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實施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之年。
涇川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著力點,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該縣以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和“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樣板縣”為起點,按照分類建設“三種類型村莊”,精心打造“三條富裕鄉村片帶”,奮力實現“三個目標標準”的“三三三”思路目標,在涇川大地勾畫出一幅鄉村振興藍圖。
層層壓實 強化鄉村振興責任
謀定而后動。鄉村振興不但要規劃好,更要落實好。如何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涇川縣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鄉村振興第一責任人,堅持重大決策親自研究、重大事項親自安排、重點任務親自調度,帶動各級各部門把工作重心和資源力量集聚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來,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全面負責、部門合力共為、責任層層壓實”的良好工作格局。
2018年涇川縣脫貧摘帽后,及時調整充實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書記、縣長任雙組長,建立領導小組年度全體會議、季度重點工作推進會議等制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核辦法(試行),明確各級職責和重點任務,規范工作程序和考核辦法,建立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的制度機制。
縣上還起草了《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并印發了《關于統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健全完善部門聯動、資金聚焦、資源整合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層層有任務、人人有責任、事事能落實”的良好局面,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
結合“三農”發展實際,聚焦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縣級領導帶頭深入一線開展專題調研,綜合研判,對癥“下藥”,推動鄉村振興順利實施。
分類施策 精準打造三類村莊
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村莊的自然環境與經濟基礎又不一樣。如何走出特色,鄉村振興如何搞?難題擺在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案頭。
只有一切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揚長避短,才能事半功倍。縣上主要領導下鄉調研,走訪群眾,尋找鄉村振興發展有效“法寶”。經過多次調研、論證,最終在制定鄉村振興戰略時,大膽提出打造“發展壯大型、鞏固提升型、整合撤并型”等三大類型村莊,建設富饒美麗鄉村。
走進“山水白家”村,小橋流水,綠樹成蔭,一個個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些年,白家村通過黨建引領,把致富能人白寧安選配到村委會,優化村班子結構,增強了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村上產業一年比一年興旺,村民收入年年提高。”涇明鄉黨建辦主任劉忠說,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借鑒農村“三變”改革經驗,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鄉村旅游相結合起來,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子,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縣上又把白家村確定為“發展壯大型”村莊。
白家村副主任白寧安介紹,按照“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的思路,扶持引導黨員帶頭人及群眾出資480萬元,村上注冊成立了涇川縣牛角溝文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依托“三變”改革試點配股資金、扶持合作社發展資金、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為群眾配股62.5萬元,每年向群眾分紅3.63萬元,同時將扶持村集體發展資金、“三變”改革專項補助資金、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共70萬元入股公司,每年向村集體分紅3.72萬元,盤活了村集體資產資源。42戶村民從事農家小吃經營、手工藝品制作、土特產品銷售及旅游服務,鄉村旅游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朱家澗村屬涇河北面山貧困片帶深度貧困村,在脫貧攻堅中,整村搬遷至王村鎮街道,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像這類脫貧的村子,被涇川縣列入“鞏固提升型”村莊,繼續順應過渡期政策,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組織鎮村干部定期開展預警監測和動態幫扶,精準制定“一戶一策”幫扶計劃。
