磚房建好排排隊,苗寨變了新農村……”1月19日,省人大代表、鳳凰縣山江鎮東就村黨支部書記楊梅芳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發言時即興創作并演唱了一首苗族民歌《黨的恩情永記心》。她的歌聲描述了鄉村振興帶給自己家鄉的巨大變化,表達了苗族人民對如今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在廣袤的鳳凰大地上,處處都能聽到群眾發自內心的嘹亮歌聲,看到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在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后,鳳凰傳承脫貧攻堅精神,乘勢而上,善作善成,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握穩“接力棒”,跑好新征程,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840元,增幅達11.9%。
強機制、穩政策,脫貧成效更持續
“面臨新局面、新任務,全縣人民要再鼓干勁,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鞏固脫貧成果,再戰鄉村振興。”年初經濟工作會上,縣委主要領導鏗鏘有力的話語猶在耳邊。一年來,全縣上下繼續發揚脫貧攻堅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邁開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工作的堅實步伐。
堅決扛牢政治責任,嚴格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該縣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由縣委副書記專抓。組建縣鄉村振興局,實行局辦合一,成立鄉村振興“六大行動”指揮部,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鎮制和聯系重點村制度,統籌調度鄉鎮、村鄉村振興工作。選派287支工作隊737名隊員進駐282個村(社區)和5個脫貧人口在500人以上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確保工作不斷、干勁不松、力度不減。縣、鄉及行業部門同步調整,確保政令暢通、上傳下達、高效聯動,形成全縣“一盤棋”的組織指揮體系。
防止返貧是鄉村振興工作底線。鳳凰縣建立“每年2次集中排查、行業部門每月定期排查,鄉村日常排查”的縱向到底排查機制。堅持農戶自主申報、鄉村干部摸排、平臺預警監測“三管齊下”,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全縣未出現一例返貧或新致貧。
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繼續落實醫療、教育、住房和安全飲水等相關政策,保持政策總體穩定,避免政策調整“急剎車”。累計資助困難學生53388人次5016萬元,送教上門2759人次,沒有發生一例失學輟學。落實參保資助1846萬元,全縣脫貧戶、監測戶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脫貧人口慢病簽約率達100%,縣內住院報銷比例達85%。積極開展全縣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并對存在安全隱患15戶房屋進行改造。全縣安全飲水保障率達100%,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5%,貧困戶人口自來水普及率97%。
同時,全縣整合資金3.54億元用于鄉村振興各項建設。一項項惠民政策接連出臺,一筆筆民生支出落實到位,鳳凰靶向發力、精準施策,筑牢防返貧底線,確保脫貧成果更加穩固、更可持續。
抓產業、穩就業,增收渠道更多元
“我在家里打花帶,打給游客看,每月工資2000元;自家的房子自己照常住,每年還可收3000元的房租。真的太感謝黨和政府了!”86歲的老人石香蓮感激不盡。她織布70年了,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年齡這么大還能當上“演員”,其打花帶“竟然”成為游客眼中的“絕活”,而且每月能掙上2000元。
竹山村通過把村落變景區,讓村民變“演員”,成功走出了一條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民眾受益的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曾經遠近聞名的窮村,如今蛻變成令人羨慕的“網紅村”。竹山村的神奇“裂變”,是鳳凰實施文旅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今年以來,鳳凰縣推進全域旅游,依托鳳凰縣旅發集團和鳳凰縣旅投集團實施文旅融合,采取旅游村集體經濟入股分紅、村民固定分紅和務工收益的方式,輻射帶動11個鄉鎮70個村(社區)覆蓋2.3萬脫貧人口。
在文旅帶動下,鳳凰農業產業得到長足發展。2021年,全縣新增產業面積8.5萬畝,累計達到50萬畝,實現產值近20億元,千畝以上特色產業村50個,累計帶動脫貧人口4.5萬人脫貧。基本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
轉移就業是鳳凰縣群眾增收又一重要門路。2021年,全縣轉移縣外務工就業7.8萬人,縣內就近就業4.5萬人,公益性崗位就業3773人,完成創業就業車間建設32個,實現1480人就業。
補短板、強治理,振興基礎更扎實
房前屋后的鮮花綠樹,瀝青路面的街道,明亮的太陽能路燈,寬敞漂亮的廣場……走進鳳凰縣禾庫鎮安置區,仿佛置身于景區公園之中。說起如今的生活,搬遷到安置區的龍角村村民龍智勇高興地說:“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每天心情都是美美的。”龍智勇樸實的話語,說出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心聲。
自美麗鄉村行動開展以來,鳳凰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給群眾生活帶來滿滿的幸福感,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保障。
鳳凰縣堅持棋下先手,仗打主動,突出責任落實,強化示范引領,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讓美麗鄉村圖景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大力開展廁所革命,建設完成農村衛生廁所7218個,集中開展“四清”(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清庭院)、實施“四化”(凈化、綠化、美化、亮化),達到“四美”(庭院美、室內美、廚廁美、身心美)行動,累計1888戶農戶獲州級最美農家稱號。
鄉村振興不僅是要改善鄉村環境,更要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質,村民有了精氣神,鄉村未來的發展才能走得更遠、更穩。全縣成立12467個“互助五興”互助小組,在家農戶覆蓋率100%;12個社區建立網格黨小組124個,148家縣直單位3672名黨員,上萬名志愿者、義工到社區報到服務。全面修訂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推行“紅黑榜”制度,推進農村應急能力建設,開展鄉村治理模式推廣與示范創建工作,菖蒲塘村被中央確定為國家鄉村治理示范村并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