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全國信息聯播

廣元市“3443”模式走出農村改廁“山區路徑”

日期:2021-04-13 10:49 作者: 來源:廣元市農業農村局 字號: 【字號: 打印本頁

  廣元地處四川盆周北部山區,毗鄰陜西、甘肅兩省,境內平壩、丘陵和山地相間,河流、溪澗與山塘交錯,地形地貌復雜多樣,轄四縣三區、142個鄉鎮、1380個行政村,農村戶籍數70.42萬戶、常住農戶63.54萬戶。近年來,廣元市牢固樹立“小廁所、大民生”理念,堅持把農村改廁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以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村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開展農村戶廁建設和改造,同步實施糞污治理,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探索出一條適合山區農村地區轉觀念、改陋習、促文明、建新村的農村改廁路徑。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計建成省級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村179個,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 

  一、三管齊下,“一盤棋”統籌謀劃。 

  (一)六大行動協同推進。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將農村改廁放在全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大盤子中統籌謀劃,市縣均明確由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組,建立起“1+4+2”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即1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協調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4個專項行動推進組和村容村貌提升、農村居民文明素養提升2個推進組,堅持部門聯席會議和聯絡員集中辦公制度,制定出臺了《廣元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廣元市推進“廁所革命”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將農村戶廁改造與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糞污處理統籌實施,有效推動“廁污共治”。 

  (二)以點帶面整體推進。采取“典型引領、示范帶動、整體推進”的方式,在北部山區、河谷走廊、丘陵低山區域不同類型地區選擇24個村,根據區域特點、建設模式、群眾基礎等不同情況,開展樣板村建設、示范戶打造,構建“縣有示范鄉、鄉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戶”的格局,總結探索出一批適宜不同類型地區可借鑒、可復制、易推廣的改廁技術模式和經驗做法。如劍閣縣探索出“開好三個會議、做好三次確認、落實三個統一、建立三支隊伍、健全三項制度”的“五個三”農村改廁工作推進機制;昭化區創新“三步聚合力、三分探路徑、三關把質量”的“三個三”農村改廁經驗。 

  (三)強化督導跟蹤問效。將農村“廁所革命”作為市委、市政府重點督辦工作,納入全市鄉村振興“大比武”目標績效考核,分年度編制目標任務清單,并將其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督查考核重點掛牌事項,實行清單制推進、標準化實施、月調度評估、季督查通報、年考核評定的工作推進機制,構建起“市級統籌推進、縣區負總責、鄉鎮抓落實、村級組織實施”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四步發力,“一張網”分類實施。 

  (一)分類摸底。指導縣區科學制定農村廁所摸底調查表,進村入戶對全市水沖衛生廁所、水沖非衛生廁所、衛生旱廁、傳統旱廁、農村公廁及保潔員配備等基數和需求開展全域調查摸底,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農村改廁檔案,并根據改廁進度及時更新臺賬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市水沖衛生廁所占85%、水沖非衛生廁所占5.2%、傳統旱廁占5.5%、衛生旱廁占4.3%,行政村公廁實現全覆蓋,其中建有1座以上獨立公廁的村492個、占比35.6% 

  (二)分類規劃。堅持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縣項目建設為契機,整體推進3個二類縣區戶用衛生廁所改造,同時把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村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先進示范創建、現代農業園區星級創建相結合,以景區及旅游沿線周邊村、城鎮村、優勢特色產業帶和現代農業園區覆蓋村為重點優先布局,以村為單位編制示范村建設實施方案,推行分類指導、整村推進、集中銷號,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市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無害化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有較大提升。 

  (三)分類改造。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先后研究制定《廣元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指導意見》《廣元市農村戶廁改造技術指導手冊(試行)》,指導各地按照農戶居住形態,充分尊重群眾改廁意愿和利用好現有農村糞污收集處理資源,合理選擇單戶、聯戶、集中等糞污處理模式,對城鎮污水管網覆蓋到的村莊、農村社區,全面采用上下管道水沖式廁所,對已建并還在使用沼氣池的農戶推行三聯通沼氣池廁所改造,對一般農村地區的農戶推行三格化糞池式廁所和老式旱廁改造,并在聚居點、鄉村旅游景點試點推行一體化設施、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三格化糞池+人工濕地等技術改造模式。 

  (四)分類獎補。各縣區根據地方財力和不同類型的戶廁改造模式,分類制定獎補政策,其中中省財政獎補資金由縣區統籌使用,補助方向上主要支持糞污收集、儲存、運輸、資源化利用及后期管護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設施設備建設。如利州區堅持“缺啥補啥”原則,在室外治污上對接入污水處理廠(站)和聚居點廁污共治的按實施項目方式統籌解決;對居住分散、集中處理效果不好的單戶農戶修建三格式化糞池的按2000/戶補助,改造廢舊沼氣池的按600/戶補助,老式糞坑密閉加蓋的按400/戶補助;在室內改廁上按照“有一項補一項”的原則,對平整封閉墻面、封閉屋頂、硬化地面、安裝蹲便池、安裝廁所門每項200/戶的標準包干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戶。昭化區對閑置沼氣池改造為三聯通沼氣池廁所的按500/戶補助,對廁屋完善和配套三格化糞池的按2000/戶補助,對老式糞坑密閉加蓋或填埋的按500/戶補助,對聚居點和鄉村旅游景點進行廁污共治的按實施項目方式統籌解決,對農村五保戶、殘疾特困戶改廁實行財政兜底。 