王村鎮圍繞搬遷群眾增收致富,依托東西部協作項目,建成日光溫室13座、鋼架拱棚235座、育苗中心1處;依托建成的養殖場,由興澗養殖合作社牽頭,為83戶貧困戶寄養基礎母牛142頭,紅安格斯良種母牛91頭。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實行公司訂單回收牛犢,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
5月12日,在王村鎮章村村產業育苗中心,棚內已育苗蔬菜150萬株、花卉3000珠,13座日光溫室種植的西紅柿、辣椒、甜瓜,苗木長勢良好。王家村鎮人大主席郭建忠介紹,今年預計,棚戶均增收5000元。
“上灣村與三十鋪村合用一個廣場、一個戲臺、衛生所。”高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呂永亮指著戲臺兩邊的村委會說,兩個村人口不多,又鄰近,鎮上將這兩個村納入鄉村振興“整合撤并型”村莊。呂永亮介紹,在高平鎮,整合撤并型村莊并非上灣村與三十鋪村,還有任家寺村和牛家咀村。涇川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任掌元說:“實施這樣整合的目的是減少小村莊資源浪費,兩個村莊合用公共資源,把節省的資源用到鄉村振興上。”
因地制宜 精心謀劃三條片帶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涇川縣始終把打牢夯實產業作為振興發展基礎,綜合調配農村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精心打造涇汭河川區、北部山塬區、南部塬區“三條富裕鄉村片帶”。
5月的涇川,北塬田間玉米苗與地膜裝扮出一幅美麗的畫面。
在完顏洼村標準化肉牛養殖場施工現場看到,施工人員抓緊實施牛棚主體施工,水電配套基本完成。這是完顏洼村與龍頭企業涇川縣恒泰牧業有限公司聯合正在興建的標準化肉牛養殖場。
“塬上土地面積大,村民有傳統養牛習慣,養殖場6月份建成投用。計劃養殖肉牛600頭,輻射帶動周邊群眾新增養牛500頭以上,種植糧飼兼用全膜玉米6000畝,預計年產值可達2800多萬元。”黨原鎮黨委書記溫建平說,按照戶均一頭牛的標準建設,統一銷售,公司至少減少農民賣牛的中間環節費用300元至500元,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
黨原鎮養牛,飼草不愁。4萬畝全膜玉米種植產業帶年產玉米4萬多噸,不但為規模化農業發展產業、保障糧食安全探出了新路子,也確保了牛產業飼草保障。
在涇川,處處盡顯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平涼紅牛”鼎康高端肉牛育肥場已發展成為集肉牛育肥、種植研究、種植培育、技術推廣、示范帶動為一體的綠色生態標準化肉牛育肥場,紅牛存欄826頭牛,并與甘肅省農科院合作,在牛場建“平涼紅牛”良種中心,嚴格進欄肉牛種質標準,篩選純種“平涼紅牛”進行品種繁育。
鼎康肉牛育肥場搶抓農村“三變”改革機遇,采取財政配股、異地入股等形式,吸納740戶貧困戶和529戶易地搬遷戶,以后續產業發展資金入股,覆蓋全縣所有鄉鎮的2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個合作社每年獲得協調管理分紅3000元,同時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45個,入股貧困戶分紅855元。
截至2020年年底,全縣規模化肉牛養殖場(小區)45個,牛飼養量3.83萬頭,出欄量1.76萬頭。今年,縣上為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提升養殖標準,投資2260.31萬元,重點扶持高平牛家咀養殖小區、黨原完顏洼牛場建設及汭豐百煙首燕牧業改擴建,建成后牛飼養量將增加5000頭以上,目前項目進展順利。
“金鏈條”帶來金銀。涇川縣依托旭康食品有限公司成熟的肉牛食品加工、銷售、出口產業鏈條,發展肉牛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農業經濟效益。2020年,旭康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6200萬元,工業增加值1520萬元,銷售收入6000多萬元,利稅500多萬元。
不論走到北塬、南塬,還是涇汭河川區,處處盡顯產業興旺之勢。
縣上投資1500萬元,集中實施北部塬區和南部塬區優質果園提質增效工程,新栽果園6000畝,改造老果園2萬畝。在涇川鼎惠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矮化密植產業園基地看到,一塊寫有“金剪刀——涇川鼎慧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牌子立在果園旁。
“建有1000畝的果園3處,流轉土地2000畝,每畝每年按照500斤小麥價格給村民土地流轉費用。” 涇川鼎惠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經理丁孔賢說,與14個鄉鎮5000多戶貧困戶簽訂入股分紅協議,536戶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參與分紅,與80名農戶簽訂長期用工合同,臨時務工崗位150人,實現了產業發展、企業盈利、農民增收的有機結合。
