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變成“新農具”,數字成為“新農資”,數字技術助推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數字化正塑造著中國鄉村新形態。那么,未來數字鄉村發展方向是什么?數字化會給鄉村振興帶來什么?
12日、13日,2021數字鄉村論壇在河南鄭州舉行。論壇上,與會專家以“發展數字農業,建設數字鄉村”為主題,探討信息化、數字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引領作用。
建設數字鄉村既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動能、新手段,也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制高點。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認為,智慧農業是農業技術、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融合后,導致的一種生產方式的變革。農業技術、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三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朝著“綠色、生態、智能”方向發展,這是未來農業生產發展方式的變化趨勢。“總體上我們國家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快,但是底子比較弱。”趙春江建議,政府部門應在資金上給予補貼和支持,對農業農村的數字化企業適當減免稅收。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黨委書記宋靈恩看來,當前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和三農領域正在加速融合,并呈現出一些新特點:數字技術推動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能;數字技術助推彌合城鄉數字鴻溝,增強農民幸福感、獲得感;數字技術推動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助力振興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拓寬村民自治渠道。
數字鄉村時代,誰來種地,怎么種地?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從微觀方面分享了對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的認識。他認為,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高級形式,無人農場是實現智慧農業的重要途徑,智能農機是無人農場的重要支撐,人工智能是智能農機的關鍵技術。
驅動鄉村數字化的抓手在哪里?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認為,農村電商是推動鄉村數字化的驅動力。他說,當手機成為“新農具”時,一些新業態、新模式在廣闊的農村市場紛紛落地,給農產品走出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后小康時代,農村電商應不斷滿足城市消費需求和農村消費需求才是發展的需求。”
李鳴濤建議加強農村電商與跨境電商的聯動,立足忙變量,抓住快變量,促進農村電商發展;各地政府間、市場主體間應相互配合,共同維護農村電商市場健康有序。
在運用大數據如何為農民提供服務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特別強調,“要構建鄉村文化共享平臺,用時空大數據共享平臺服務農民。”他認為,工程科學與技術學科專業應增強學科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培養服務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大國家戰略的新型科技人才。
還有專家認為,隨著數字鄉村建設不斷發展,數據量會越來越大,安全問題會越來越突出,這一問題需引起重視,要不斷通過過程安全保證數字鄉村和鄉村振興中的系統安全和數字安全,“通過安全保發展,通過發展來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