  三、四大機制,“一體化”有序推進。 

  (一)建立宣傳引導機制。堅持以常態化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為載體,結合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印發《加強疫情防控期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標準》,充分運用村村通、明白紙、倡議書、微信推送、知客宣講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群眾工作貫穿于改廁全過程各環節,讓老百姓充分知曉改廁目的、意義和政策,科學預防糞口傳播,杜絕病媒孳生環境,有效調動群眾參與改廁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帶頭實施改廁,帶領村民積極主動參與改廁,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監督管理機制。堅持把農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改廁成效的唯一標準,合理設定改廁工作流程,在改廁過程中,推行“五個統一”建設工作機制,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資金整合、統一材料采購、統一施工建設、統一督導考核,建立主管部門、鄉鎮、村、組四級質量監管機制和項目資金使用公示制度,嚴格落實改廁工程質量和安全責任制,明確施工隊伍的保修責任。 

  (三)建立考核驗收機制。制定《廣元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縣和農村廁所革命考核驗收辦法》,指導各地按照“村級申請、鄉鎮初驗、縣區復驗、市級抽驗”的程序,查驗廁所配套設施是否達到“十有”標準,廁改檔案資料是否規范齊全,同時結合國務院大檢查發現問題自查整改工作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考核驗收中發現的改廁質量不高、技術不到位等問題限期整改到位,做到不達標、不通過,改廁農戶不滿意、不通過,驗收合格的按照相關補助標準及時補助到位,改廁補助資金實行縣級報賬、專賬核算制度,確保資金專款專用。 

  (四)建立后續管護機制。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場化運營的“廁污共治”長效利用和管護機制,鼓勵社會組織組建糞污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鼓勵集體經濟組織、農業園區企業參與后期管護。目前全市主要有4種管護模式,即:農戶付費+村級組織參與的運行維護模式、政府負責運行管護模式、市場化管理的運行維護模式、政府補助+村集體經濟+農戶付費模式。如旺蒼縣在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村所在村鎮建立6個農村廁所改造維護專業服務站,配備技術指導及管護人員30余名,對點對戶開展建管技術指導和運維服務,并采取“農村公共服務運維經費+村集體經濟+轄區內經營業主付費+農戶適當自籌”的“四個一點”籌資方式保障戶廁使用過程中的故障維修和糞液清運經費;利州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處置廁所糞污,由政府投資購買吸糞車,將全區分成6個片區建立管護站,組建專業管理維護隊伍,有償抽取清運廁所糞污,所需費用由農戶和政府按照4:6的比例進行分攤,實現了“統一收集、統一清運、集中處理”;昭化區整合畜禽糞污資源化項目資金購置糞污清運車22?輛,組建恒星農業社會化服務聯合社,分片區組建6個服務分社,開展廁污資源化利用及廁所后續維護,資源利用農業主體實行烘污資源有償利用,管護費用由財政補一點、村集體出一點、受益農戶交一點共同承擔。 

  四、三大保障,“一條鏈”夯實基礎。 

  (一)強化人才保障。指導各地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操作、實地觀摩、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層層開展對鄉鎮分管領導、專項業務人員及村社干部的技能培訓,重點培訓農村改廁的適用模式、改廁流程、施工技術、質量安全管理和資源化利用等內容,切實做到改廁技術到村、到戶,確保每個鄉鎮有1名技術員、每個村有1個“改廁明白人”。? 

  (二)強化資金保障。按照財政專項資金和項目資金“當引子”、金融資金“強支持”、社會資金“補缺口”的思路,建立健全“財政投入引導、農民和集體積極投入、社會力量多方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創新“四個一點”資金籌措方式。近三年,全市在農村改廁上累計投入各類財政資金21287萬元。同時,各縣區積極爭取農發行等金融機構抵押補充貸款資金10.3億元,用于符合規定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領域,有效保障農村“廁所革命”民生實事和年度改廁任務超額完成。 

  (三)強化激勵保障。印發《關于進一步健全實施文明新風積分制度的通知》,推出以“十個好”評比、“十顆星”量化、“10%集體經濟”激勵為主要內容的文明新風積分管理機制,將農村戶廁建設管護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內容納入積分管理,明確從集體經濟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用于積分較高的家庭激勵。如昭化區財政按照每年每村3000-8000元投入,輔以每村集體經濟收益10%配套,建設道德超市194個,用于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蒼溪縣可用積分優先競爭村里的公益性崗位青川縣在各村組建志愿服務隊伍,積分可用于兌換農忙時期的志愿服務,有效提升了農村居民文明素養和基層治理水平,形成精神、物質“雙獎勵”的常態機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