高平鎮高太路萬畝果園十分壯觀,果園連片,綠油油一片,鎮上的縣聘果品技術員正在果園搭建“防雹網”。“前年10月份,蘋果正要采摘,一場冰雹襲擊果園,村民損失不少。” 上灣村村民史根林記憶猶新。他說,現在政府免費給我們搭建“防雹網”,果園不再怕冰雹襲擊。
“采取項目補一點、群眾籌一點的方式,在上灣村果園示范區搭建防雹網210畝,鋪設地布210畝,安裝太陽能殺蟲燈40盞,示范推廣增施有機肥、生物病蟲防治、合理間作等措施優化果園生態環境,完成覆膜560畝,懸掛沾蟲板4萬張,發放有機肥23噸。”高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呂永亮說。
高平鎮還與富原紅公司合作托管,探索“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規范、統一產品質量、統一品牌銷售”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使果產業由單一性向集約化轉變,打造南部塬區綠色果品出口創匯基地。
涇川縣“三條富裕鄉村片帶”,除了牛產業、果產業外,蔬菜產業也搞得風生水起。
玉都鎮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實施蔬菜產業園建設,建成日光溫室10座、鋼架大棚261座,配套滴管、排洪、道路設施,實現搬遷戶均1座蔬菜大棚。
“大棚內栽植辣椒、甜瓜、豆角等,日光溫室內栽植的西紅柿、甜瓜已成熟上市,辣椒在5月底已上市。”玉都鎮黨委副書記羅雙福說,在李胡、下坳、官村流轉的6100畝地種植大棚西瓜,15200多座大棚西瓜完成移栽,正破土出苗。
下片區5000畝設施西瓜種植基地是黨原鎮聚焦多元化發展增收產業,招商引資,引進甘肅圣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涉及徐家、合道、坷老、陳坳、高豐5個村5280畝。
“政府搭建平臺、群眾自愿流轉、企業投資建設的”方式,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全方位盤活土地資源,高標準謀劃推進蔬菜產業發展,增加群眾土地流轉收入264萬元,就地解決800多人村民就近務工創收600多萬元。
今年,涇川縣投資2147萬元,新(改)建蔬菜園區11個,新建日光溫室38座,鋼架大棚531個,改造日光溫室48座,鋼架大棚35座。招商引資2.59億元,建成設施西瓜產業園55個2.3萬畝。眼下,大棚西瓜種植完成1080畝2100座棚體建設,6000畝土地流轉、規劃放線、土地整修工作。
群策群力 奮力實現三個目標
在做好產業發展的同時,涇川縣狠抓美麗鄉村建設,讓群眾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
玉都鎮集中盤活房前屋后、村道兩側土地,規劃種植萬壽菊1000畝,正在組織苗木移栽。“以集中打造涇鎮路沿線鄉村振興示范帶為契機,以硬化、綠化、亮化為重點,規劃硬化村組主干道路6條14.1公里,砂化道路2.6公里,硬化入戶路264戶14550平方米,路燈95盞。”羅雙福說,道路硬化正在施工,5月底完工。
王村鎮為全面提升312輔線沿線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水平,集中實施二十里鋪村、王村村、百泉村3個重要節點,以點串線、以線連面,重點實施村組道路柏油罩面工程20公里,襯砌排洪道2299米,小康屋門前綠化工程316戶,形成房前屋后有花園、菜園。
今年,涇川縣計劃投資6245萬元,實施村組道路硬化工程35條96.3公里,主要分布在城關鎮、王村鎮、汭豐鎮、玉都鎮、窯店鎮、豐臺鎮等6個鄉鎮28個村;投資2567萬元,打造涇汭河川區示范帶、北部山塬區示范帶、南部塬示范帶示范村14個。通過鄉村示范帶動各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讓一個個村莊變得更美。
同時,縣上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金2000萬元,縣級自籌1400萬元,主要用于農村污水和垃圾治理為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項目正在實施。
在“廁所革命”方面,投資2010萬元,改造農戶廁所1.05萬戶,并健全了農村廁所管護長效機制,探索聯戶、聯村、村鎮一體治理模式,確保農村“廁所革命”這一項惠民政策長期有效。
美麗鄉村的建設,讓一個個村莊變得更美。發展鄉村旅游,成為涇川縣又一支柱產業。該縣大膽探索“旅游+”“+旅游”發展模式,促進旅游與文化、農業、生態、扶貧等深度融合。目前,全縣先后建成白家村、城劉村、鄭家溝、完顏村等3A級旅游景區6個,全國旅游鄉村模范村1個、重點村1個、省級鄉村示范村4個,縣級旅游示范村12個;完成特色小鎮規劃2個,村莊風貌規劃107個,培育形成旅游示范村12個,優化對接精品鄉村旅游線路5條,初步形成南塬農業景觀、北塬民俗文化體驗、川區山水田園三大旅游板塊。
涇川縣從上到下,正在奮力實現“三個目標標準”,即:培育形成適合長期高質量發展的特色產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鄉村建設實現農村巷道全硬化、亮化美化全到位、衛生廁所全覆蓋、清潔能源全入戶、提升通鄉道路標準;以3條片帶、5條主線、6個鄉鎮、17個節點村為重點,計劃整合各類資金5.86億元,其中財政資金1.53億元,實施項目57個,目前已開工34個。
實踐證明,鄉村振興只有產業興旺了,群眾就能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