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緊緊圍繞“生態立縣、富民強縣”發展戰略,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出發點,以推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者深度融合為突破,創新“五個結合”,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旅”的鄉村振興示范區。
一是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打造生態經濟先行區、循環產業村集聚區。結合推動富川“瑤膳長壽宴”福壽文化為特色,依托臍橙,春烤煙、綠色蔬菜、高產油茶、藥材等特色產業,在虎頭、岔山、茅廠屋、下灣、大嶺、秀水、深坡、毛家、牛背嶺、黃竹等示范性“美麗村屯”開展鼓勵群眾發展農家樂試點工作,打造農民創業發展平臺。全面落實和細化與廣東旅游控股集團、廣東恒健控股投資集團合作,全力包裝和推進五十億元生態高值循環農業、五十億鄉村生態休閑養生度假游、百億元天然飲用水產業等一批重點項目,通過產業支撐和經濟發展,推動36個自治區、市、縣三級生態鄉村示范區建設打造生態健康產分業集群,把美麗鄉村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二是鄉村振興與旅游開發相結合,打造瑤鄉生態養生休閑度假優選地。結合開展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和鄉村風貌工作,該縣搶抓賀州進入高鐵時代的機遇,加快融入珠三角經濟圈和大桂林旅游圈,實施“綠化果化花化美化大行動”、房前屋后“微田園”工程和民居生態改造提升工程,發展集觀光、采摘、休閑為一體的城郊農業產業,打造“高值農業+特色民居+美麗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化發展模式,構建一產(農業)與三產(旅游服務業)之間的產業外循環鏈,促進美麗鄉村建設與特色旅游業融合發展,打造粵港澳地區高端“后花園”和中國瑤鄉生態養生休閑度假優選地。
三是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相結合,打造“山水田林路”相得益彰的美麗鄉村示范區。在推進茅廠屋、大嶺、下灣、秀水等生態鄉村建設示范點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理念,整體規劃“山水田林路”,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對傳統民居實施“修舊如舊”和“微田園”改造,用石板或鵝卵石鋪設村道,宜林則林、宜花則花、宜果則果打造景點,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和宜居宜游宜旅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
四是鄉村建設與文化傳承相結合,打造民族文化樣板區。該縣全面收集整理對全縣28處古民居村落和古明城、古村落、古風雨橋、古樹、古宅、古塔、古寺、古碑、古道“九古”影像檔案,并做到“一村一檔案”。如秀水村、深坡村、福溪村、岔山村等根據“修舊如舊,以舊修舊,建新仿古,裝修如初”的維修保護原則和“彩繪門樓題匾聯,門楣柱上畫詩言;吊腳樓下花街路,修舊如舊仿古顏”的修繕理念,對古村進行“一村一規劃”分批修繕保護。在大嶺村建設了富川特色民居文史館、民俗生活館,整理保護和挖掘散落在鄉村的大量祖訓家訓、民間故事、手工制作、傳統習俗等民間文化,確保文化遺產傳承不斷檔、“鄉愁”記憶不消散,實現鄉村建設與保護鄉土文化血脈相結合,不斷拓展新農村的文化內涵,打造民族文化祥板區。
五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宜居、宜業、宜旅”鄉村振興示范區。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不斷拓寬增收渠道,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提高群眾干事創業激情,促進鄉村振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以生態旅游為切入點,升級星級鄉村旅游區建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和民間美食,打響“文化”牌、“長壽”牌和“美食”牌,全面提升“長壽橙鄉·瑤韻慢城”的旅游定位和“千年古馬道,百年慢生活”形象品牌。既推動脫貧攻堅,又助力鄉村發展,切實做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無縫銜接。