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決策部署。2020年,重慶提前啟動十年退捕禁捕工作,5342艘漁船、10489名漁民全部退捕上岸,母親河重現水清魚豐景觀。
在重慶禁捕退捕的背后,有這么一群人守護著母親河——他們或是退捕上岸后重返江上的專職護漁隊員,或是自掏腰包投身護漁事業的志愿者,或是處在護漁一線的執法隊員……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對他們進行采訪,聽他們講述禁捕退捕背后的故事。
合川區退捕漁民陳贛明:
“以前靠江吃飯,現在輪到我來保護母親河”
2020年8月,合川區完成嘉陵江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渠江、涪江水域的582艘捕撈漁船和1159名漁民退捕轉產工作,陳贛明便是其中一員。
家里的漁船退捕拆解后,陳贛明按規定獲得了政策補貼,而他卻高興不起來。“捕了大半輩子的魚,我就只會干這個,其他的活都不會。”陳贛明有點沮喪,對于這位53歲的中年人而言,退捕“上岸”等同于下崗。
如何幫助陳贛明以及類似情況的漁民轉產就業?對此,合川區相關部門采取以公益性崗位的形式,招錄退捕漁民組建起一支專職護漁隊伍。
“我只會捕魚,哪會護漁?”面對上門幫扶的工作人員,陳贛明有點猶豫。
“你熟悉漁情,巡護工作對于你來說不難。嘉陵江水生態環境質量直接影響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你的工作是在為子子孫孫造福啊!”工作人員的話打動了陳贛明。經過考試培訓后,“上岸”近半年的陳贛明變身護漁隊員,又重新回到了嘉陵江上。
“在江上漂了大半輩子,我對這片江水有很深的感情,以前靠江吃飯,現在輪到我來保護母親河了!”陳贛明說,他要把江里的魚守護好,把這片江水保護好,為下一代留下一筆生態財富。
江津區護漁志愿者劉鴻:
“為‘母親’花錢不心疼,保護長江我愿繼續付出”
2022年的第一天,長江江津段。一大早,劉鴻便登上巡護艇在油溪鎮江面巡邏,這段江面地處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鱘、娃娃魚等珍稀水生動物的家園。
“小時候,爺爺教我‘手打網’,一網撒下去再提起來,收獲滿滿。”劉鴻回憶,不知何時起,電捕魚開始猖獗,“江面上浮著大大小小的魚,這種毀滅性的一網打盡,實在讓人痛心!”劉鴻告訴記者,投身護漁事業的想法就是那時萌發的。
2014年4月,江津漁政人員到油溪鎮老洼沱碼頭增殖放流,號召大家參與志愿護漁。
劉鴻第一個報了名。為保護母親河,劉鴻在8年時間內自掏腰包近百萬元購買巡河設備,并組建了由200多名志愿者組成的護漁隊,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巡河護漁中。
“剛開始我們護漁時,經常和非法捕魚者發生沖突。”2014年4月,劉鴻第一次義務巡護,當他的小船巡至麻紗橋水域時,發現有兩人正在用電網捕魚,他立即追了上去。但對方的船突然加大馬力撞過來,劉鴻的船一下就翻了。好在劉鴻熟悉水性,拼命抓住對方的船舷翻了上去將對方制服,并將其扭送到了漁政管理部門。
據了解,近年來,在劉鴻等人的支持和配合下,江津漁業行政處罰案件160余起,處罰170余人。去年,劉鴻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自掏腰包近百萬元護漁值不值?“長江是母親河,為‘母親’花錢不心疼。”劉鴻回答,“保護母親河就是造福子孫后代,我還愿繼續付出。”
九龍坡區執法隊員魏東:
“依托‘千里眼’,及時精確打擊非法捕撈行為”
1月6日上午,九龍坡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科長魏東正在執法巡江。但他巡江所用的工具不是執法艇,而是一臺電腦和一部手機。
“這是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聯合中國鐵塔重慶市公司探索建立的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能及時發現非法捕撈行為并實施精準打擊。”魏東向記者演示,通過在沿江離地20米高的鐵塔基站上安裝的高清攝像頭,能實現半徑達3公里的視頻監控預警,“九龍坡區長江岸線全長30余公里,這樣的攝像頭點位在全區共有12個,基本實現全區長江岸線有效監測全覆蓋。”
前不久,魏東通過系統發現,在李家沱長江大橋附近,有一男子疑似利用槳板在江面上垂釣。魏東立即通知附近執法隊員和公安人員到達現場巡查執法,將該男子查獲,整個過程不到一個小時。
“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在發現非法捕撈行為后,能自動抓拍、錄像,并保存到后臺,執法人員通過后臺調取影像資料,就能確認其犯罪行為,對于調查取證,完善證據鏈條起到很好的作用。”魏東說。
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已有33個區縣接入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平臺,接下來將在其他重點水域進行全面推廣,實現重慶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