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糧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大局,確立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新的國家糧食安全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的《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提出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則是芯片的“芯片”,沒有豐富的種質資源,農業育種創新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安徽作為傳統農業大省,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在推進種業科技創新、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上地位特殊、作用重要。我們要積極推動安徽省種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由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的跨越。
摸清摸實現有家底,強化地方種質資源保護利用
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是種業科技原始創新的源頭,做好種質資源普查和保護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基礎。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要求,安徽積極做好種質資源調查、登記、保護主體確認工作,進一步摸清全省農作物、畜禽、水產養殖和食用菌種質資源的家底,有效收集和保護珍貴、稀有、瀕危、特有資源。
2019年以來,安徽78個普查縣和10個系統調查縣的普查和收集行動已基本完成。目前,以科研院所為主體、地方和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層次收集保護體系初步建立。全省保存種質資源約6萬份,入國家種質庫(圃)資源6391份。建有水稻、油菜、玉米、棉花、蔬菜等種子資源中、短期低溫庫,茶葉、果樹等園藝作物種質資源圃;建設國家野生大豆、野生茶樹、中華獼猴桃等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13個,占全國的6%;建有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47個,其中國家級保種場3個、國家級畜禽基因庫1個;創制新安S、荃9311A成為國內雜交水稻兩大優勢不育系,全國配組品種近百個,通過審定品種40多個,推廣面積近億畝;推動省級農業種質資源中長期庫建設,并積極申報國家畜禽保種中心。
聚焦聚力關鍵技術,構建現代生物育種創新體系
生物育種是種業創新的核心,構建現代生物育種創新體系、突破前沿育種關鍵技術是打贏種業翻身仗的關鍵。安徽統籌謀劃現代種業基地建設,通過“育繁推培服”實現“一地一種”,逐步構建了以合肥為中心、貫通全省的種業繁育基地;以安徽農業大學、省農科院以及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為依托,突出生物育種基因技術,加快高通量精準鑒定、全基因組水平基因型鑒定、特異基因發掘和基因編輯應用等研究。加強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攻關,促進轉基因、基因編輯、合成生物等技術升級換代與疊加整合,推動精準化、智能化、工廠化種業革命。組織實施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強化機制創新,推進產、學、研、推深度融合,聚焦主導品種、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共性問題。近5年,共審定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農作物品種487個。目前全省已建立農作物良種生產基地240萬畝,認定了13個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年產各類農作物良種9億公斤,良繁面積和制種總量占全國的13%和14%,不僅滿足省內需求,還向國內外市場供應良種1.5億公斤,成為全國種子出口第一大省。同時,大力實施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實現一次更新換代,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
推深做實揭榜掛帥,突破人才資金機制障礙阻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破解種業“卡脖子”問題和解決種業之“芯”的核心。多年來,安徽全面加強種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建立健全了種業人才資源庫,配套科學的評價、考核、認證體系,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在項目、資金、平臺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鼓勵種質技術研究人員創新,逐步打造了一支高精尖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比如,列出“卡脖子”問題清單,實行重點攻關項目“揭榜掛帥”,用“英雄帖”“軍令狀”鼓勵激勵技術人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種業重大專項原始創新。改革支農資金投入方式和運行機制,逐步構建了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多元化投入的市場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了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益。圍繞企業主體培育,針對有優勢特色的種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打造一批全球50強、全國10強或50強的企業。目前,全省共有農作物種子持證企業230多家,農業農村部核發的全國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0家、省級核發企業62家,其中有安徽荃銀高科、合肥豐樂種業2家上市企業,涌現出皖墾種業、安徽隆平高科等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種子企業,2020年實現種子銷售收入65億元。同時,還設立了2億元以上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龍頭企業培育、育種創新、良種繁育與推廣等,并積極利用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建設“158”行動、農產品加工“五個一批”、產業基金等現有政策,向種業發展傾斜。
立足種業高質量發展大局,“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這一重大使命,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以中央《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為指導,堅持問題導向和市場需求,聚焦種業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環節,突破“最先一公里”,打通“最后一公里”,努力打造種業科技創新高地,守好種業之“芯”,為中國種業振興貢獻安徽力量、安徽智慧和安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